古代玉俑是幹什麽用的
古代玉俑是陪葬用的。
玉俑也叫玉衣,玉衣的出現大約是在西漢文帝和景帝時期,屬於這壹時期的實物目前已發現於陜西鹹陽楊家灣漢墓、江蘇徐州北洞山漢墓和山東臨沂洪家店漢墓等。玉衣存在的下限大約是在東漢末年或三國初年。
安徽亳縣董家村漢墓所出土玉衣的準確年代為漢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是目前所見實物中年代最晚的。據《三國誌·魏誌·文帝紀》,魏文帝曹丕於黃初三年(公元222年)下令禁止使用玉衣,而在考古發掘中也確實還未見到三國以後的玉衣。
擴展資料:
秦漢玉俑種類比以前增多,有戰士、女侍、家丁及樂舞俑。南邊以木俑為多,有的彩繪著衣。其他地方多玉、陶、石、木、金屬等多種原料的俑,註重傳神。兩晉南北朝制作多樣,南邊承華夏傳統並有了瓷俑;北方出了少數民族形象的陶俑。
隋唐俑型大而精巧,三彩俑為盛唐時的制作頂峰。現在能見到的,是保存在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唐三彩創造,有陜西省乾縣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出土的、三彩紋胎騎馬打獵俑,和西安市中堡村唐墓出土的唐三彩駱駝戴樂舞俑。
這些俑的特征,廣泛是形象高大雄健,神態生動賦有傳神,可謂形神俱佳的著作。並反映了盛唐時期,中華民族賦有創造性和豪宕自傲的民族性情。
五代往後,以俑殉葬的習尚開端丟失,金元墓葬中呈現了陶塑、磚雕扮演雜劇的俑,通常成組描寫,還有舞臺布景,較為生動,是制作俑的終究壹個高潮,以山西出土為多。
百度百科-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