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麽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什麽意思?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譯文:

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春秋時期的社會變動,使當時的等級名分受到破壞,弒君父之事屢有發生,孔子認為這是國家動亂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訴齊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復這樣的等級秩序,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三綱五常是封建社會的壹種倫理觀念。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儒家用三綱五常作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道德教條。

“三綱五常”學說,是西漢時董仲舒為維護封建等級制度而提出的。他認為“三綱”,是人們之間的倫常關系,而“五常”是用來調整倫常關系的基本原則。他把三綱說成是“天”的意誌,賦予它以神的權威;用“陽尊陰卑”的思想,論證了三綱的主從關系不能變化和顛倒,把封建統治的等級秩序神化為宇宙的規律;把神學唯心主義世界觀運用於倫理道德,論證了封建統治的神權、皇權、族權、夫權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綱常名教制造了理論依據。從此以後,“三綱五常”便成了封建統治者套在我國人民身上的精神枷鎖,在封建社會中壹直充當愚弄和欺騙人民的道德教條和主要支柱,反映了封建宗法倫理思想中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