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烏當區的民俗文化

烏當區的民俗文化

板凳舞

板凳舞來源於布依族群眾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前逢年過節的時候,布依族群眾都會身著布依服裝、攜帶小板凳跳板凳舞來慶祝節日或休閑娛樂。跳舞的時候,以打板凳的聲響作為舞蹈的節奏,把農家生產上的插秧、施肥、鋤草、收割、打米等動作,通過原生態的舞蹈形式表現出來,象征吉祥如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女性體現自己的嬌姿和淳樸,男性則體現自己的健壯和勤勞。

簸箕畫

簸箕畫是新堡布依族鄉渡寨村的特產,最早源於布依族人的日常生活。古時的布依族人用簸箕來盛放糧粑,即把做好的糍粑做成方形、圓形,或捏成各種人物、動物、花卉等形狀,放在簸箕內,再把各種食用顏料撒在糍粑表面,取出染好的糧粑,簸箕內就出現了各種五彩斑斕的圖案,最早的簸箕畫就由此誕生了。20世紀80年代中葉,渡寨組村民羅遠仁、韋富忠等人開始把簸箕畫引向藝術發展之路,他們以誇張、變形的手法,用畫筆描繪出布依族人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風土人情以及生活場景等,構圖自由奔放,想象大膽豐富,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花棍舞

下壩卡堡苗族花棍舞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是烏當區乃至貴陽市民族民間舞蹈的代表,多次參加過省、市大型文藝、體育比賽並獲獎,並到過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昆明、深圳等地演出。花棍舞以其熱情歡快的音樂、粗獷奔放的舞姿,吸引了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遊人前來卡堡苗寨考察、觀光和采風。1997年,花棍舞應邀到新加坡演出時,博得了國外觀眾的喝彩和好評,並獲得了“東方迪斯科”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