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請用自己的長期主義去對抗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
壹位減肥教練對他的學員傳授了個減肥秘訣,百試皆靈,無它,就是堅持。凡是能堅持下來、並達到預期效果的,全是嚴格遵守這個秘訣的人。
白巖松在壹次演講時也說了這麽壹段話,他說:“我不是特別管嘴,我的重點在邁開腿,我每個月都要跑18—19天的步,每次六到七公裏,所以我壹直信奉壹句話'越自律越自由'”。
所以50多歲的白巖松還能保持身段“苗條”,壹點沒有中年大叔的油膩大肚腩,這跟他長期堅持運動密不可分。
昨天在抖音裏看到壹位初中時的同班同學,視頻裏的他正在壹瘸壹拐地打籃球,並且只有壹只胳膊和壹條腿能活動自如,剛開始還以為他崴了腳,後來翻開評論區壹看才知道那是腦梗塞引發的後遺癥,正處於恢復階段。翻開他之前的抖音,看到他從住院到吃藥的視頻時,讓我更加確定了這是疾病後遺癥。
我們曾笑著叫他0.1噸,他也絲毫不在意,還驕傲地拍拍他那裝滿油脂的大肚腩說:“這,妳們有嗎?哥正是憑著這堆肉踏遍萬裏山河的。”他是大貨車司機,去過許多地方,每次回來都會向我們講述他壹路見聞,這家夥能說會演,講什麽都活靈活現,每次出車回來,這個靈活的小胖子家門口都坐滿了人。
再看看現在這光景,不知道他漫長的後半生怎麽過?相信壹切都會好,只是那輛貸款買來的車或許再也不能開了,這都不重要,只是今後的快樂還會不會湮沒在口若懸河裏?
從來沒有想到很多事會來的這麽快,其實很多事都隱藏在因果裏,該來的早晚會來。只是年輕人,妳是否做好了用長期堅持主義對抗未來不確定性的準備?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對待萬物從來沒有仁慈與偏愛,對於天地而言,妳沒有那麽重要。換句話說就是妳有妳的計劃,而這個世界卻另有計劃。
02
壹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壹場龍卷風。這是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在1963年提出的著名的“蝴蝶效應”。事實證明,歷史上許多事皆由這只小小的蝴蝶引發:
宋高宗趙構在金軍南下逃跑期間受驚過度,喪失了生育能力,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小兒子,在逃亡途中,由於壹個太監驚慌中踢翻了壹個火盆,當場嚇死,最終導致南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也加速了王朝滅亡。
在美國新澤西州和賓夕法尼亞州交界處,有兩個印第安部落。他們本來和睦相處,相互依存。突然有壹天,壹個部落的小男孩抓住到了壹只漂亮的大蚱蜢,另壹個部落的小男孩想將那只蚱蜢歸為己有,於是兩個孩子發生了爭吵,後來兩部落的孩子們圍繞著這只蚱蜢發生了爭鬥,再後來他們在各自部落酋長的帶領下,展開了為壹只蚱蜢而戰的血腥戰爭,這就是十八世紀著名的“蚱蜢之戰”。
這樣的“蝴蝶效應”時常在上演,對於70、80後的農村人來說,這得追溯到這壹代人腦海裏依稀存在的饑餓記憶裏,他們是最後壹批經歷食不飽腹的人,他們最難忘的大概是村裏過紅白喜事了,至少可以飽餐壹頓!當那熱氣騰騰的盤子剛端上來,這群孩子便壹窩蜂地將筷子“鏟”下去,裏面的肉片馬上沒有了蹤跡,待到吃飽喝足了,還要貪婪地舔壹舔沾滿油漬的嘴巴,將所有的口袋裏都塞滿了白饅頭才肯罷休,最後才拍著滾圓的肚皮滿意地離開。
正式因為有過這樣的記憶,才使許多人將“今朝有酒今朝醉”變成壹種生活習慣,所以養成了每頓飯不吃到120分飽絕不放筷子的習慣。幾十年後很多人都成功地加入了青年油膩的行列,我這位同學就是現實的例子。
03
這個世界從來不會主動與誰握手言和,它只按照自己的方式鬥轉星移,人間的生老病死,喜樂哀愁皆與它無關。
就像1918年的那場稱作“西班牙大流感”的流感,雖始於美國,而西班牙感染人數最多,因此叫西班牙大流感。這場流感最終波及全球,對流感死亡人數最保守的估計是2100萬,而當時全球人口總數還不及今天的三分之壹,後經現在的流行病學家估計,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5000萬人在大流感中喪生,這個數字甚至可能高達1億。這場流感也致使第壹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
這已經無法用悲慘來形容了,可又能怎樣?明天太陽還不是照常升起,且時光已經更叠了壹百多年。
今日的新冠疫情和那場流感驚人地相似,都帶給人們太多的不確定性,正過著的日子突然失業了,使人壹時間手足無措;婚期已定,無奈只好壹拖再拖;昨天還在壹起吃飯,今天就被隔離了;這都不算什麽,還有更慘的——天人永隔。
太多的不確定性讓人心生恐慌,擔憂和痛苦也隨之而來,就像在趙本山在小品《不差錢》裏說的那句最經典臺詞“人生最最痛苦的是:人活著,錢卻沒了!”像不像壹語成讖?
人有多少無助就有多少焦慮,昨天還是小康,今天溫飽問題便撲面而來,更令人崩潰的是上帝手裏的另壹只靴子還沒有扔下來,妳也不知道它何時會扔下來。
04
往往在這個時候,擁有壹艘自己的諾亞方舟才顯得尤為重要。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諾亞方舟也不會憑空而降。
女兒經常問我:“媽媽,我怎樣才能有更多的錢?怎樣才能擁有自己的諾亞方舟?”我說:“讓自己變得值錢”。
看她壹臉茫然,我便解釋說:“先去鍛煉,讓自己瘦下來,首先愛上自己的身體;其次去讀書,愛上自己的靈魂;第三,將此二者長期堅持下去,這才是妳的諾亞方舟。”
讓自己多壹些再多壹些技能,才能對抗諸多的不確定性。
我見過那些真正的“斜杠青年”,他們無壹不是個人長期主義的堅守者:劉濤既是歌手又是演員,聽說最近還加入了阿裏帶貨,花名劉壹刀;林誌穎:職業賽車手、歌手、演員…;薛之謙:歌手、淘寶店主、商人、制作人…;蘇軾、達芬奇、富蘭克林都是古今中外的斜杠青年。我們喜歡的《見識》這本書的作者吳軍,他也是不折不扣的“斜杠”:他是計算機領域專家、暢銷書作家、教育專家、紅酒鑒賞家…他的愛好涉及歷史、藝術、哲學、攝影、投資、商業等多種領域。他們都有壹個***同的特點,生命不息,好奇心不死。
所以風來了,他們便躲在自己的諾亞方舟裏,風去了,他們任意馳騁,信馬由韁。 沒有人生而全能,只因生命的顏色不夠濃烈才做出去偽存真的痛苦蛻變。
特別認同曾國藩的話:“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壹惰字致敗”。面對不確定的世界,妳確定繼續吃飽了再減肥,心情好了再去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