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雲露
?是的,從愛入手,我們可以知道周雲露的生活中是滿滿的愛。
? 周雲露家境優渥,有父母弟弟和哥哥,在她短暫的22年生命中,父母親友愛她,她也愛父母親友,可以說她收獲了愛,也付出了愛,她是壹個陽光的孩子,是壹個美好的存在,為什麽引起這麽大轟動,也因為她那麽美好的存在被毀滅了,魯迅在論及悲劇社會性沖突時指出的,“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是的,周雲露的死可以說給她的家庭帶來了悲劇,因為在家裏她的存在是有價值的,這個價值更多的是親子關系、家庭關系的範疇,她的離去給深愛的她的家人帶來了毀滅性打擊,我們作為旁觀者也看得唏噓不已。
? 如果說她的生活中充滿了愛,那麽李斯達的生活卻充滿了不順。
畢業那年招聘季時,李斯達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去四處應聘,而是去了四惠附近壹家4S店彈鋼琴。記者聯系到這家4S店,店家稱李斯達只是在這裏偶爾客串。很多同學也稱,李斯達是“很有才”的人,對於拍片剪片等有自己的壹套想法。看得出來,學業工作上都不順的他是需要人關心幫助的,其實,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中都需要壹些“貴人”指點提攜,也許是父母也許是師長也許是朋友,我們可以猜到李斯達應該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發展的不順導致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 同學吳飛(化名)發現,李的不同緣於他的思維角度,“表演、作曲、剪輯等等,他有自己的理解,怪異卻高超。”吳飛說,李斯達的每壹句話、每個行為都很誇張,就像天生的演員。當記者希望能否舉出事例時,吳飛表示很難。吳飛說,不僅僅是他覺得李斯達有些“不同”,與李斯達接觸過的很多同學,包括他本人也這麽覺得。
? 其實,從同學們的只言片語中可以知道李斯達不被人理解,而且他自己也知道,可在他殺害周雲露的初衷中,卻是找個無辜的人來發泄,這不能不說太冷血太可怕了,
?在這個案件中我們知道周雲露收獲了很多愛,也付出了愛,而李斯達卻是在嚴格中長大,可惜的是嚴格也是壹種愛,他卻沒有學會付出愛。 古語有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他傷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很可惜,作為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應該說這兩個孩子從學業上來說都是很優秀的,可最終卻是這樣的結局。如果去看他們倆的原生家庭可以知道,周雲露的父母給她創造了非常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她也特別善良,不僅愛自己的父母家人連陌生人有了困難,也主動幫助,真是壹個美好、善良的女孩子,而李斯達父母都是教師,且父親對他和嚴格,相信這嚴格背後就是愛吧,但不知何以讓他變得如此扭曲,服刑壹年都還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加冷漠,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可憐。
?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也許因為心中滿是愛的露露那麽討人喜歡,而李斯達在學校中卻不被人理解,進社會後也發展不順,應該說他的生活充滿了坎坷,導致他做出發泄社會的事,在這裏我們無從了解他們的父母在教育方面是怎樣做的,但可以知道的是李斯達肯定不如周雲露陽光、開朗、發展的順利,但這不能說就該被發泄致死,但我們卻了解之後發現周雲露因為太陽光、單純,導致她輕信他人被害。
? 周雲露的不幸告訴我們,不能讓孩子生活在真空中,該知道的該面對的是的。我們發現她也許被保護的太好卻不知道這世界上除了美還有醜,除了善良還有惡。 令人惋惜不已,無數個“如果”可能縈繞在家人的心頭:如果不讓她壹個人在外讀書,如果教她防身功夫,如果不讓她提前返校……這些如果真能實現的話也許就是另壹個結局了。 而李斯達的事情也告訴我們,要愛孩子也要教孩子愛人。如果他的生活中被愛包圍,充滿了陽光、快樂,也許他就不會是個殘忍的殺人犯,而是壹個大好青年了。
? 這個案子毀了兩個天之驕子,更是毀了兩個家庭,也許始作俑者,是李斯達,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很多。生命只有壹次,每個人面臨的課題卻很多,我們要教給孩子也很多,雖然人都有壹死,但首先要重視的就是生命。 愛人者,人恒愛之。我們要愛自己,也要愛他人,這樣才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只有學會了敬畏生命,才是壹個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