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隨跟蹤算犯法嗎
在特定的空間、特定的時間跟蹤尾隨別人,對別人隱私權構成侵犯的,則屬於違法行為。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壹旦涉及到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就應該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公民的合法權益包括很多,其中也包括隱私權。根據不同情形分別定不同的罪名。跟蹤別人涉及到侵犯對方隱私權,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但是否受到法律懲罰,則由跟蹤行為侵害的性質影響和對方收集的證據以及是否主張個人權利而論。對方向公安部門反映,可能當地民警會詢問當事人,但如果沒有確鑿證據,可能不會受到處罰,頂多只是口頭警告,如果對方上述,說跟蹤或者騷擾,但是證據如果不足,法院也不會受理。如果有跟蹤行為,建議立即停止,因為此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如果是被人跟蹤,侵犯了隱私權,可以通過合法渠道要求其停止對當事人的侵權,在正面的交談中不能協商解決,可以根據侵害性質造成的影響收集相關證據並以相應罪名上述法院,要求其消除影響,澄清事實,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如果跟蹤的目的是為了犯罪行為做準備,那麽跟蹤行為也就屬於犯罪的準備階段,算是犯罪預備,也是有可能面臨刑事訴訟的。如果只是普通的跟蹤,並沒有什麽犯罪行為,但是也構成了侵害別人權益,被跟蹤的人有權利要求跟蹤的人承擔侵權的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壹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壹)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