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刀》觀後感
當品味完壹部作品後,壹定有不少感悟吧,何不寫壹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斷刀》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紀錄片《斷刀》講述的是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國這個硝煙方散的國家,在唇亡齒寒、家國安危的大義面前,派出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經過數次慘烈的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壹帶的歷史。
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的誌願軍在第壹次戰鬥失利後破釜沈舟,東西合圍,數夜不眠,終於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當敵人進入包圍圈後,開始全面反攻,經此壹役,誌願軍洗雪恥辱,凱旋而歸,成功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在兩國實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戰鬥之殘酷與悲壯,令人觸目驚心。
美國銳師鐵甲,士兵補給充足,吃著後方運來的罐頭,溫暖地喝著威士忌。而誌願軍短褐穿結,只有幾十輛畜力大車,其余物資只能靠人力背運。為了解決補給,每個士兵要負重60 多斤,食物就是土豆、炒面,即便這樣忍饑挨餓也是常有的事。在寒冷的大山裏以冰雪為床,很多士兵都有嚴重的凍傷,手不敢碰到槍管,否則手和槍就會粘到壹起……
當那些還健在的英雄老兵們談起這段歷史時,悲傷扼腕,哽咽到難以言說。“和平誰不希望?有哪個願意打仗的……敵人不讓我們安穩,我們就幹了吧。如果當兵的害怕犧牲,那這國家就完了。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這是時任112師335團團長範天恩內心的告白。
1953 年7 月27 日,朝鮮戰爭結束。麥克阿瑟那把百戰鍛造,曾經穿透過無數身體的“戰刀”,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硬硬地給折斷了!
戰爭遠去,烽火消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的誌願軍讓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發生了驚天逆轉,他們靠的是對祖國忠誠的信念,靠的是嚴明的紀律,靠的是敢打敢拼的堅韌意誌!
泥濘留痕,荊棘叢生,人生之路挫折、疼痛難免。當我們看完紀錄片《斷刀》後,還有理由向困難低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