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口瀑布的前世今生
壺口瀑布的前世今生
從內蒙古流入山西和陜西的境內,黃河就進入幹流中最長的壹條峽谷-晉陜大峽谷。也留下眾多的雄渾景觀,最具代表性的是壺口瀑布。
黃河壺口位於晉陜大峽谷的南段,東靠山西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鄉。壺口瀑布是僅次於貴州黃果樹瀑布的中國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巨大的水流在峽谷中沖刷出深達六十多米的溝谷。全長約4.2公裏,堪稱奇觀,當地俗稱“十裏龍槽”。
湖口第壹大景觀就是“水裏冒煙”。
第二景叫“彩橋通天”,因為只要有太陽壺口瀑布每天都有彩虹出現。最佳觀賞時間是早上八點半到中午11點。
如果河槽裏沒有風的話,彩虹會比較大、比較完整。彩虹高度隨水霧高度而變化。就好像架在晉陜兩省之間的彩橋。
我們看到的壺口瀑布就像壹個這個水壺的口往外倒水壹樣,因為後面是很寬闊的黃河,河面忽然間往這兒變窄了,就像水壺的口壹樣把水倒出來,傾瀉而出,像壹把巨大的茶壺。這就是壺口名字的來歷
壺口瀑布落差最大可達30米,水流傾瀉而下。水擊石、浪打浪,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在壺口下方大約二十幾米處,聲波最強,這也造就了壺口瀑布的另壹景“谷澗起雷”。不過,這壹情景需要用聽覺去感受。
接著再向瀑布方向走,在壺口以上的位置,可以順著水流方向看黃河水如何奔騰而下。在壺口上遊黃河最寬處大約有400米,流經壺口時突然被限制在30米左右的寬度內,因此匯聚成巨大水流。
水流所產生的巨大力量,不僅造就了難得壹見的奇觀,也在不斷改變著壺口瀑布的位置。壺口這壹帶的壹個巖層是屬於三疊紀系二馬營組的地層,但是表面上露出來這些巖層都是紅色的。
那些巖層都是壹些紅色的軟巖和泥巖互存的壹種巖石。性質特別的軟,黃河水含有大量的泥沙,水流沖刷力度又很大,可以把這個巖石表皮磨掉,會導致壺口瀑布每年都在向後退。這個在地質學上稱作是“向源侵蝕”,就是向源頭侵蝕。
以前的壺口瀑布在下遊大概有四公裏,有個黃河大橋,大橋下有壹塊大石頭叫孟門山,最早以前壺口瀑布跟孟門山是連在壹塊兒的,史料上記載,大概是壹年要退70公分。觀測資料顯示,在過去的100年中,壺口瀑布的位置向後移動了50米,年均變化0.5米。這說明,隨著黃河水量的減少,壺口位置變化的速度也在放慢。
人們把壺口瀑布譽為黃河之心,民族之魂,奔騰不息的黃河養育了中華兒女,他也激勵著人們百折不撓,奮勇向前創造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