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旭日陽剛:10年前紅極壹時,如今賣唱無人理,走到這步壹點都不冤

旭日陽剛:10年前紅極壹時,如今賣唱無人理,走到這步壹點都不冤

2012年,靠翻唱汪峰的《春天裏》,爆火的“旭日陽剛”成員劉剛,駕駛豪車和過路的老人起沖突。

情緒激烈時,劉剛下車拿鐵棍“毆打”老人。這壹新聞爆出後,旭日陽剛的負面新聞也隨之而來。

開豪車、闖紅燈、故意擋車牌等醜聞全被翻出。

從此,那個紅極壹時的“旭日陽剛”再無出頭之日。

其實回看他們這幾年發生的事,或許能明白,他們走向這個結局是必然的。

01

1966年出生的王旭,人生註定大起大落。

本來家境還不錯,結果壹場意外讓這個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爸爸原來是西安壹家飛機制造廠的員工,媽媽是壹名教師。

這個家庭在那個年代屬於“高配”家庭。

沒想到在他3歲那年,父親去世了。

媽媽在西安沒著沒落的,只能帶著三個孩子回商丘老家。

王旭是家裏唯壹的男孩,上面有個姐姐,下面有個妹妹。

年幼的他從小就要擔負起整個家的責任。

回到商丘後,媽媽微薄的教書工資難以維持三個孩子的開銷。

孩子們就和媽媽壹起種地,壹方面可以供自己吃,壹方面可以多多少少賣點錢。

但是種地以後,生活條件也並沒有好轉。

壹家人的生活還是緊緊巴巴。

王旭初中畢業以後就上班養家了。

那時候民權縣農場在招工。

王旭就去農場當了壹名工人。

但是王旭的本命好像不屬於土地。

同村的農民都靠農場種地蓋起來新房子了,他這邊生活條件還沒得到改善。

還欠了壹屁股外債。

生活的重擔壓得王旭透不過氣。

他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應該只是種地。

每天愁眉不展的王旭,只能在田間壹個人唱歌來排解內心的苦悶。

還花了45塊錢,買下壹把木吉他。

1988年, 22歲的王旭結婚了。

同年,有壹家歌舞團到縣裏招生。

王旭就上去唱了壹首齊秦的《大約在冬季》。

齊秦寫的這首歌本來就很有淒迷和無奈的感覺。

王旭充滿磁性又略帶沙啞的聲音唱這首歌再合適不過。

歌聲中透著無奈和滄桑。

壹下子就打動了歌舞團團長。

當時正處農忙季節,王旭地裏還有壹堆活。

團長為了能讓王旭沒有顧慮的跟自己走,

索性帶著團裏十幾個演員,跑到王旭家裏幫他幹農活。

十幾個演員壹起在地裏拔了壹天花生。

不知為何,王旭最終沒有留在歌舞團。

第二年,王旭兒子出生。

此時的他有了壓力,左思右想覺得種地無法維持生計。

孩子出生沒多久後,他就背上行囊外出打工。

彼時的劉剛只有6歲。

劉剛出生在牡丹江的壹個村子裏。

小時候的劉剛比較胖。

幹活也不利索,餵豬的時候還會被豬滾倒。

劉剛家境條件也很壹般。

讀了幾年書後,劉剛應征入伍。

這時,離兩人的相遇還要再過個10幾年。

沒有學歷的王旭,只能靠體力來賺錢。

搬運工、拉貨卸貨他都幹過。

陜西和新疆都有他的腳印。

盡管勤勞能幹,但生活依舊艱難。

沈重的貨物扛在王旭肩上的時候,他渾身骨頭都在“嘎嘎”響。

最窮的時候,接連半個月家裏沒有賺到壹毛錢。

連續幾天,壹家幾口人只能吃饅頭就鹹菜。

“壹分錢難倒英雄漢”

方便面對年幼的兒子來說都是壹種“奢求”。

王旭只能哄兒子說今天先吃饅頭,明天就能吃到方便面。

這種苦日子持續了很長時間。

王旭的人生也苦了很長時間。

好在妻兒壹直陪在他身邊。

2000年,他來到北京。

在北京他找到壹份燒鍋爐的工作。

壹個月壹千多的工資,生活依然拮據。

不過最讓他開心的是,樓上是壹家KTV。

老板跟他說沒有客人的時候,他就可以免費上來唱歌。

這也成為王旭苦悶日子裏唯壹的樂趣。

但是好景不長,這家KTV倒閉了。

丟失工作的王旭又來到壹家倉庫打工。

搬貨、理貨是他的日常工作。

還在壹個破舊的筒子樓裏租了壹間房。

只有7平米左右。

兒子大學畢業以後,和他住在壹起。

節假日的時候他就拿著吉他去地下唱歌。

王旭首次去賣唱是在公主墳的地下通道。

離中央電視臺只有幾百米的距離。

然而裏面的人和外面的人,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剛開始賣唱的王旭還不好意思開口,只敢彈琴。

頭壹次開口還是在三瓶啤酒的“助力”下。

那壹次,有壹個媽媽領著自己的女兒從地下路過。

王旭正好在彈吉他。

小女孩被吉他聲吸引,隨後媽媽陪她停下來聽王旭彈奏。

彈完後,媽媽問女兒:

“好聽嗎?”

女兒說:“好聽。”

看到女兒喜歡,媽媽就問王旭:會唱嗎?還是只會彈?

王旭第壹次看見有路人主動問他。

他連忙說:“會!”

隨後鼓起勇氣為母女演唱壹首《小草》。

唱到動人之處,王旭的情緒再也收不住了。

這首歌唱的何嘗不是蕓蕓眾中的妳我他。

唱完這首歌後,這位媽媽給了他兩塊錢。

這也是王旭第壹次靠賣唱賺到錢。

雖然只有兩塊,但是這給了王旭極大地信心。

從此王旭的賣唱生涯“壹發不可收拾”。

02

命運總是驚人的相似。

彼時的劉剛和王旭壹樣,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

最窮的時候,他賣掉家裏的鍋,換成3塊錢買了幾個饅頭。

王旭幹過的工作,劉剛差不多都幹過。

和王旭壹樣,劉剛也在休息時間去地下賣唱。

他賣唱的地點在復興門。

劉剛賣唱的起步比王旭要稍好壹點。

他第壹天賣唱賺了20多塊錢。

劉剛比王旭要年輕10多歲。

在選歌上,劉剛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他第壹次賣唱賺到錢,唱的就是許巍的《星空》。

選曲相對比較潮流,因此劉剛吸引到不少路過的年輕人。

除了賣唱,他還去做小時工。

幫飯店搬過啤酒,也自己進過貨擺過地攤。

兩個有著音樂夢想的男人,馬上就要相遇。

03

2004年,公主墳地下通道不能賣唱了。

王旭只能背上吉他來到復興門地下通道。

於是,王旭和劉剛迎來第壹次相遇。

王旭到復興門的時候,劉剛正在賣唱。

王旭上前搭了壹句話:

“兄弟,妳唱到幾點?”

劉剛以為王旭要搶生意,回了壹句:

“旁邊這個琴還有人占著位,今天輪不到妳了。”

王旭只能苦笑,背上吉他回家了。

第二天王旭不到六點就來復興門賣唱。

沒想到劉剛已經開始了。

他比他來的更早,他五點就來了。

這次,王旭又沒“搶到地盤”。

兩人沒有打交道,王旭轉身離去。

而這時,倆人的緣分才剛剛開始。

那時候西單是賣唱最火的地方。

“西單女孩”任月麗也成名於此。

劉剛也來到西單唱歌。

有壹次,劉剛的朋友跟他說有位大哥唱歌特別好,想介紹給他認識。

結果他壹看就是王旭。

這次見面,劉剛和王旭都認出了彼此。

隨後,在朋友的牽線下開始互相交流音樂。

壹來二去,倆人發現彼此有很多音樂上的***同點。

相同的喜好,相同的夢想,讓年齡相差十幾歲的兩個男人越來越有默契。

他們倆還有壹個***同喜歡的歌手。

大家應該也能猜到。

正是汪峰。

種種興趣相投的地方,讓兩個人開始嘗試組合賣唱。

原來還“搶地盤”,現在既然成了組合。

緣分就是這麽奇妙。

越來越熟絡的兄弟倆,經常去對方家裏彈琴唱歌。

為此,王旭還狠下心買了壹個音響。

兩個有著音樂夢想的人,在家裏可以敞開心扉,唱到盡興。

不變的觀眾就是彼此的妻子和兒女。

朋友偶爾也會掂幾瓶酒過來捧場。

兩個勤勞的男人,白天上班,晚上聚到壹起唱歌。

在這間僅有七、八平的出租屋裏,裝載了太多夢想。

他們很樸實,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精致的衣裝。

很多時候都是工裝,

但是壹拿起吉他,他們就在“發光”。

在那間小屋子裏,出現最多的歌曲就是汪峰的《春天裏》。

“沒有信用卡,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只有壹把破木吉他”

說得仿佛就是他們倆。

這首歌寫的太符合他們的心聲。

唱到動人之處,兄弟倆都放開了束縛,閉著眼,盡情高歌。

陶醉又深情。

旁邊的朋友就拿起手機記錄下來。

隨後就把這段視頻放到了網上。

04

那壹年是2010年。

他們原本以為不會有幾個人看。

但是他們沒想到,那幾年正值短視頻興起。

很多網絡博主都在那幾年開始發家。

這次,兄弟二人終於站到了風口上。

並且順利迎風飛舞起來。

這條視頻點擊量很快破千萬。

不加修飾,樸實又動人。

或許這點是觀眾支持他們的原因。

視頻的播放量沒有止步,還在不斷增長。

再不懂網絡的人,也能知道自己火了。

於是王旭和劉剛就打算抓住風口,讓自己夢想飛得更高壹點。

倆個人坐下來準備起個組合名稱。

左思右想,最後打算取各自姓名裏的壹個字。

“旭日陽剛”由此成立。

壹時間,旭日陽剛成為無數打工人的映照。

大家在支持他們的時候,仿佛也在支持自己。

很多工友都在工地上學著旭日陽剛,盡情嘶吼著內心壓抑的情緒。

“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她,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

成為無數北漂人的心聲。

緊接著《星光大道》就向二人遞來橄欖枝。

《星光大道》可以說是草根選手逐夢的舞臺。

阿寶、草帽姐、鳳凰傳奇、李玉剛、盲人楊光等都是從那個舞臺上走出去的。

彼時的旭日陽剛比這幾位更有優勢。

很多觀眾都對他們臉熟。

他們背後的故事也讓很多人心疼。

舞臺上他們憑借自己內心的真誠,和滄桑有力的歌聲,順利摘下周冠軍。

後來被浙江臺大紅的節目《我愛記歌詞》邀請。

王旭和劉剛在浙江臺的舞臺上再度演唱《春天裏》。

很多人說他們唱的是“農民工”版的春天裏。

毫無修飾,只有壹腔熱血。

這點足以讓現場觀眾感動落淚。

那壹次,《我愛記歌詞》全體工作人員起立,向他們也向天下所有底層工作者致敬。

節目組樂手紛紛落淚。

那是旭日陽剛的高光時刻。

很多人說旭日陽剛之所以有如此龐大的觀眾緣,是因為他們的真誠與善良打動了觀眾。

關於旭日陽剛的走紅,也有業內人士給出評價:

彼時的汪峰正在和鄭鈞、許巍等人籌備“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

毫無疑問,汪峰是肯定旭日陽剛的唱功的。

更讓汪峰欣賞他們二位的是,內心的淳樸和對夢想的執著,表達了底層人民的心聲。

汪峰認為這才是搖滾精神的內核所在。

所以邀請他們二位登上演唱會的舞臺,

壹起合唱《春天裏》。

這壹次,旭日陽剛終於站上了萬人舞臺。

聚光燈下的旭日陽剛,和樂壇前輩羅大佑等人壹起演出。

汪峰攜他們在眾多媒體前的亮相,給他們加足了油。

壹定意義上來說,汪峰是他們的恩人,也是伯樂。

這時候,汪峰還是很照顧他們的。

從這時候起,旭日陽剛事業走上巔峰。

很快,就登上了2011年央視春晚。

春晚上,不出意外,還是演唱《春天裏》。

這次他們面對的是全球華人。

首次登上這麽大的舞臺,

旭日陽剛都有些緊張和哽咽。

所以劉剛在剛開口沒幾句時就破音了。

腦海裏像放電影壹樣,壹幕幕閃過這些年的北漂經歷。

臨近結束,都是強忍著哽咽唱下去的。

這壹幕,到現在他們回想起來仍像是做夢壹樣。

北漂多年的兄弟倆,多少次路過中央電視臺。

賣唱的地下通道就在演播室不遠處。

他們想都不敢想,竟然有壹天自己也進到了裏面。

這是他們的巔峰,也是走向下坡路的開始。

05

春晚的舞臺給旭日陽剛鍍了壹層“金”。

從此,各大商演邀約不斷。

登過春晚的歌手,自然被觀眾捧成“大腕”。

出場費水漲船高。

每次到活動現場,唱壹首《春天裏》,四分鐘左右的時間,35萬演出費到手。

壹度趕超汪峰的出場費。

這下旭日陽剛徹底不是從前靠賣鍋買饅頭吃的人了。

有錢之後,兄弟二人比以前少了些坦承,多了些各自的想法。

劉剛把自己的表妹喊來,做組合的經紀人。

誰也不是傻子,明明是倆個人的組合,憑什麽用的人是妳的“心腹”?

王旭也不甘示弱,把自己朋友也喊過來,擔任組合經紀人。

壹個組合倆個經紀人,聽上去確實是個笑話。

不用自己說,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就是不合的表象。

王旭和劉剛還對外宣稱會接影視劇拍攝的邀約。

此時,制片人王彤向旭日陽剛遞來《鬧著玩》影視劇邀約。

王旭也答應了。

王彤還把主題曲留給旭日陽剛來唱。

結果最後旭日陽剛不來拍攝了。

這讓王彤很生氣。

彼時的旭日陽剛已經有“能***苦,不能同甘“的表現。

不過王旭在成名後做了很多事來回饋 社會 。

和高亞麟搭檔出演的電影《小健合唱團》就是呼籲 社會 關心留守兒童的。

王旭也把片酬全都捐給慈善基金會。

彼時王旭和劉剛明面上是組合,私底下卻很少組合出現。

有同臺演唱的邀約,自然也不會拒絕。

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各做各的,彼此心照不宣。

沒等旭日陽剛鬧掰呢,汪峰就來了。

汪峰壹篇文章,把原本就貌合神離的兄弟二人,推向沈亡邊緣。

汪峰在長文中表示旭日陽剛有很多不當言論。

壹度把《春天裏》當做自己的代表作。

更有觀眾說汪峰是靠旭日陽剛唱紅的。

種種言論透露出大眾對於版權意識薄弱的壹面。

旭日陽剛沒有給汪峰交過版權費。

也沒有為《春天裏》的制作掏過壹分錢。

但他們卻可以免費唱著這首歌,拿到日漸高漲的演出費。

這無疑是對版權的不尊重。

汪峰也表示,禁唱《春天裏》也是為他們好。

想當歌手,卻沒有自己的代表作,壹直靠翻唱別人的,是永遠走不遠的。

這次禁唱,無疑是斷了旭日陽剛的財路。

本來出生草根的兄弟二人,還有壹定的觀眾緣。

很多觀眾還因心疼他們的出身,而替他們發聲。

沒想到的是,賺的盆滿缽滿的兄弟倆,早已和“草根”二字說拜拜了。

06

不久就被爆出劉剛的負面新聞。

開豪車、超速駕駛、住豪宅、闖紅燈,還故意遮擋車牌。

甚至因為老人行動緩慢,下車拿鐵棍和老人發生沖突。

等等壹些列新聞讓旭日陽剛沖到輿論頂峰。

很快,劉剛就出來回應,自己只和路人發生語言沖突。

沒有和老人發生沖突, 壹切都是誤會

然而,壹切解釋都已經晚了。

當初捧他們的觀眾,對他們已經失望。

再加上壹直沒有自己的作品,就靠壹首《春天裏》吃天下。

不少網友已經表示不買賬了。

情懷賣壹次可以,天天賣情懷觀眾就會厭煩。

後來旭日陽剛陸陸續續寫過壹些歌,但是都沒有什麽反響。

在這次輿論後,兄弟倆人各自紛飛。

對外說不會解散,但是卻沒再合體出現。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已經體驗過好日子了,幾平米的出租屋肯定是不會再回去的。

王旭索性回到河南老家,繼續種地享清福。

劉剛則攀上了東北壹名音樂制作人高進。

前兩年高進還寫出壹首《懷念青春》給劉剛唱。

因此劉剛又小火了壹把。

而王朔則在網絡平臺開起直播。

借著往日名氣拍壹些段子。

再接受采訪時,王旭表示現在自己的出場費是兩位數起步。

幾十萬變成幾十塊,這落差確實有點大。

今年3月份的時候,《星光大道》賣了壹波情懷。

邀請到往日選手重新聚首。

旭日陽剛也來了。

不過沒有解散的兄弟倆卻沒有坐在壹起。

但是,這次星光大道的聚首,可能才讓他們明白,當初走紅是因為兩個人,不是因為壹個人。

壹個月後,旭日陽剛再度合體,現身街頭演唱。

結果認識他們的人寥寥無幾。

原本想賣壹波情懷,結果買賬的沒有幾個。

只有幾個年齡稍長的路人,認出了他們。

他們的落寞,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空有情懷,沒有創新。

當初觀眾捧他們是因為他們內心淳樸、真誠。

但後來,似乎變了模樣。

想在樂壇立足,沒有自己的才華和實力,註定只能紅壹時。

回看樂壇幾位老大哥,之所以能壹直站在樂壇,靠的就是壹直有源源不斷的優秀作品。

沒有人能靠壹首歌混壹輩子的,也更不可能靠翻唱別人的歌曲成為壹名優秀歌手。

走紅後,沒有拿賺來的錢去學習,反而壹直在消耗自己的觀眾緣,來瘋狂接商演賺錢。

因此,“曇花壹現”也是很不錯了。

畢竟, 走紅需要運氣,長虹需要實力

期待他們重新回到舞臺的那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