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我國政府為什麽要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我國政府為什麽要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戶籍管理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國家行政管理的壹項基本制度。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認為,戶籍管理制度在社會管理中作用是明顯的,它壹方面可以通過公民身份登記,從而證明身份並確立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另壹方面可以為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勞動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此外,戶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礎和重點,在維護治安、打擊犯罪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有專家指出,戶籍管理是世界各國最根本的社會管理制度,實行戶籍管理制度的國家其實並不少,並不是只有中國才有戶籍管理制度。外國的戶籍管理多叫“民事登記”或“生命登記”、“人事登記”。雖然叫法不壹,但基本上與我國的戶籍管理相似,只是在管理的手段上有所不同。中國戶籍制度的問題是由於在戶籍制度上附加了各種各樣過多的行政的、經濟的、福利的管理行為,人為地制造了各種差異和不公平。

中國現行戶籍管理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大致經歷了1958年前的自由遷徙期、1958年至1978年的嚴格控制期和1978年以後的半開放期3個階段。這壹制度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以及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劃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實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二元結構,阻礙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不利於城市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

路在何方

針對當前戶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政府及有關部門本著積極穩妥的原則,不斷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來自公安部的消息,中國全面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將從嚴格戶口登記、建立城鄉統壹的戶口登記制度、積極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加快戶籍管理立法、加快人口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建設等5個方面著手。

據權威部門預測,到2005年,中國流動人口將達到1.3億人。戶籍理論問題研究專家劉宏斌說,問題不在於人口流動,而在於外圍條件和制度如何適應人口流動的現狀。戶籍制度的改革不是形式上的壹種創新,它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鄭州的實踐已經證明,戶籍改革不僅僅是公安機關壹個部門或幾個部門的事,也不僅僅是將戶口由“農業戶口”變成“城市戶口”,這是涉及到許多部門的事情,教育、就業、城市建設等方面都應有相應的準備。

劃分城市、鄉村戶口並將其作為短缺經濟、計劃經濟條件下社會管理的基礎,使社會眾多矛盾集中於戶口遷移制度,公眾看到“戶口”限制了自己的方方面面,卻忘了“戶口”背後的諸多決定因素和關鍵部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系專家王太元撰文指出,廣東戶籍改革能否切實推行,主要問題不在戶籍制度、戶口遷移制度,不在公安機關,關鍵要看相關制度、相關部門是否能配套改革。只有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各方面真正壹視同仁,不分地區、不分戶口性質,才能真正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相關方面順應形勢及時改革,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才具有實際意義。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這不是壹個單純的戶口遷移問題,而是壹個涉及各方面的社會管理體制問題。如果不從背後的這些制度逐個改起,卻希望通過戶口管理制度改革來解決所有問題,是壹個無法實現的幻想。

我國現行戶籍制度的五大弊端:

1、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不利於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的實現。遷徙自由是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國際人權兩公約”——《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是落實《世界人權宣言》的兩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其中《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第12條第1款規定“合法處在壹國領土內的每壹個人在該領土內有權享受遷徙自由和選擇住所的自由。”

2、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實上的不平等。如求職與求學的不平等:農業戶口和城鎮戶口享有不平等的權利,其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承載了太多的附加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戶口簿不僅是壹種身份的體現,而且是壹種資源享有權的確認。最突出的就是在就業和受教育兩方面,如有的城市規定:某些行業和工種必須持有所在城市的戶口才能被錄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許多持農業戶口者在城市裏工作多年,有穩定收入,但因為子女沒有所在城市的戶口,不得不交納壹定的借讀費,平等受教育的權利由於“戶籍制度”而失去。

3、戶籍制度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發展。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戶籍管理制度,戶口遷移政策統得過死,由國家統壹分配戶口遷移計劃指標的做法,難以適應不同地區需要。如受指令性政策限制,農村婦女嫁到城市,其戶口難以遷入城市,今後子女隨父落戶也不容易;到城市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投資辦廠、購房人員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引進人才都不能落戶,其身份、地位得不到確認,給生產經營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也給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4、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阻礙了城市化進程,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壹是因為城市偏向,削弱了農業自身積累能力和再生產能力。據統計,1959—1978年通過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壹項就“掠奪性”地轉移農業積累4075億元,占同期財政收入的21.3%。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繼續為工業輸血……

5、中國現行的戶籍制度也產生了壹些腐敗現象。為獲得城市戶籍而拉關系、向官員行賄就不用說了,據稱壹些城市為了彌補財政問題,還公開實行了戶口買賣,明碼標價!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杜鷹表示,我壹直以為戶籍制度的改革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結果,也就是說它壹定要水到渠成。

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進壹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杜鷹在會上回答提問時作出了上述表示。

有記者問到,戶籍改革在國家的層面上現在還在調研的階段,長三角區域在戶籍改革方面在今後會不會有實際的突破。

對此,杜鷹回答稱,我壹直以為戶籍制度的改革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經濟統籌發展的結果,也就是說它壹定要水到渠成。城鄉兩種戶籍制度,它最終正像90年代初糧票的消亡壹樣,城鄉兩種戶籍制度最後不是被取消的,是在壹些條件具備以後消亡的,在這方面兩省壹市(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具有壹定的優勢,它們可以在全國率先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而這個改革的核心,壹方面,如何使城市的福利體制貨幣化。另壹方面,如何提高農村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