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配好鞍-海貝WU1藍牙耳機升級線開箱
現在稍微好壹點的耳機,都會采用機體與線材分離式設計,而分離出來的接口壹般分三類:3.5mm接口,2pin接口,MMCX接口。比如,我之前手裏的森海塞爾HD25采用的就是2pin接口,hifiman的HE400se就是采用的2pin接口,而BGVP家的大部分耳機都是MMCX接口。
鍵線分離設計的耳機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自主更換更好的,功能更多的第三方線材。
今天給我耳機升級的,就是2pin接口的海貝WU1藍牙耳機線,可以無需動手改裝,就能把有線耳機升級成無線耳機。並且提供MMCX和2pin雙接口配置選擇,以便於適配不同的設備。
HiBy WU1是海貝近期才發布的藍牙頸掛耳機升級線。這款產品定價 438 元,到手價 378 元,可以用於 MMCX 或 0.78mm 接口可換線耳機。
作為專業的音頻產品廠商之壹,海貝對音頻產品的思考,都凝聚在WU1裏面了。
HiBy WU1的內容物很簡單,升級線本體,加上壹根Type-C充電線。充電線沒什麽好說的,就是普通的Type-C線,用於WU1的充電,當然現在大部分設備都是Type-C充電了,所以即使是這根線遺失,我們也可以找到手機充電線為其補電。當然,海貝官方建議不要用電壓太高的充電器充電。
HiBy WU1的造型上,更像是之前流行的項圈耳機,主要的主板與電池被做成兩個掛件分布於兩側。
雖然是頸掛式,但WU1采用了輕量化的設計,兩頭為藍牙、電池模塊,其間全靠纖細的線纜連接。外層為細膩的親膚材質,線材部分是加粗的無氧銅線,以保證經久耐用。整條線的重量為21克。
其中右側上分布功能鍵,音量加減(切曲)、開機鍵(配對、播/暫等功能也需用到此鍵),按鍵除了采用凸出設計以便於盲操,也有圖標指示用於輔助定位理解功能。按鍵並不松垮,軟硬適中,手感出色。
靠近線材接線部分有壹個指示燈,通過該指示燈來判斷WU1藍牙耳機升級線的工作狀態,比如OTA升級時為紅藍常亮,綠和白燈分別代表44.1-48kHz和88.2-192kHz。
在按鍵的背部有用橡膠塞保護起來的充電接口。我很喜歡橡膠塞設計,因為這代表它在防水部分做了優化,而我壹般使用藍牙耳機的情況,就是跑步和鍛煉這樣出汗量很大的場景。
而WU1的左側是壹整塊電池,壹方面保持大電量高續航,另壹方面也是配平重量。
項圈式設計,相對於普通的有線設計,有壹個優勢就是,我們在不用耳機時,可以把它掛在脖子上。在特定場景下非常有用。比如我現在在走路,不能時刻掛著耳機,但是也不能頻繁把耳機從盒子裏取出來和放進去。
雖然現在大家都喜歡搭配手機聽歌,但是我更傾向於傳統的播放器聽歌,我壹般出去跑步都是帶著我的Sony NW-A45,機身小巧,再搭配WU1,實現了輕量化減重。畢竟現在的手機動不動就是200g+,對比之下,綜合重量不超過150g的Sony NW-A45搭配藍牙耳機就成了最佳選擇。
耳機的堆料,需要強大的解碼芯片來支撐,海貝WU1搭配的AK4331獨立解碼器,以及高通QCC5125藍牙芯片,提供了強大的硬件基礎,而Hi-Res認證與LDAC的支持,則在軟件方面將硬件高效利用了起來。
LDAC與Hi-Res剛好適配我的Sony NW-A45,好馬配好鞍,無論是適配什麽樣的耳機,它都能提供高品質音頻。
如果沒有播放器,其實也可以采用手機APP來控制和擴展WU1的功能,比如查看電量,控制開關機,調音等。
而它的使用也非常符合直覺,沒有任何需要學習的地方,妳只需要開機,搜索,連上藍牙。
聽感方面,我選了手裏的兩款耳機做測試,壹個是NiceHCK DB3,壹個是山靈AE3。前者是兩三百價位的耳機,後者是壹千左右的耳機,基本能代表當前市場上大部分人使用的耳機價位檔次。
壹般來說,我對有線轉藍牙是沒多少期待的,因為我知道無論是從信號傳輸還是從推力方面,藍牙傳輸都只能仰望有線。但是這次WU1給了我壹個很大的驚喜,因為它表現的素質幾乎與有線無差別。兩個耳機都是低頻部分量感充沛,下潛也比較到位,力度感控制得很好。中頻舒展通透,層次分明,密度較高,聲音清澈細膩,雖真實但並不“白開”,潤澤感和 情感 上的渲染都是有的。人聲位置適中,結像清晰,有壹定的凝聚力,不會有松散單薄之感。解析和分離度相較手機有線直連有著明顯提升。高頻通透明亮,略有泛音,細節豐富,瞬態響應速度很快,延展和解析都還不錯。聲場張得較開,橫、縱間分布均衡合理。
結語:
藍牙的好處是方便,但是壞處是傳輸帶寬不夠,推力不夠。有線的好處是傳輸帶寬與推力都很高,但是不方便。音頻廠海貝取二者之長,設計出來WU1這樣壹款既有藍牙的方便程度,又有媲美有線傳輸帶寬與推力的藍牙耳機升級線,並且售價還能維持在三四百這個價位,比很多有有線線材都便宜(想到我雙絞單晶銅線壹根都要賣六百多),確實是目前我們玩耳機高性價比的壹個升級配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