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東盟都包括哪些國家,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怎樣?中國的角色是怎樣的?

東盟都包括哪些國家,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怎樣?中國的角色是怎樣的?

東盟: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等五個國家在泰國曼谷建立了東盟。1984年1月8日,文萊加入東盟;1995年7月28日,越南加入東盟;1997年7月23日,緬甸和老撾加入東盟;1999年4月30日,柬埔寨加入東盟,使東盟由最初成立時的5個成員國擴大到目前的10個成員國。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

對中國來說,東盟是近鄰,屬戰略上攸關國家安全的地區。對東盟來說,中國提供了美日之外的另壹個選擇。盡管東盟早就明白中國潛在的主導地區的可能性,但大多數成員國相信地區社會化進程可駕馭這個崛起的大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東盟發現越來越難以抵禦中國在經濟援助上的壓倒性影響力和軟實力。到近幾年,大多數東盟國家已被北京有關“和平崛起”的聲明及友善支持者的形象說服從而打消了疑慮。

中國和東盟對話始於1991年,中國當年成為東盟的全面對話夥伴國。17年來,雙邊關系迅猛發展。在政治領域,中國秉承“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和東盟10國分別簽訂了面向未來的戰略夥伴關系政治文件。在和東盟的戰略合作層面上,2003年中國成為東盟外第壹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國家。

目前,雙方政治對話的機制已經非常完備,包括了領導人會議、9個部長級會議機制和5個工作層對話合作機制。加上這次中國向東盟派駐大使,將使中國和東盟的關系推進到日常化溝通協作的程度。

中國在除舊布新之際,向東盟派駐大使,表達了中國對東盟的重視。對中國而言,這是中國2008年大國外交的收官之作;對東盟來講,這無異於壹枚定心丸,確保了中國引擎對本區域經濟的持續提振效應。

如果放以更為寬廣的區域視野,中國向東盟派駐大使也是東亞整合的壹件大事。在此之前,中日韓三國已經開始進行首次東北亞的峰會。傳統意義上的東亞地區就涵蓋了東南亞和東北亞兩大區域。多年來,東亞地區的壹體化進程,呈現出東盟和東北亞三國“10+3”的格局。但這種格局並沒有達成地區壹體化的***識,基本上是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分別合作的松散模式。

主要原因在於,中日韓三國尤其是中日兩國沒有達成區域整合的***識。金融危機時代,在東盟“10+3”面臨經濟困境的情勢下,中日韓三國峰會達成了合作***禦金融危機的***識,東北亞的“拳頭”已經攥緊。這樣壹來,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合作就不再是“10+3”而是“1+1”。中國此時向東盟派駐大使,就起了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穿針引線的紐帶作用。

在經濟層面,雙方於2002年11月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進程。此外,中國與東盟簽署了農業、信息通信、非傳統安全領域、大湄公河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文化6個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目前,中國和東盟自貿區的談判進程正在有條不紊進行。

1月17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東盟為中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2311.2億美元,占全年外貿總額9%,同比增長13.9%,雙方互為第四大貿易夥伴關系。未來,中國—東盟將成為世界上擁有近20億消費者的自由貿易區,也是被稱為“未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自貿區。

2008年年末,中國外交部宣布,中國政府向東盟派駐大使,資深外交家和國際法專家薛捍勤成為首任大使。2009年1月1日,中國對原產於東盟10國的部分稅目商品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議稅率。實施協議稅率的稅目數約為6750個,相對於最惠國稅率,平均優惠幅度約80%。2009年,中國關稅總水平仍為9.8%,而對東盟平均關稅降到2.8%。據最新消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有望於2009年上半年率先試行人民幣結算。

這壹連串的政治、經貿利好,使中國東盟的關系在新的壹年呈現出突破性的發展,開啟了東盟“10+1”的戰略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