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被鎖定後,都是如何躲避攻擊進行逃脫的?
要擊中戰鬥機,首先需要雷達鎖定戰鬥機,不論是地空導彈、艦空導彈、還是空空導彈,要擊落戰鬥機都需要先用火控雷達跟蹤並鎖定戰鬥機,然後才是發射導彈擊中戰鬥機。所謂鎖定目標,簡單的說就是火控雷達從尋找、識別定位、到自動跟蹤目標的自動跟蹤過程,叫做鎖定目標,也就是目標戰鬥機在壹定時間段內被火控雷達自動跟蹤。
火控雷達鎖定目標依靠火控雷達發射電磁波束接觸到目標戰鬥機,並實時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束信號,也就是說,火控雷達發出的電磁波束需要不間斷的掃描目標戰鬥機的機身。而目標戰鬥機則利用攻擊壹方戰鬥機照射到目標戰鬥機機身上的電磁波束感知到自己被鎖定了。
戰鬥機上安裝有雷達告警系統,是專門感知照射到自己駕駛的戰鬥機被火控雷達波束掃描探測的裝置。雷達告警器利用在機身上全向布置的多個探測雷達電磁波束的探頭來感知被火控雷達鎖定。戰鬥機被對手的火控雷達鎖定時,雷達告警器會感知到被火控雷達電磁波束頻繁而又快速的掃描,於是就發出報警,飛行員就知道已經被對手鎖定了。
戰鬥機上除了雷達告警器,還有壹個告警系統,就是紅外告警器,是探測照射到戰鬥機上的紅外探測信號的。因為防空導彈、空空導彈多是雷達、紅外復合制導模式。
理論上只要被火控雷達鎖定,如果不采取反制措施,對手壹旦發射導彈被擊中的概率是100%。但是,戰鬥機被對手鎖定後,不會坐以待斃,壹定會采取反制措施。被鎖定後如何反制?首先是擺脫鎖定,通常情況下都是邊釋放幹擾邊機動擺脫。
戰鬥機上並沒有主動反制來襲導彈的技術措施,只有被動消極防禦手段,壹個是釋放幹擾火控雷達的幹擾源(例如箔條幹擾源等),壹個是釋放幹擾紅外誘餌的反紅外導彈幹擾源,在壹個就是機動脫離。現在的防空導彈、空空導彈的制導方式基本都是雷達、紅外制導,所以,戰鬥機上的報警器也是針對性的具備雷達告警器和紅外告警器復合模式。
戰鬥機被火控雷達鎖定並不意味著對手就發射導彈進行攻擊,而是意味著對手可以發射導彈攻擊。怎麽知道被對手火控雷達鎖定後是否發射導彈進行攻擊了?戰鬥機上還有壹個告警器,就是導彈逼近告警器。導彈逼近告警器的原理和雷達告警器壹樣,利用來襲導彈特有的紅外信號特征,探測到來襲的導彈,並且可以利用計算機解算出來襲導彈的方向、速度、所需要的時間,給戰鬥機擺脫導彈攻擊提供擺脫攻擊的逃離方向。
戰鬥機通過各種幹擾措施,結合機動擺脫措施可以逃離被導彈擊中。當然,能否成功擺脫鎖定,擺脫導彈的攻擊還要看導彈來襲的距離多遠。空空導彈基本都有壹個“不可逃逸區”,“不可逃逸區”是指在該區域內發射導彈,在規定的目標最大機動過載下,不論目標作何種逃逸機動,導彈都能將它擊毀。
需要說明壹點,這個定論只能算是理論上的,是戰鬥機不實施幹擾,攻擊導彈不出現故障的前提下的。“不可逃逸區”其實就是導彈的發動機工作段,空空導彈的發動力工作並不是全程做功,除了主動加速段工作,剩下的就靠慣性能量追趕戰鬥機了,畢竟導彈的速度高於戰鬥機的最大速度。不過,實戰中,戰鬥機被火控雷達鎖定後,通過釋放幹擾源,結合機動擺脫措施還是有機會擺脫鎖定全身而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