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號是中國首輛月球車嗎?
玉兔號月球車,是嫦娥三號的巡視探測器部分。
2013年9月25日,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征名活動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啟動。國內民眾和海外同胞可通過互聯網?在線提交作品,每人最多可提交5個方案,每個方案需包括不多於300字的創意說明和背景闡釋。
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由科技專家和文化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分別進行了入圍初評、網上投票和終審評審。通過入圍評審,選出了10個入圍名稱,提交新華網進行網上投票評議;10天***收到有效投票3445248張,其中玉兔號,649956張,得票第壹。又經過終審評審,評委投票與公眾投票的結果加權計算,最後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批準,中國第壹輛月球車命名為“玉兔號”。
“玉兔號”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反映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傳說中,當年“嫦娥”懷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構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玉兔號設計質量140千克,以太陽能為能源,能夠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強輻射、攝氏零下180度到零上150度極限溫度等極端環境。月球車具備20度爬坡、20厘米越障能力,並配備有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等科學探測儀器。
休眠模式
玉兔號結構
由於月球晝夜溫差非常大,白晝時溫度高達150攝氏度,黑夜時低至零下180攝氏度。為適應極端環境,“玉兔號”月球車利用導熱流體回路、隔熱組件、散熱面設計、電加熱器、同位素熱源,可耐受300攝氏度的溫差。月球繞地球轉壹圈需要28天多,月球自轉也是28天。這意味著,月球上的壹晝夜相當於地球上的28天。月面夜間最低溫度可以降至零下180攝氏度,電子設備根本無法工作。月球上的壹晚上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天。為此,科研人員為“玉兔號”設計了休眠模式——14天工作,14天“睡覺”。該“睡覺”的時候自動進入休眠狀態養精蓄銳,該“起床”的時候又能自動喚醒重新投入工作。這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作息,極大地增強了“玉兔號”適應月表惡劣環境的生存能力。
經歷極低溫度後,“月夜喚醒”是壹個難題。科研人員為月球車設計了可伸縮的太陽能電池帆板,白天工作時展開,夜晚則收起來,將儀器設備包在裏面。這種“包裹式睡眠”,有助於保護各種儀器不被凍壞,確保月球車有剩余電力“自主醒來”,重新展開太陽能電池帆板迎接陽光。
對於壹些特別嬌嫩的設備,車內還專門準備了核電池。資料顯示,核電池提供電能時間非常長,壹個硬幣大小的核電池,就可以使用5000天。這項技術如能成功,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白天時,‘玉兔號’月球車的太陽能電池帆板還要調整角度,避免被陽光照射得太熱。最熱的月午,月球車還要進行‘午休’。“玉兔號”月球車設計壽命3個月,這意味著她要經歷3個月球白天和3個月球黑夜。所有的工作,要在月球時間的“上午”和“下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