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意思和含義
名字是指人或者產品、物體的名稱,姓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還有小名、別名、綽號、乳名等。
語本《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不疑﹞不好立名稱,稱為長者。”《三國誌·蜀誌·劉焉傳》“董扶私謂焉曰”。
裴松之註引晉陳壽《益都耆舊傳》:“﹝扶﹞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徵,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皆不就,名稱尤重。”宋曾鞏《壽昌縣太君許氏墓誌銘》:“其發展歷史
瑞名軒周易起名館老師說:凡人必有姓與名,姓與名既是人進入社會首要信息也是人的社會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
因此,從古至今,人們對自己姓與名十分珍重,中國的姓與名,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才發展到了今天人們所慣用的“姓名”。
但在中國古代,並不是壹開始就使用姓名的,而是先有姓與氏,後有名、字、別號,古人的壹生有很多名字,各有用途,意義不同。
姓字,為左右結構,左從“女”右為“生”,從“女”而生,在母系社會裏,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母姓為後代惟壹能確定的尊親,正如《白虎通·三綱六紀》所雲:“古元時,未有三剛六紀,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
姓是壹個集合名詞,是家族的標識,或表示與某個大家族的某壹血緣關系更為親近的部分。氏只是在漢朝以前才獨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姓”是氏族的族號,氏族的成員都是以這個族號作為自己的姓。
名是指個人的符號,帶有個人的烙印。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名”是在嬰兒出生百日之後由父親取定的,據《禮記·內則》記載,到了這壹天,由母親和保姆抱著嬰兒來到廳堂見他的父親,父親鄭重地握住孩子的手,給他取名。
名取定以後,母親和保姆把孩子抱回內室,然後把孩子的名字通告親戚,父親則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朋友,並報告地方長官,入籍登記。因此命名儀式非常隆重,是孩子壹生中的第壹件大事,這種習俗雖然沒有了,但給孩子過“百歲”的風俗依然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