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伊利股票期權 信息披露出現什麽問題
按照伊利的股權激勵計劃,***授予激勵對象5000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13.33元/份,2006年12月28日為股票期權授予日。按照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應當在等待期的每壹個資產負債表日,將取得的員工提供的服務記入成本費用,記入成本費用的金額按照授予日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計量。據公司此前測算,該筆股票期權授權日的公允價值為14.779元/份,按照股份支付準則進行會計處理,損益影響總額為73895萬元。
伊利前三季度已經實現凈利潤3.3億元,從伊利股份發布的業績預虧公告來看,在2007年度經營性凈利潤沒有發生重大波動的情況下,伊利股份2007年度激勵期權費用攤銷可能超過4億元。在市場人士看來,2007年伊利股份需攤銷大額激勵期權費用在預料之中,但出乎意料的是,伊利股份攤銷的額度會如此之大,甚至使原本盈利幾個億的財務報表出現虧損。雖然它只是在股權權益中計入壹個借項,對公司的業務實際沒有影響。
但在投資者看來,伊利股份是上市公司,其凈利潤應該屬於全體股東,但公司的實際做法像是“高管拿公司全年的盈利來給自己買股票”,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持股信心。另外,信息披露不對稱,公司股權激勵方案早已確定,若相關賬務處理會對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則應及時公告,為何此時才予以公告,有為機構撤退“打掩護”的嫌疑。眾所周知,伊利是A股市場頗具知名度的績優藍籌,在公司無任何不利信息、大盤火爆連創新高的2007年第三季度,基金卻集體減持了公司4000多萬股股票,機構們“先知先覺”的統壹行動令人生疑。
實際上,伊利股份授予的股票期權行權期長達8年,完全沒有必要在兩個年度內就將費用全部攤銷。在壹般投資者眼裏,壹個前三季度還巨幅盈利的公司,全年卻出現虧損,投資者最直觀的感受是:是不是上市公司出了什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