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東錢湖南宋石刻群的構成

東錢湖南宋石刻群的構成

冀國夫人葉太君墓道

葉氏(1033—1118),慈溪人,19歲嫁配史簡,25歲夫亡,生遺腹子史詔(史浩祖父)。葉氏性格剛強,立誓守節,後史詔以八行垂訓被朝廷舉薦,家門漸漸興旺,子孫相繼入朝,壹舉成為四明望族。享年86歲。葉氏墓初無石刻。南宋時後代增置墓道石刻,包括文臣、武將、站馬、蹲虎、跪羊、石筍等各壹對,並壘成小池於墓道西側。在墓西南側建無量壽庵供奉。1935年,史氏後裔余姚分支修太君墓,重豎墓碑壹塊,上書“宋冀國夫人葉氏太君墓”,造“鳥鳴橋”,並立“昭茲來許”碑壹方。造像、牌樓毀圮於“文化大革命”期間。1993年,史氏後裔集資捐修石階、圍墻,並從附近遷來南宋石刻虎、羊、筍等近十件。

清史在鼎《冀國夫人葉氏墓》:生前苦節耐時光,漠漠幽魂節更長。春露秋霜六百祀,墓旁猶覺姓名香。

越國公史詔墓道

史詔(1057——1129),字升之,冀國公史簡之子,早立誌,律身甚嚴而事母極孝。受業於四明名士樓郁,“遇大比,輒引避;……誓終身母子不相離。”“善居鄉裏。民有爭鬥,從先生求直,不復訟官。”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設“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行取士,詔補太學上舍太守,史詔避官,奉母遷居東錢湖大田山而未應命。宣和年間(1119——1125)再詔不赴,宋徽宗書以旌之,賜號“八行高士”,後稱“八行公”,並建“八行堂”紀念之。建炎四年(1130)卒,終年84歲。後追封越國公,危素撰墓誌。史詔墓道石刻是其被追封為越國公後補設的,為南宋早期作品,具有極高史料價值。

宋·史彌大《謁越國公墓》:滿眼松楸護石塋,此來倍覺暗傷情。煙雲深處眠翁仲,俎豆香時薦特牲。壹寺迫回溪水曲,萬山青向墓門橫。楊花無限營春思,送我輕舟十裏程。

官葬河頭西嶴石刻

今存石虎、石羊各1對,墓主不詳。 下莊齊國公史漸墓石刻

 史漸(1124——1195),字進翁,號東臯,史浩堂弟,史嵩之祖父。幼年喪父,由母王氏撫養成人。40歲入太學。生7子,5人中進士。祖以孫貴,累封贈至太師齊國公。葬於東錢湖上水下莊黃梅山南坡辨利寺後山(今下莊),太常博士葉適撰墓誌。史漸墓前石刻建於南宋紹熙五年(1195)前後,墓道全長170余米,分三平臺,前後兩端各有牌坊1座,牌坊間列置石筍、石虎、石羊、石馬、石武將、石文臣等各1對。

下莊中散大夫史涓墓道石刻

史涓(1120—1202),字澤翁,史浩弟。補承議郎,卒贈中散大夫。墓道現存石像生6尊,包括武將2尊,文臣2尊,石馬1匹,石虎壹只。

大慈山丞相史彌遠墓道石刻

史彌遠(1164——1233),字同叔,史浩第三子。淳熙六年(1179)入官,十四年舉進士。累官至丞相。紹定七年(1234)卒,歸葬於母葬地大慈山,追封衛王,理宗禦書神道碑額“公忠翊運定策元勛之碑”。史彌遠墓及墓道構築於南宋紹定六年(1233)前後,規模極為宏大,原長200余米,享殿前後各壹組石像生。盡毀。墓道左首大慈寺,創建於六朝,紹興二十年(1150)重建,史彌遠請為功德寺,時有僧人千余。南宋時,五位日本高僧得道於此,回國傳法在日本建了大慈寺兩座,尊東錢湖大慈寺為祖庭。

明·屠隆《史彌遠墓》:霜落蒼藤老樹枯,眼看巨石壓重湖。墓前只有山僧住,黃葉青燈照野狐。

清董沛《史彌遠墓》:丞相墓前野草枯,禦題碑碣半模糊。不知此地牛眠老,勝似天童嶺上無?

慈溪西龍首山石刻

今存完整石文臣1件,墓道有石筍殘件,墓主不詳。

寶華寺後山史氏祖塋墓道

史浩入相,宋孝宗詔賜家廟,祀及五世。後罷政回到東錢湖,淳熙十五年(1188),因慨念始祖暨高祖俱無墳墓,於是蔔地東錢湖下水之原,營造五穴,俱為衣冠葬。這是史氏家族最早蔔葬東錢湖畔的記載。寶華寺在大慈寺邊上,與大慈寺同為史彌遠功德寺。墓道依山勢而築,有石羊、石虎、石馬、文臣、武將各1對,皆以太湖石雕琢,半數已殘。墓前後有石牌坊構件數堆,殘件特征與史彌遠墓道石牌坊相似,是研究宋《營造法式》的重要實物。 橫街采坑丞相史浩墓道石刻

史浩(1106——1194),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歷官三朝,為政壹生。紹興五年(1194),卒於裏第(生平詳見上編)。嘉泰元年(1201)樹碑,宋寧宗禦書“純誠厚德元老之碑”,敕封魏王、越國公。墓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現存文臣、武將、石馬各1對。

橫街七坑墓道石刻

墓主不詳。今存文臣、武將、石馬、石虎各1對,壹文臣頭部殘。

橫街金夾嶴史宇之墓道石刻

史宇之(1216—1293),字子發,史彌遠幼子,紹定六年(133)賜進士出身,累官至兵部尚書、觀文殿學士、正奉大夫。有政聲。墓道今存文臣、武將、石虎各1對。

橫街吉祥安樂山史師仲墓道石刻

史師仲(1082——1124),字希道,史浩之父。累贈太師越國公。墓道基本被破壞,但出土墓誌銘壹方,銘文為“史氏祖塋,宋累贈太師越國公希道夫君、累贈越國夫人洪太君墓”。

橫街采坑史守之墓道石刻

史守之(1166——1224),字子仁,史彌大之子。從楊簡、袁燮遊學,非其叔史彌遠之作為,中年避勢遠嫌,退居月湖,閉門講學,彌遠畏之。以朝奉大夫致仕。為寧波壹大藏書家。墓道有石文臣、石武將、石虎、石馬、石羊,雕刻有神采。

橫街吉祥安樂山零星石刻遺存

橫街吉祥安樂山有水孔潭、石馬弄、燕子窩和采坑四組石刻,均為舊墓道破壞後的散件遺存。體量、風格均相似,為梅園石質。

韓嶺茅嶺史若湛墓道石刻

史若湛(生卒年不詳),字純翁,史漸兄,以子補入太學恩封修職郎。今存石虎、石羊各1對。 寶華山兵部尚書史彌堅墓道石刻

史彌堅(1166—1232)字固叔,史浩幼子,為慈湖學派領袖楊簡高足。進士出身,累官至直奉大夫兵部尚書。卒贈資政殿大學士。墓道長30米,寬4米,今存石文臣、石武將、石馬各1對,石羊1只和兩座牌坊殘件。

明·王應鵬《史彌堅墓》:丞相豐功在史臣,至今人重玉堂親。我來細剔殘碑蘚,拱木陰陰鳥自春。

古野嶴司封郎中史彌鞏墓道石刻

史彌鞏(1171—1250),字南叔,史漸次子。嘉定十年(1217)進士。官各地均有政聲。召為司封郎中。且避侄史嵩之入相,引嫌乞辭,以直華文閣知婺州。墓毀,今存石虎1對。

世忠寺史榘卿墓道石刻

史榘卿(生卒年不詳),字景義,史賓之之子,歷官承務郎、溫州永嘉縣尹。 寶幢省嶴鄭國公史彌忠墓道石刻

史彌忠(1161—1244),字良叔,史漸長子,史嵩之父。淳熙十四年(1187)進士。知廬陵、守吉州、提舉福建鹽茶,有政聲。卒贈少師,封鄭國公。墓道現存文臣、武將各1對,石馬3匹,石羊1只。

育王樓通奉大夫史賓之墓道石刻

史賓之(生卒年不詳),字子西,史彌堅三子。累官至中奉大夫、荊湖北道轉運使,墓毀,有石文臣、石武將、石馬、石虎、石羊各1對,已遷至育王樓賓館內。 福泉山墓道石刻

墓主無考,傳系史彌遠後裔。有石文臣、石武將、石虎、石馬、石羊各1對,其中1文臣殘。雕刻精致,為東錢湖南宋石刻代表作品。

茶場石刻

從福泉山各地搬遷而來,有石羊、石鼓凳、柱礎、馬槽各1對。

忠應廟石刻

系從福泉山搬遷而來,墓主無考。有石虎、石羊各4只,其中2石虎、石羊的底座呈太湖石狀,推斷為同出壹墓道。 高錢青雷山余天任墓前石刻

余天任(生卒年不詳),南宋理宗嘉熙時宰相余天錫之弟,本昌國(今舟山定海)人,因祖父余滌教授史浩子孫,遂家於鄞。官臨安尹兼戶部侍郎,累官至刑部尚書。墓毀,今存石文臣、石武將、石虎、石馬、石羊各1對。

高錢前夾嶴石刻

有石文臣1個,墓主不詳。

青山嶴高閌墓前石刻

高閌(生卒年不詳),字抑崇,宋鄞縣人。紹興元年(1131)進士,賜三品服除禮部侍郎,因直言秦檜被罷官。卒贈少師。墓道今存石文臣1對,石虎、石羊各1只。

尊教寺後山史巖之墓道石刻

史巖之(1193——1270),史彌忠三子,史嵩之弟。嘉定十年(1217)進士。仕至資政殿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史巖之孝母,鑿東錢湖霞嶼“補陀洞天”石窟,供母親禮佛。墓道今存石文臣、石武將各1對,石羊1只。

寶陀洞天石刻

淳熙五年(1178)史浩建月波寺、月波樓,築寶陀洞天石窟於月波山下。其址今在東海艦隊司令部內。 補陀洞天石刻

補陀洞天石窟位於東錢湖霞嶼島上,相傳為南宋大學士史巖之為供其母進香所開鑿,距今已有800余年歷史。洞室全長41.1米,高2.8米,寬3米。內供奉觀音等塑像,其工程浩大,雕像刻鑿精美,為南宋明州石雕藝術之佳作。所居的霞嶼島東依福泉崇山峻嶺,山嵐終年郁積,湖面水霧淡淡,有島鎖嵐霧,景凝雲靄之感,素有“霞嶼鎖嵐”美譽,為“錢湖十景”之壹。 上水排祭嶺嶺腳石刻

有石文臣、石武將、石馬各1對,體量、風格接近史詔墓道石刻。

上水姑野嶴石刻

有石文臣、石武將、石馬各1對,石翁仲頭部殘。

橫溪大嶴丞相鄭清之墓道石刻

鄭清之(1176—1251),字德源。累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生平詳見上編)。其墓道今存石馬2匹,殘剩馬頭,長1米;婦人啟門石刻1件。

洋山村石刻

有石武將2件,其1殘;石羊1頭。系從他處搬遷來,墓主不詳。

仇悆墓前石刻

仇悆(生卒年不詳),字泰然,宋益都人,大觀(1107——1110)進士,累官至左朝議大夫、寶文閣學士,曾兩知明州(今寧波),兼制置使,卒葬東錢湖畔。 史嵩之墓在距東錢湖30公裏的車廄(今屬余姚河姆渡鎮),但東錢湖畔有史嵩之故宅,今存宅前石橋壹座。史嵩之(1189——1257),字子由,慶元府鄞縣人,東錢湖史氏的第五代傳人。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歷官大理少卿兼京西、湖北制置副使、刑部侍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參知政事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淳祐二年(1242),進高、孝、光、寧帝《紀》,《孝宗經武要略》,《寧宗實錄》、《日歷》,《會要》、《玉牒》,封永國公。四年,遭父喪歸家。寶祐五年(1257)卒,贈少師、進封魯國公。葬於慈溪石臺鄉(今屬余姚市河姆渡鎮車廄),守墓的史氏後裔在那裏已形成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