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趙時碧

趙時碧

早在明代《針灸大成》中就記載:“雷火神針”善於治療閃挫骨痛等疾患。雷火灸為趙時碧女士所創,將古時的“雷火針灸”改進,在艾絨中加入防風、蒼耳子、田七、槁本等通經活絡藥物,以及黃芪、烏梅等益氣固表藥物制成;並改雷火神針之“實按灸”為“懸灸”,使創傷更小,操作更為簡捷。

與普通艾灸相比,雷火灸還具有以下特點:

(1)熱力足:雷火灸在燃燒吹紅火頭時,距離1厘米時,溫度可達240攝氏度左右,保持火頭灰時,溫度在200攝氏度左右;壹般艾條在相同條件中的溫度僅為78攝氏度左右,最低溫度在38攝氏度左右。故其燃燒時的熱力遠較普通艾條為甚,能夠在用灸區域形成高濃藥區,因此更善於滲透組織深部而達到祛風、散寒、通絡等作用。

(2)治療廣:趙氏雷火灸根據中醫辨證施治原則,配制不同的雷火灸條,在燃燒時產生的物理因子和藥化因子不同,再加上與雷火灸的獨特操作手法相結合,臨床除治療陽虛寒凝證外,通過對引經藥的調整,目前主要用於治療頭面五官疾病、骨關節病以及內科雜病等。

通關利竅,

治頭面五官疾病

近視眼在青少年中的發病比例很高,多數是由平時的用眼習慣不良引起。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責於久視傷血,血傷氣損而致目中神光不能發越,多由肝腎虧虛、稟賦不足引起。雷火灸可起到調和氣血、通經活絡的作用,從而使目得氣血濡養而能視。遠期療效觀察也證明了雷火灸能達到長期治療效果。

取穴:主穴——睛明、承泣、瞳子髎、攢竹、四白、印堂等眼部各穴和耳郭前後各穴。

配穴——風池、大椎、肝俞、腎俞、光明、合谷。

操作方法:先眼部各穴灸2分鐘,再圍繞眼睛慢慢旋轉各灸1分鐘。接著對準耳郭旋轉灸1分鐘。最後灸配穴,每穴灸2分鐘,***灸20分鐘為宜。每日治療1~2次,10次為1個療程。

方義:雷火灸通過對眼周穴位施灸,可增進眼部的血液循環,營養眼部神經肌肉,調節緊張痙攣,消除視力疲勞,從而起到防治近視的目的。耳周穴位及配穴具有調整臟腑功能、開竅明目之功效,故可加強療效。

註意事項:雷火灸火力峻猛,滲透力強,在治療時應掌握好治療時間及灸條與眼部的距離,及時彈掉灸灰,並配合局部按壓手法,謹防燙傷。

過敏性鼻炎為壹種鼻黏膜的過敏反應,其特征為陣發性反復發生的鼻溢清水涕、打噴嚏、鼻塞、鼻癢、鼻腔黏膜水腫。中醫認為:鼻為肺竅。若肺脾氣虛,衛表不固,風寒外邪犯肺,則肺失宣降,津液停聚則鼻竅壅塞。雷火灸可通過溫熱刺激及芳香藥物起到行氣通絡、活血化淤、通利鼻竅的作用。

取穴:迎香、合谷、印堂、上星、耳部。

操作方法:從上星穴灸至素髎穴,***灸60次;從印堂穴至兩側迎香穴,在面部做“八”字斜行懸灸,兩側各灸60次;灸前額部60次;灸耳郭前後兩面至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再以雀啄法灸耳道口30次;最後熏灸雙側合谷穴30次。以上操作每灸10次,用手按壓施灸部位,以增加患者對灸火熱力的耐受程度,全部操作完成需要25分鐘左右。每個療程7天,連續治療3個療程。

方義:主要選取面部、鼻部重要腧穴,配合善於治療面部疾患的合谷穴,通過雷火灸可改善面部、鼻部及鼻甲部的血液循環,減輕組織水腫,從而達到鼻腔黏膜組織及鼻腔神經恢復正常功能的目的。

註意事項:艾條燃點與面部皮膚的距離,保持在2~4厘米,觀察皮膚泛紅程度,以皮膚微微泛紅為宜,局部明顯充血或未見泛紅均為治療不當;對近期有鼻出血、鼻外傷、鼻腔鼻竇手術病史的患者禁用,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慎用。

祛風散寒,

治療兩大骨傷病

膝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壹種關節病變,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除表現為關節疼痛外,嚴重者有功能障礙甚至殘疾。中醫認為,腎主骨,肝主筋,人至中年以後,肝腎漸虧,筋骨失養,不榮則痛,如遇關節過勞和風寒濕邪侵襲,又可造成氣血淤阻、經絡不通而發病。雷火灸可溫通經絡和調節微循環,滲透組織深部而達到祛風散寒除濕、活血化淤等療效。

取穴:內膝眼、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裏、陽陵泉、腎俞、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於膝關節或穴位上用懸灸方法,要求關節局部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火頭距皮膚2~3厘米為宜。每日治療1次,5周為1個療程。

方義:雷火灸之熱力可直達病竈深部,在熱力、藥物之作用下,配合所取穴位均為治療膝關節炎的要穴,可***奏補腎通經活血、舒筋通絡之目的,使營衛調和而風、寒、濕、熱等邪無所依附,通則不痛。

註意事項:本病應註意排除骨腫瘤、骨結核,以免貽誤病情;膝關節局部紅腫熱痛的患者慎用。

頸椎病是因為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及椎間關節退變,以頸肩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嚴重者出現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以致四肢癱瘓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中醫認為,頸椎病是因為感受外邪、跌倒損傷、動作失度,或因患者素體虛弱、氣血不足,造成頸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從而導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雷火灸治療本病可疏通經絡、活血化淤、通痹止痛。

取穴:頸1~7椎、風池、大椎、足三裏。

操作方法:取趙氏雷火灸條固定在灸具上,先沿頸1~7棘突下緣從上到下施灸,***灸30次;再分別沿兩側斜方肌從上到下施灸,壹側灸30次;並重點在風池、大椎穴處施灸,再配合足三裏穴施灸。以上操作每灸10次,用手指按壓被灸處。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

方義:雷火灸灸療頸椎局部及重點穴位,可提高局部組織溫度,改善局部微循環,直接起到治療作用;同時還可解除頸部肌肉痙攣,對骨質增生與韌帶鈣化有壹定的緩解作用,並配合強身健體之足三裏穴增強療效。

註意事項:治療同時要戒除長時間操作電腦或低頭工作、打麻將等不良生活習慣,堅持頸部鍛煉,才能起到最佳治療效果。

活血止痛,

應對婦科疼痛

原發性痛經是指女性在月經前後或行經期出現腹痛、腰酸、下腹墜痛或其他不適,影響生活和工作,無盆腔器質性病變,主要見於未婚未孕的青年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