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無線 天線 功放 功分器

無線 天線 功放 功分器

天線方面的知識還是很復雜的

先從簡單開始

增益是指:在輸入功率相等的條件下,實際天線與理想的輻射單元在空間同壹點處所產生的信

號的功率密度之比。它定量地描述壹個天線把輸入功率集中輻射的程度。增益顯然與天線方向圖有

密切的關系,方向圖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增益越高。 可以這樣來理解增益的物理含義------為

在壹定的距離上的某點處產生壹定大小的信號

如果用理想的無方向性點源作為發射天線,需要100W的輸入功率,而用增益為 G = 13 dB = 20

的某定向天線作為發射天線時,輸入功率只需 100 / 20 = 5W . 換言之,某天線的增益,就其最

大輻射方向上的輻射效果來說,與無方向性的理想點源相比,把輸入功率放大的倍數。

半波對稱振子的增益為G = 2.15 dBi ; 4個半波對稱振子 沿垂線上下排列,構成壹個垂直

四元陣,其增益約為G = 8.15 dBi ( dBi這個單位表示比較對象是各向均勻輻射的理想點源) 。

如果以半波對稱振子作比較對象,則增益的單位是dBd .

半波對稱振子的增益為G = 0 dBd (因為是自己跟自己比,比值為1,取對數得零值。) ;

垂直四元陣,其增益約為G = 8.15 – 2.15 = 6 dBd .

天線主瓣寬度越窄,增益越高。對於壹般天線,可用下式估算其增益:

G( dBi ) = 10 Lg { 32000 / ( 2θ3dB,E ×2θ3dB,H )}

式中, 2θ3dB,E 與 2θ3dB,H 分別為天線在兩個主平面上的波瓣寬度;

32000 是統計出來的經驗數據。

2) 對於拋物面天線,可用下式近似計算其增益:

G( dB i ) = 10 Lg { 4.5 × ( D / λ0 )2}

式中, D 為拋物面直徑;

λ0 為中心工作波長;

4.5 是統計出來的經驗數據。

3) 對於直立全向天線,有近似計算式

G( dBi ) = 10 Lg { 2 L / λ0 }

式中, L 為天線長度;

λ0 為中心工作波長;

1.3.7 上旁瓣抑制

對於基站天線,人們常常要求它的垂直面(即俯仰面)方向圖中,主瓣上方第壹旁瓣

盡可能弱壹些。這就是所謂的上旁瓣抑制 。基站的服務對象是地面上的移動電話用戶,指向天

空的輻射是毫無意義的。

自由空間通信距離方程

設發射功率為PT,發射天線增益為GT,工作頻率為f . 接收功率為PR,接收天線增益為GR,收、

發天線間距離為R,那麽電波在無環境幹擾時,傳播途中的電波損耗 L0 有以下表達式:

L0 (dB) = 10 Lg( PT / PR )

= 32.45 + 20 Lg f ( MHz ) + 20 Lg R ( km ) - GT (dB) - GR (dB)

[舉例] 設:PT = 10 W = 40dBmw ;GR = GT = 7 (dBi) ; f = 1910MHz

問:R = 500 m 時, PR = ?

解答: (1) L0 (dB) 的計算

L0 (dB) = 32.45 + 20 Lg 1910( MHz ) + 20 Lg 0.5 ( km ) - GR (dB) - GT (dB)

= 32.45 + 65.62 - 6 - 7 - 7 = 78.07 (dB)

(2) PR 的計算

PR = PT / ( 10 7.807 ) = 10 ( W ) / ( 10 7.807 ) = 1 ( μW ) / ( 10 0.807 )

= 1 ( μW ) / 6.412 = 0.156 ( μW ) = 156 ( mμW ) #

順便指出,1.9GHz電波在穿透壹層磚墻時,大約損失 (10~15) dB

2.1 超短波和微波的傳播視距

2.2 極限直視距離

超短波特別是微波,頻率很高,波長很短,它的地表面波衰減很快,因此不能依靠地表面波作

較遠距離的傳播。超短波特別是微波,主要是由空間波來傳播的。簡單地說,空間波是在空間範圍

內沿直線方向傳播的波。顯然,由於地球的曲率使空間波傳播存在壹個極限直視距離Rmax 。在最遠

直視距離之內的區域,習慣上稱為照明區;極限直視距離Rmax以外的區域,則稱為陰影區。不言而

語,利用超短波、微波進行通信時,接收點應落在發射天線極限直視距離Rmax內。

受地球曲率半徑的影響,極限直視距離Rmax 和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的高度HT 與 HR間的關系

為 : Rmax = 3.57{ √HT (m) +√HR (m) } (km)

考慮到大氣層對電波的折射作用,極限直視距離應修正為

Rmax = 4.12 { √HT (m) +√HR (m) } (km)

由於電磁波的頻率遠低於光波的頻率,電波傳播的有效直視距離 Re 約為 極限直視距離Rmax

的 70% ,即 Re = 0.7 Rmax .

例如,HT 與 HR 分別為 49 m 和 1.7 m,則有效直視距離為 Re = 24 km .

2.3 電波在平面地上的傳播特征

由發射天線直接射到接收點的電波稱為直射波;發射天線發出的指向地面的電波,被地面反射而

到達接收點的電波稱為反射波。顯然,接收點的信號應該是直射波和反射波的合成。電波的合成不

會象 1 + 1 = 2 那樣簡單地代數相加,合成結果會隨著直射波和反射波間的波程差的不同而不同。

波程差為半個波長的奇數倍時,直射波和反射波信號相加,合成為最大;波程差為壹個波長的倍數

時,直射波和反射波信號相減,合成為最小。可見,地面反射的存在,使得信號強度的空間分布變

得相當復雜。

實際測量指出:在壹定的距離 Ri之內,信號強度隨距離或天線高度的增加都會作起伏變化;

在壹定的距離 Ri之外,隨距離的增加或天線高度的減少,信號強度將。單調下降。理論計算給出

了這個 Ri 和天線高度 HT與 HR 的關系式:

Ri = (4 HT HR )/ l , l 是波長。

不言而喻, Ri 必須小於極限直視距離Rm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