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輸入中國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最大?
1、育兒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慈母多敗兒,棍棒出孝子(嚴父出孝子),成才的孩子少不了父親的嚴厲管教和母親的適度寵愛。這個道理已經不被大多數的家庭接受,主要有兩個原因,第壹是八十年代後期的的獨生子女政策,壹家只有壹個孩子,寵著還來不及,誰還舍得打,再次就是外國的文化輸入的影響,在外國尤其是西方的很多文化中,對孩子要以鼓勵為主,說教為輔,嚴格禁止打孩子,罵孩子的。現在這種育兒文化已經占據了上風,深刻影響著年輕父母們。
2、聖誕節、萬聖節和愚人節等廣大西方節日為主及其衍生出來的相關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自己獨有的節日,端午、清明、中秋等等,現在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但對年輕人來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愛西方的壹些節日,比如聖誕節、萬聖節、愚人節等。可以說,年輕人裏對外國輸入的西方節日更鐘愛壹些,而中老年人還是對國內的傳統節日更喜愛。
3、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必勝客等快餐文化;
這種餐飲文化已經深入影響了各個階層,漢堡、三明治、熱狗、牛排、芝士等西餐;薯片、爆米花、棉花糖、彩虹豆、口香糖等零食,可口可樂、咖啡、紅酒和雞尾酒為主的洋酒、鮮榨果汁等飲品,可以說上到99下到剛會走,對這些都有些喜愛。當然中國傳統的飲品和中餐也影響著世界,尤其是中國的白開水,也開始進軍世界。
4、“星期”這個時間單位
可以說在民國之前,中國是沒有星期這個概念的,中國古代的官員,除了家裏有事,每月初壹、十五只休息兩天,重要節日休息壹兩天,其他真沒什麽假日,更別提其他階層了,可以說是全年無休。自從星期概念引入之後,又有了早九晚五、周六日節假日,黃金周等休息日,為打工壹族確實帶來了很多福利。
5、結婚
中國很多地方還是延續中國傳統的結婚風俗,壹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但更多的地方越來越多的環節都開始模仿西方的習俗,男人向女人求婚要手捧鮮花單膝跪地,結婚現場新郎穿西裝新娘披婚紗,婚禮主持人說的那套臺詞也幾乎就是外國電影裏面的橋段,更重要的,中國人結婚喜歡大紅,可西方的婚禮卻以白色為主,婚紗、婚戒、鉆石等,都有越來越多的西方元素。
6、二次元,動漫等
這個文化來自日本,誰能想到,中國在動漫界最有影響力的時候,居然是20世紀50-60年代,那時候的水墨畫、剪紙文化,葫蘆娃,小蝌蚪找媽媽,日本的動漫沖擊了世界,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了全世界,同時帶來的二次元、森系、四次元、卡通、中二等文化。當然這些都是小眾文化。
7、健身文化
窮文富武,中國人是不健身的,吃都吃不飽,哪有時間健身啊,吃飽的都在練武,不管是鐵砂掌還是五行拳,反正沒有閑著沒事舉杠鈴的,隨著西方健身文化的輸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健身行列,不是在跳廣場舞或者打太極,而是去健身房跑步舉杠鈴。同時跆拳道、瑜伽、健美操等也開始進入了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學習班就是證據。
8、美劇、R&B和Hip-Hop為代表的POP、DISCO、KTV、街舞等娛樂文化
這個文化是從互聯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從剛開始的DISCO、KTV、霹靂舞,到R&B和Hip-Hop,再到美劇、英劇,好萊塢等文娛產品,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國的僵屍沒有走出世界,可西方的吸血鬼、喪屍卻充斥著中國的熒屏。
9、星座、卡牌等占蔔文化
中國自古也有占蔔,乾坤八卦,周易風水,梅花易數,都是非常高深的占蔔文化,可能也許,也許可能是因為太深奧了,學習起來畢竟困難,給了西方這種簡易的占蔔文化入侵的空間,星座,卡牌等占蔔文化迅速占領了年輕人的思維,而中國占蔔文化只在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的壹些地方受到歡迎。
10、牛仔、機車夾克、喇叭褲等服飾文化;
中山裝是中國服飾文化的最後的堡壘,可依然被攻克了,從牛仔到喇叭口,從超短裙到超短褲,從沙灘褲到丁字褲,中國的服飾文化好像已經真的沒有了,中國服飾都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