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通貨膨脹
壹、通貨膨脹的定義 通貨膨脹——它是指壹般物價水平持續上升的過程,即是壹個貨幣紙持續貶值的過程。包括公開型和壓抑型通貨膨脹;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或惡性通貨膨脹;滯脹;預期和非預期通貨膨脹;需求拉上和成本推進式通貨膨脹等各種類型。 二、通貨膨脹的測量 1、拉氏指數——指以個別商品名義支出的基期比重作為權重,來計算物價指數上漲情況的。基期商品保持不變既是拉氏指數的特點,也是它的缺點。當消費品價格發生較大變化時,人們會較少需求價格上升較快的商品,而較多需求相對廉價的商品。由於沒能夠將基期之後湧現出來的新的主要消費品考慮進去,這樣實際上的通脹程度要比拉氏指數反映出來的小。即拉氏指數將誇大了價格總水平的上升。 2、帕氏指數——是根據期末購買的商品籃子作為參考點,來計算物價指數的上漲情況的。但由於強調了期末的商品價格指數,忽視了基期商品的價格指數,又走到了另壹個極端,即低估了物價總水平的上升。 3、消費物價指數——是根據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費開支所編制的物價指數。它是壹個拉氏指數。缺點:選擇商品的範圍較窄,僅限於消費品。 4、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對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它是壹個帕氏指數。缺點:未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和勞務將被遺漏,並且它的資料也較難收集。 三、通貨膨脹的影響 1、通貨膨脹與經濟的關系 關於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存在三種不同的看法: 看法壹: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增長起促進作用。 理由:當經濟長期處在有效需求不足、生產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勞動者沒有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實際經濟增長率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財政赤字增加內需並擴大貨幣發行量配合對貨幣的擴大需求,使整個經濟產出增加。這就是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看法二:通貨膨脹對經濟有促退作用。 理由:在通貨膨脹時期,紙幣不斷貶值,所代表的價值量不可捉摸地不斷降低,使人們無法比較、衡量商品的價值。通貨膨脹直接表現為價格信號紊亂,影響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這就降低了社會的經濟效率。 看法三:通貨膨脹對經濟沒有影響或沒有確定的影響。 理由:(1)貨幣中性論認為:當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貨幣數量的增加將引起均衡價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漲,並不會影響經濟體系的實際均衡狀態。這樣價格的變動對實際產出並無影響。(2)理性預期理論認為,只有當人們的預期通貨膨脹率與實際通脹率有差別時,通貨膨脹才使得實際產量有增減,但是由於預期有偏差,人們的行為也出現偏差,於是實際產量的增減也就無法捉摸。 2、通貨膨脹與失業的關系 經濟學中通常用菲利浦斯曲線來描述通貨膨脹與失業的相互替代關系:失業率較低時,通貨膨脹率就較高;失業率較高時,通貨膨脹率就較低。壹些經濟學家還認為,在通貨膨脹的時候,人們可能預期較高的通脹率,使菲利浦斯曲線右移,即意味著在同樣的失業率下通脹率更高。這時候是菲利浦斯曲線惡化。而當菲利浦斯曲線失靈時,曲線與橫軸垂直,即無論通脹到什麽程度,壹定的失業率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