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有哪些旅遊景點
壹、江西名山:
1.廬山: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約25公裏,寬約10公裏,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幹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壹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歷代題詩極多,李白《望廬山瀑布》尤為著名。廬山於199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之壹。這裏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化景觀。
2.井岡山:中國名山之壹,是壹塊紅色的土地;綠色的寶庫。井岡山,位於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古有“郴衡湘贛之交,千裏羅霄之腹”之稱。東臨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 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壹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蘭花坪。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和國的奠基石”。井岡山總面積213.5平方公裏,分為茨坪、黃洋界、龍潭、主峰、桐木嶺、湘洲、筆架山、仙口八大景區。井岡山旅遊最佳旅遊時間為每年的4-10月份。而最精彩的莫過於每年的4、5月份,十裏杜鵑傲然開放時節,正是遊覽井岡山的絕佳時機。杜鵑已被評為井岡山市花。
3.三清山:三清山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上饒德興市交界處,為懷玉山脈主峰。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巔”而得其名,三峰中以玉京峰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也是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風景秀麗。1988年8月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9月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2008年7月8日,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江西第壹個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境內,總面積229平方公裏,它由十個大的風景區組成,其中有四個風景區尤為著名,它們是三清宮景區、玉京峰景區、西海岸景區和南清園景區。三清山全山山體由花崗巖構成,山上石峰千姿百態,景觀類似黃山,又因為毗鄰黃山,所以有黃山的姐妹山之稱。
4.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裏處貴溪縣境內,是道教正壹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壹道創始人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壹千九百多年。北京時間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壹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龍虎山已經成為我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2009年龍虎山還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景區”金獎。龍虎山為道教正壹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們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壹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
5.龜峰:地處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境內,西倚龍虎,東臨三清,北望婺源,南靠武夷,雄居於贛鄱大地之上。因其“無山不龜,無石不龜”,且整個景區就像壹只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其名。龜峰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之美譽。2010年8月2日,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江西龜峰和龍虎山壹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至此,龜峰成為了江西省集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於壹身的“雙冠”景區,這是國際組織對龜峰資源價值的高度認可。龜峰,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信江南岸,這裏山巒峻峭,峰巖秀逸,怪石嶙峋,巖洞幽奇;雲海層層,霧濤翻滾,朝陽似火,晚霞溢金;蒼松挺拔,翠竹亭亭,草木蔥蘢,四季花香;林間珍禽和鳴,山澗怪獸出沒;清泉細無聲,雨花來無際……真可謂三十六峰,峰峰奇特;八大景觀,景景壯觀。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的盛譽,還有人稱此為“小廬山”。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寫道:“蓋龜峰巒嶂之奇,雁蕩所無。”
6.梅嶺:位於南昌市西郊30公裏處的西山脈中段,鄱陽湖西南岸,北與廬山對峙,面積約150平方公裏。山勢嵯峨,層巒疊翠,四時秀色,氣候宜人。它以峰巒之旖旎,溪漳之蜿蜒,谷壑之幽深,巖石之突兀,雲霧之纏繞,風光之掩映,組成了梅嶺“翠、幽、俊、奇”的特色,素有“小廬山”之稱。梅嶺有許多古樹名木,雄偉俊俏的迎客松,姿態萬千的陵上古松林,幽溪之畔的擎天大竹,尤以“盆景樟”、“石中蘭”、“樹生竹”為奇,被譽為“梅嶺三絕”。
二、江西名城:
1.婺源:位於贛東北(江西省東北部),上饒市北部。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婺源東西分別與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鎮毗鄰,南隔銅都上饒德興市與世界自然遺產“江南第壹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壹顆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婺源建縣的歷史有1200多年,原屬歙州、徽州管轄,是古徽州壹府六縣(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之壹。1912年直屬安徽省,1934年劃歸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又劃歸江西,現屬江西省上饒市管轄。
2.景德鎮:坐落在江西省東北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中外著名的瓷都,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為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名鎮,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壹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到2007年,景德鎮已經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景德鎮市總人口為156.51萬人。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小寫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發音源自景德鎮的歷史名稱“昌南”,並以此突出景德鎮瓷器在世界上的影響和地位。從漢朝開始燒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從東晉開始燒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詩人陳誌歲《景德鎮》詩雲:“莫笑挖山雙手粗,工成土器動王都。歷朝海外有人到,高嶺崎嶇為坦途。”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青花、玲瓏、粉彩、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
3.南昌:又名豫章、洪城,為江西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地處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撫河下遊,濱臨上饒鄱陽湖。中華人民***和國第七屆城市運動會舉辦地!並有者“世界動感都會”之稱。南昌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革命英雄城市。總面積7402平方公裏,人口504.3萬(2010年)。全市通行贛語。南昌為東南部三大經濟城市之壹,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城市分五橫三縱,***五環,由內、中、外、高速,公路環所組成,中國第壹個低碳試點城市,空氣極為清新,能見度在國內屬優越,享有東方愛丁堡美譽之稱,瑤湖片區正在逐漸形成東方西雅圖。南昌在06、07年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06年被被美國《新聞周刊》雜誌(Newsweek)國際版選為全球十大動感都會(The Ten Most Dynamic Cities)之壹,全球百大摩天樓城市,國家重要歷史文化名城,馳名中外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新中國第壹面軍旗升起之地,被譽為中國“未來都會,綠色之都”。
三、江西名湖:
1.鄱陽湖:古稱彭蠡澤、彭澤湖、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匯集贛江、修水、鄱江(饒河)、信江、撫河等水經湖口註入長江。鄱陽湖南北長173公裏,東西最寬處達74公裏,平均寬16.9公裏,湖岸線長1200公裏,湖體面積4125平方公裏(湖口水位20.5米時),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系統。這裏是白鶴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白鶴是我國I級保護動物,野外總數大約為3,000只。其中90%在鄱陽湖越冬。白枕鶴為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野外大約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陽湖越冬。珍貴、瀕危鳥類還有白鸛、黑鸛、白鶴、大鴇等國家I級保護動物;斑嘴鵜鶘、白琵鷺、小天鵝、白額雁、黑冠鵑隼、鳶、黑翅鳶、烏雕、鳳頭鷹、蒼鷹、雀鷹、白尾鷂、草原鷂、白頭鷂、遊隼、紅腳隼、燕隼、灰背隼、灰鶴、白枕鶴、花田雞、小杓鷸、小鴉鵑、藍翅八色鶇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春季有美麗的濕地,夏季有壹望無際的湖水,秋冬季有珍貴的冬候鳥。冬季的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又迎來了壹年中最盛世的候鳥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