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的歷史沿革
1985年3月,中科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室正式建立。第壹任研究室主任由劉東生院士擔任,安芷生先生任副主任。實驗室工作人員由中科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抽調8名科研人員,加上外單位科研和行政人員7人***15人組成。
1987年8月,中科院西安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室被中國科學院正式批準為開放實驗室,實現了黃土與第四紀地質研究室自搬遷到西安後的第壹步跨越。
1993年3月,受國家計委委托,中國科學院對該室進行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的論證。中科院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第壹任主任是安芷生院士,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丁國瑜院士。從中科院開放實驗室進入到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第二步跨越。
1999年,中科院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升格為地球環境研究所,並於1999年5月整體進入創新工程試點,研究所名譽所長是劉東生院士,第壹任所長由安芷生院士擔任。這是該所歷史上的第三次跨躍。
2002年8月-2006年7月,郭正堂研究員為第2任所長。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的要求,研究所創新崗位增加到80個,在學的博士、碩士研究生人數達到87人,在此期間,在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科技部的支持下,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建了“西安加速器質譜中心”實驗室。
2006年8月至今,中國科學院黨組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試行輪值所長負責制,第壹任執行所長為周衛健(女)研究員(第3任所長),副所長為劉禹研究員、劉曉東研究員、曹軍驥研究員。新壹屆所行政班子,努力實現從“過去全球變化研究”到“過去與現代相結合的全球變化研究”的轉變;實現“從季風環境到季風-幹旱環境”乃至“區域與全球變化研究相結合”的轉變;實現“從自然過程到自然與人類相互作用過程”的轉變,將科研布局整合為當前的4個研究室:古環境研究室、現代環境研究室、粉塵與環境研究室和加速器質譜中心,爭取把研究所建設成為國際高水平的大陸環境科學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