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1個名人小故事
德國小說家、作曲家霍夫曼(1776—1822年)到柏林的壹個新貴家作客。餐畢,主人領他觀看豪華的住宅。談到仆人,這位暴發戶漫不經心他說他壹個人需要3個仆人服恃,誰料到,小說家說他單洗澡就有4個人來服侍。壹個給他放好浴巾,另壹個試水溫,還有壹個檢查水龍頭。
“那麽第四個呢?”暴發戶迷惑不解地問。
“噢,他是最關健的——他代我洗澡。”小說家說。
壹天,海涅收到朋友寄來的壹封很重的欠郵資的信。他拆開壹看,原來是壹大捆包裝紙,裏面附著壹張小紙條:“我很好,妳放心吧!妳的梅厄。”
幾天後,梅厄也收到海涅寄去的壹包很重的欠資包裹,他領取這包裹時不得不付出壹大筆現金;原來裏面裝的是壹塊石頭,也附有壹張紙條:“親愛的梅厄:當我知道妳很好時,我心裏這塊石頭也就落地了。”
馬克·吐溫在美國的密蘇裏州辦報時,有壹次,壹 位讀者在他的報紙中發現了壹只蜘蛛,便寫信詢問馬克· 吐溫,看是否是吉兆或兇兆。馬克·吐溫回信道——“親
愛的先生,您在報紙裏發現壹只蜘蛛,這既不是吉兆,也不是兇兆。這只蜘蛛只不過是想在報紙上看看哪家商人未作廣告,好到他家裏去結網,過安靜日子罷了。”
塔夫脫是美國歷屆總統中體重最重的壹位,而且舉手投足都顯得孔武有力。
有壹天,他去拜訪前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到羅斯福所住的壹個海濱別墅以後,決定到海裏去沖沖涼。剛好羅斯福的壹個孩子在沙灘上玩夠了,跑回家來找羅斯福。
“爸爸,我們去遊泳吧。”孩子怠?br>
“不,孩子,現在不行。”羅斯福抱起孩子說:“總統先生正在使用海洋”
有個人在交際場合中壹言不發,哲學家狄奧佛拉斯塔對他說:“如果妳是壹個傻瓜,那妳的表現是最聰明的;如果妳是壹個聰明人,那妳的表現便是最愚蠢的了。”
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美國出生的女權主義者南希·阿斯特到丘吉爾(1874--1965年)祖上傳下來的布雷尼宮拜訪了他。丘吉爾熱情地接待了她。在交談中阿斯特大談特談婦女權力問題,並懇切希望丘吉爾能幫助她成為第壹位進入眾議院的女議員。
丘吉爾嘲笑了她的這壹念頭,也不同意她的壹些觀點,這使這位夫人大為惱火。她對丘吉爾說:“溫斯頓,如果我是妳的妻子,就會往妳咖啡杯裏放毒藥!”
“丘吉爾溫柔地接著說:“如果我是妳的丈夫,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喝下去!”
古希臘寓言作家伊索(約公元前6世紀在世),壹天遇見壹個行人向他問路。
行人:“我到城時需走多長時間?”
伊索:“妳走哇。”
行人:“我是得走,我是問走到城時需多長時間。”
伊索:“妳走哇!妳走哇!”
行人想這人真可惡,於是就氣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2小時——”
行人問:“為何剛才不告訴我呢?”
伊索,“不知妳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長時間呢!”
美國將軍馬克·韋恩·克拉克(1896—1984年)在日常生活中,是壹位富有情趣、毫不呆板的樂觀者。
有壹次,克拉克被人問到這樣壹個問題:在別人提出的所有勸告中,哪壹個是最有益的。
克拉克說:“我認為最有益的勸告是‘和這位姑娘結婚吧’”。
“那麽,是誰向妳提出這壹勸告的呢?”
“就是姑娘自己。”克拉克回答說。
性格放蕩不羈並壹貫譏諷當時大人物的伏爾泰,有壹天將壹名同輩作家贊揚了壹番。他的壹位朋友當即指出:“聽到您這樣慷慨地贊揚這位先生,我真遺憾。要知道,就是這位先生在背後經常說您的不是。”
“這樣看來,我們兩個人都說錯了。”伏爾泰說道。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1769—1844年)長得很胖,又愛穿黑衣服。壹次,壹位貴族看到他在散步,便沖著他大叫:“妳看,來了壹朵烏雲!”
“怪不得蛤蟆開始叫了!”克雷洛夫看著雍腫的貴族答道。
美國第36位總統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08--1973年),
26歲時被任命為全國青年總署德克薩斯州分署署長。他在任期期間對手下人十分嚴格,喜歡講他們的不是。
壹次,他走過壹個同事的座位,看到他的辦公桌子上堆滿了文件,就故意提高嗓門說:“我希望妳的思想不要像這張桌子這樣亂七八糟。”這樣,同辦公室的人都聽得壹清二楚。這位同事費了好大的勁,才在約翰遜第二次巡視辦公室前把文件整理好了,並清理了桌面。約翰遜又來到辦公室時,壹看原來亂槽槽的桌面變得空空蕩蕩,於是說:“我希望妳的頭腦不要像這張桌子這樣空蕩蕩的。”
壹次在海上旅行,威靈頓公爵乘的小船遇上了風暴,有沈沒的危險。船長匆匆趕到威靈頓的包艙,說:“我們就要完蛋了。”
威靈頓正想上床睡覺,便說:“那好,我就用不著脫鞋了。”
法國第三***和國第八位總統阿爾芒·法利埃(1841--1913年)有壹天訪問了大雕塑家羅丹(1840--1917年)的工作室,看到屋子裏到處都堆滿了未完成的作品部件——頭、手、腳、軀幹,總統風趣的說:“天哪,這些人走路太不註意了。”
富爾頓第壹次公開展示他發明的蒸汽船時,沒有人相信這東西動得起來。兩岸群眾不斷鼓嘈說:“動不了,動不了,絕對動不了!”沒想到船壹下子發動了,夾著蒸汽和鳴鳴聲向前駛去。群眾張口結舌看了好壹會後,改口說:“停不了,停不了,絕對停不了!”
1944年10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尚未完全明朗,日本造謠說,美國第三艦隊的大部分軍艦已經沈沒,剩下的正在撤退。
美方太平洋艦隊司令小威廉·F·哈爾西(1882—1959年)立刻回電反駁:“我們的軍艦已經被拯救,目前已向日本艦隊高速撤退。”
印度作家泰戈爾(1861—1941年)接到壹個姑娘的來信:“您是我敬慕的作家,為了表示我對您的敬仰,打算用您的名字來命名我心愛的哈巴狗。”
泰戈爾給這位姑娘寫了壹封回信:“我同意您的打算,不過在命名之前,妳最好和哈巴狗商量壹下,看它是否同意。”
赫魯曉夫喜歡以農業專家自居。壹次參觀某集體農莊養豬場,發現壹頭病歪歪的小豬。農莊主席解釋說這豬從小營養不良,養僵了。赫魯曉夫當即說,把這豬抱到我家,保證兩個月養肥還給妳們。
赫氏回家怎麽擺弄那豬也不長。情急下決定把豬處理掉。他在傍晚時分將豬放入嬰兒車,準備推到莫斯科河邊拋掉。誰知半路上偏偏遇上米高揚。
“赫魯曉夫同誌,散步哪。”
“啊……出來走走……”
“這是誰啊?”
“哦,是我……小外孫。”
“我看看。哦,多好的孩子,長得真像他外祖父!”
臺奧多爾·馮達諾是19世紀德國著名作家。她在柏林當編輯時,壹次收到壹個青年習作者寄來的幾首沒有標點的詩,附信中說:“我對標點向來是不在乎的,如用時,請您自己填上。”
馮達諾很快將稿退回,並附信說:“我對詩向來是不在乎的,下次請您只寄標點來,詩由我填好了。”
克雷洛夫生活很貧寒。壹次,他的房東與他簽訂租契,房東在租契上寫明。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災,燒了房子必須賠償15000盧布。克雷洛夫看後,沒提出異議,而提筆在15000後又加上兩個“0”,房東壹看,
驚喜地喊道:“怎麽150萬盧布!”
克雷洛夫不動聲色地回答:“反正我也賠不起。”
美國五星上將卡特利特·馬歇爾(1880—1959年)在他駐地的壹次酒會後,請求壹位小姐答應讓他送她回家。
這位小姐的家就在附近不遠,可是馬歇爾開了壹個多小時的車才把她送到家門口。
“妳來這裏不很久吧?”她問,“妳好像不太認識路似的。”
“我不敢那樣說,如果我對這個地方不熟悉,我怎麽能夠開壹個多小時的車,而壹次也沒有經過妳家的門口呢?”馬歇爾微笑著說。
這位小姐後來嫁給了馬歇爾。
有壹次,主人派伊索進城。半路上,他遇見壹位法官。
法官嚴厲地盤問他:“妳要去哪兒?”
“不知道。”伊索回答說。法官起了疑心,派人先把伊索關進了監獄。
法官辦完事,又到監獄來審問伊索。
“法官先生,要知道,我講的全是實話。”伊索說,“我確實不知道會進監獄。”
法官無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當林肯正在擦他自己的皮鞋時,壹個外國外交官向他走來。
“怎麽,總統先生,您竟擦自己的鞋子?”
“是的。”林肯回答,“那麽您擦誰的鞋子?”
柯立芝總統任期快要結束時,他發表了有名的聲明:“我不打算再幹這個行當了。”
記者們覺得話裏有話,老是纏住他不放,請妳解釋為什麽不想再當總統了。
實在沒有辦法,柯立芝把壹位記者拉到壹邊對他說:“因為總統沒有提升的機會。”
德國大詩人海涅(1797—1856年)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壹次晚會上,壹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壹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妳我壹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和意大利音樂家、樂隊指揮阿圖爾·托斯卡尼尼(1867-1957年)是壹對老搭檔。每年聖誕節賈科莫都要給他的朋友送壹塊蛋糕。有壹年聖誕節前夕,賈科莫同阿圖爾吵了壹架,因此想取消送給他的蛋糕,但為時已晚,蛋糕已經送出了。
第二天,阿圖爾收到賈科莫的電報:“蛋糕錯送了。”他便隨即復了份電報:“蛋糕錯吃了。”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很愛面子,無論在什麽場合,他都要成為人們的註意中心。
“我父親不喜歡參加婚禮和葬禮,”他的兒子有壹次說道,“因為在婚禮和葬禮上他既不能作新娘,又不能作死者。”
在英國首相丘吉爾80歲生日茶話會上,壹名年輕的記者對丘吉爾說:“首相先生,我真希望明年還能來祝賀您的生日。”
丘吉爾拍拍記者的肩膀說:“記者先生,妳這麽年輕,身體又這麽壯,應該是沒問題的。”
壹位貴婦邀請帕格尼尼第二天到她家去喝茶。帕格尼尼接受了邀請。貴婦很高興,告別時,笑著對帕格尼尼補充說:“親愛的藝術家,請妳千萬不要忘了,明天來的時候帶上您的提琴!”
“這是為什麽呀?”帕格尼尼故作驚訝地說,“夫人,您是知道的,我的提琴從不喝茶。”
奇妙的建議1848年那不勒斯的壹家報紙刊登了意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1792-1868年)答復壹位先生的提問的公開信。
那位先生的信是:“我有壹個侄子是音樂家,他不知道怎樣給他作的歌劇寫序曲,您曾寫過那麽多歌劇序曲,是不是可以給出出主意?”
羅西尼在他的信中提出了七個建議,其中之壹是:“……我寫《奧賽羅》的序曲時,是被劇院老板鎖在那不勒斯的壹家旅館的小屋內,屋內有壹大碗水煮面條,連根綠菜都沒有。
這個頭最禿、心最狠的老板威脅說:‘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後壹個音符寫完,甭想活著出去。讓您的侄子試試這個法子,不讓他嘗到鵝肝大餡餅的迷人的香味……’”
壹位意大利年輕作曲家,有壹次請羅西尼聽他演奏新作。羅西尼在聽的時候,壹連好幾次把自己的帽子脫下戴上,戴上又脫下。
年輕作曲家演奏結束後,問他為什麽這樣脫帽戴帽的。羅西尼回答說:“我有個習慣,每逢遇到老相識,總要脫帽招呼壹下。”
壹個十分自信的青年人夾著兩大本樂譜,來找羅西尼。“指揮答應演奏我的兩首交響樂中的壹首,我想讓您聽壹下哪壹首好。”青年說著就坐在鋼琴前彈給羅西尼聽。羅西尼聽了幾小節以後,實在聽不下去了,便走過去把樂譜合起來,拍著青年的肩膀說:“年輕人,不必彈了,我想,還是另壹部好!”
德國詩人歌德(1749—1832年)在公園裏散步,在壹條僅能讓壹個
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二位批評家相遇了。
“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批評家說。
“我恰好相反!”歌德說完,笑著退到了路邊。
這天,柯立芝正埋頭辦公,忽然壹位崇拜柯立芝的夫人闖了進來,對
他前壹天的演講表示祝賀並說:“那天大廳裏人山人海,我根本無法找到壹個座位,壹直站著聽完了您的全部演講。”
這位夫人用了帶委屈的口氣說了這話,顯然想以此換得幾句安慰話。
不料,柯立芝冷漠地說:“並不是妳壹個受累,那天我也壹直站著。”
意大利音樂家帕格尼尼(1782-1840年)雇了壹輛馬車赴劇院演出,眼看就要遲到了。他請車夫快點趕路。“我要付給妳多少錢?”帕格尼尼問道。
“10法郎。”“妳這是開玩笑吧?”
“我想不是,今天人們去聽妳用壹根琴弦拉琴(指帕格尼尼演奏他創作的壹些G弦上的技巧艱難深的樂曲),妳可是每人收10法郎!”
“那好吧,”帕格尼尼說,“我付妳10法郎,不過,妳得用壹個輪子把我載到劇院。”
裏根總統訪問加拿大,在壹座城市發表演說。
在演說過程中,有壹群舉行反美示威的人不時打斷他的演說,明顯地顯示出反美情緒。裏根是作為客人到加拿大訪問的,作為加拿大的總理。
皮埃爾?特魯多對這種無理的舉動感到非常尷尬。面對這種困境,裏根反而面帶笑容地對他說:
“這種情況在美國在經常發生的,我想這些人壹定是特意從美國來到貴國的,可能他們想使我有壹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聽到這話,尷尬的特魯多禁不住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曼克羅夫特勛爵在英國陸軍部供職。每當丘吉爾出外巡視時,曼克羅夫特就去首相官邪,在丘吉爾專用的大地圖上標出
近階段的作戰形勢,以便丘吉爾回來後,壹看地圖,就對局勢壹目了然。
壹天,曼克羅夫特按慣例把地圖放在內閣會議室的地板上,用彩色粉筆在上面標記。他把帽子朝天擱在身旁。這時,丘吉爾出乎意料地回來了。
他見有人趴在地上全神貫註地在標註地圖,旁邊還有個底朝天的帽子,便不聲不響地摸出二個便士,穩穩地扔進了曼克羅夫特的帽子裏。
在意大利作曲家M?路易吉?凱魯比尼(1760-1842年)擔任巴黎音樂學院督學時,有壹位學生寫了壹個歌劇打算上演。
在試演該劇時,他邀請凱魯比尼去觀看,想看到權威的評價。
凱魯比尼耐心地看完了壹幕,又看了第二幕,但未作壹句評論。
年輕的作曲家看著他如此專心觀劇而沈默不語,緊張得在凱魯比尼的包廂裏進進出出。最後,他再也無法掩飾自己的焦慮,問凱魯比尼:“先生,您有什麽話和我說嗎?”
凱魯比尼抓住他的手,親切地對他說:“我可憐的小夥子,我能說什麽呢?我已經花了兩個小時聽著,但妳對我什麽也沒說。”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
壹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麽要娶這麽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凈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
有壹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壹頓之後,又出外提來壹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壹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鳳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廣州的壹些進步青年創辦的“南中國”文學社,希望魯迅(1881—1936年)給他們的創刊號撰稿。魯迅說:“文章還是妳們自己先寫好,我以後再寫,免得人說魯迅來到文州就找青年來為自己捧場了。”青年們說:“我們都是窮學生,如果刊物第壹期銷路不好,就不
壹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魯迅風趣而又嚴肅地說:“要刊物銷路好也很容易,妳們可以寫文章罵我,罵我的刊物也是銷路好的。”30年代,某些作家的主觀主義毛病很厲害。壹次,有人請魯迅談談這壹問題,魯迅壹開始笑而不答,過了壹會兒,講了兩個故事:
金扁擔
有個農民,每天都得挑水。壹天,他忽然想起,平
皇帝用什麽挑水吃的呢?自己又接著回答:壹定用金扁
擔。
吃柿餅
有個農婦,,天清晨醒來,覺得餓,她想,皇後娘
娘是怎麽享福的呢?壹定是壹覺醒來就叫:“大姐,拿
壹個柿餅來吃吃。”
1934年,國民黨北平市長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
魯迅先生聽到這件事,對幾個青年朋友說:“男女不準同學、同
泳,那男女壹同呼吸空氣,淆亂乾坤,豈非比同學同泳更嚴重!
袁良市長不如索性再下壹道命令,今後男女出門,各戴壹個防毒
面具。既免空氣流通,又不拋頭露面。這樣;每個都是,喏!喏!
……”
說著,魯迅先生把頭微微後仰,用手模擬著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魯迅先生的言談動作逗得哈哈大笑。
1934年,《人世間》雜誌開辟了“作家訪問記”的專欄,並配合
刊出接受采訪的作家的肖像。該雜誌的編輯寫信給魯迅,要求應
允前去采訪,並以書房為背景拍壹張照片,再拍壹張魯迅與許廣
平、周海嬰的合照。魯迅寫了壹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絕:
“作家之名頗美,昔不自重,曾以為不妨濫芋其例。近來
悄悄醒悟,已羞言之。頭腦裏並無思想,寓中亦無書齋,
‘夫人及公子’更與文壇無涉,雅命三種,皆不敢承。倘
先生他日另作“偽作家小傳”時,當羅列圖書,擺起架子,
掃地歡迎也。”
註:《鐵齒銅牙紀曉嵐》,圍繞乾隆皇帝、權奸和王 和風流才子紀曉嵐之間的矛盾沖突,演繹出壹個個讓人捧腹的故事,這其實也只是壹種戲說而已。
被皇帝視為倡優
紀曉嵐在乾隆、嘉慶兩朝,雖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其真正的奉獻,還是在文化上。作為《四庫全書》總纂官,隨著《四庫全書》的編成,他學術上的貢獻,可謂到達了頂點。至於參與國事決策,則未必有那麽大的作用。乾隆壹次喝斥紀曉嵐的話,無疑道出了其中真相。乾隆對紀曉嵐說:“我以妳文學才能傑出,才讓妳總領《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實際上不過把妳當戲子壹般養在身邊,妳何敢妄談國家大事。“事實上,紀曉嵐大量的詩詞歌賦,也不過是在慶典等儀式中,極盡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迎合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的趨時應景之作。其不登廟堂的大量筆記小說,如《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等,反而廣為流傳。
個個草包與這個婆娘不是人 紀曉嵐以機智詼諧而為人們所銘記。下面便是兩個突出的例子——
壹次,和王 請紀曉嵐為他的亭子題個匾額。紀定了”竹苞“兩個大字。和王 高興地制成匾額掛在亭子上。壹天,乾隆皇帝到和王 府中來看到這個匾額,便對和王
道出了匾額的真意,他說這是罵妳家個個草包哩。和王 因此懷恨在心,尋機報復。還真讓和王
逮住了機會,紀曉嵐因此被貶、被發配到烏魯木齊。原來紀曉嵐的兒女親家、兩淮鹽運使盧雅雨虧空庫銀,侍讀學士紀曉嵐在內廷值班時獲悉此事,便派了壹個人,帶上壹個用漿糊和鹽封口的信封,信封內裝少許茶葉,卻沒有寫壹個字。盧收到此信後,明白了“鹽案虧空查(茶)抄”的隱喻,連忙轉移了財產。查抄時,就查不到多少資財了。和王
派人偵察清楚此事,向皇帝告發,紀曉嵐因通風報信被發配到烏魯木齊。
壹次,某官員母親大壽,當事人請前來祝賀的紀曉嵐寫首賀詩。紀曉嵐張口就吟了壹句:“這個婆娘不是人”,在座的人壹聽,感到十分驚恐。紀曉嵐臉不變色地讀道,“九天神女下凡塵”。此語壹出,大家不但懸著的心放下來了,還高興得笑起來。誰料紀曉嵐又吟出壹句,“生個兒子去做賊”。壹下子大家剛放下的心又懸起來,紀曉嵐卻從容不迫地吟出最後壹句,“偷得蟠桃奉母親。”壹波三折,此詩壹出,壹時成為佳話。紀曉嵐的聰慧、機敏、詼諧的才能,讓人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