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
範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蘭人(1852--1911)
壹八八五年,範特霍夫又發表了使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另壹項研究成果《氣體體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學平衡》。此外,他對史塔斯佛特鹽礦所發現的鹽類三氯化鉀和氯化鎂的水化物進行了研免利用該鹽礦形成的沈積物來探索海洋沈積物的起源。
1902
埃米爾·費雷(Emil Fischer)德國人(1852--1919)
埃米爾·費雷,德國化學家,是壹九O二年諾貝爾化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研究為有機化學廣泛應用於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後曾被人們譽為"實驗室砷明。"
1903
阿列紐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在生物化學領域,阿列紐所也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他 發表了《免疫化學》、《生物化學定量定律》等著作,並運用物理化 學規律闡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應。 阿列紐斯是當時公認的科學巨匠,為發展科學事業建立了不 可磨滅的功勛,因而也獲得了許多榮譽。他被英國皇家學會接受 為海外會員,同時還獲得了皇家學會的大衛獎章和化學學會的法 拉第獎章。
1904
威廉·拉姆賽(William Ramsay) 英國人(1852--1916)
他就是著名的英國化學家--成廉·拉姆 賽爵士。他與物理學家瑞利等合作,發現了六 種惰性氣體:氯、氖、員、氮、試和氨。由於他發現了這些氣態惰 性元素,並確定了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榮獲了壹九O 四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05
阿道夫·馮·貝耶爾(Asolf von Baeyer) 德國人(1835--1917)
發現靛青、天藍、緋紅現代三大基本柒素 分子結構的德國有機化學家阿道夫·馮·貝耶 爾,壹八三五年十月三十壹日出生在柏林壹個 著名的自然科學家的家庭。
1906
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國人(1852--1907)
亨利·莫瓦桑發現氛元素分析法,發 明人造鉆石和電氣弧光爐,並於壹九O六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 大化學家。
1907
愛德華·畢希納(Eduard Buchner) 德國人(1860--1917)
愛德華·畢希納,德國著名化學家。由於發 現無細胞發酵,於壹九O七年榮獲諾貝爾化學 獎,被譽為"農民出身的天才化學家"。
1908
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國人(1871--1937)
壹八七壹年八月三十日,在遠離新西蘭文 化中心的泉林襯邊,在壹所小木房裏,詹姆斯 夫婦的第四個孩子鋌生了。達就是後來在揭示 原子奧秘方面板出卓越貢獻,因而獲得諾貝爾 化學獎金的英國原子核物理學家歐內斯待·盧 瑟福。
1909
威廉·奧斯持瓦爾德(F.Wilhelm Ostwald) 德國人(1853--1932)
奧斯特瓦爾德所到之處,總要燃起科學探索的埔熊烈火。他 在萊比錫大學開展了規模宏大的研究工作。由於他從很多方頂研 究了催化過程,順利地完成了使氨發生氧化提取氧化氮的研究 工作,它為氨的合成創造了條件。奧斯特瓦爾德在這壹領域中的 成就得到世界科學界的高度評價。由於在催化研究化學平衡和化 學反應率方面功績卓著,壹九O九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金。
1910
奧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國人 (1847--1931)
壹八八九年,瓦拉荔出任哥丁根大學化學研究院院長,其間, 他繼續對獲類化合物進行了深入研究。壹九O九年寫成了《菇和樟 腦》壹書,總結了他壹生對於醋類化學的研究成果。壹九壹O年, 瓦拉赫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11
瑪麗·居裏(Marie S.Curie) 法籍波蘭人(1867--1934)
瑪麗.居裏是舉世聞名的女科學家、兩次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她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和 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質;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 贊譽。 瑪麗·屆裏面強地戰鬥了壹年又壹年,頭上的白發壹天天增 多了,本來就消瘦的面容更清瘦了,可恩她卻樂此不疲,決心 "不虛度壹生。"她寫了許多著名論文,完成了由鐳鹽分析出金屬鐳 的精細實驗。壹九O七年,她提煉出純氯化鐳,精確地測定了它 的原子量。壹九壹O年,她提煉出純鐳元素,並測出鍺元素的各 種特性,完成了她的名著《論放射性》壹書。正是由於這些傑出的 貢獻,壹九壹壹年,她再次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1912
維克多·格林尼亞(Victor Grignard) 法國人(1871--1935)
提起維克多·格林尼亞教授,人們自然就 會聯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試劑。格氏試 劑是有機化學發展史上的壹個重大創舉。無論 哪壹本有機化學課本和化學蟲著作都有著關於 格林尼亞教授的名字和格氏試劑的論述。
1913
保爾·薩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國人(1854--1941)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國人 (1868--1928)
著名的有機催化專家保爾·薩巴蒂埃於壹 八五四年十壹月五日生於法國南部的卡爾卡 松。他是當地壹所著名師範學院物理系的高材 生。大學畢業後,他便來到了巴黎,在有機合 成創始人柏裏勒教授的指導下,從事金屬硫化 物的研究。由於虛心好學他長進很快。二十 四歲時,就獲得了科學博士學位。這在十九世紀末葉的法國,是很少見的。他曾被譽為"娃 娃博士"。
西奧多·成廉·理查茲是美國著名化學 家,哈佛大學教授,曾多次獲得獎章和各國大 學授予的榮譽學位。理查茲對科學的重要貢獻 之壹是他對原子量進行了精確的測定,因此獲 得了壹九壹四年諾貝爾化學獎金。
1914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國人(1866--1919)
為了解釋鈷氨絡合物中氯的不同行為,維爾納又提出把絡合 物分為"內界’和"外界"的理論。內界是由中心離子與周圍緊 密結合的配位體組成的,例如內界中的氯離子和氨分子與鈷緊密 結合,不易解離,因而其中的氯離子不被硝酸銀沈澱,其中的紀 在加熱時也不易釋放,而外界的氯離子則容易解離,所以可被硝 酸銀沈澱。 維爾納的理論不僅正確地解釋了實驗事實,擴展了原子價的 概念,還提出了配位體的異構現象,為立體化學的發展開辟了新 的領域。 他的理論壹發表,使得到了化學界的極高的評價,並因此而 榮獲壹九壹三年諾貝爾化學獎
1915
理查德·威爾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國人 (1872--1942)
經過二十年的艱苦研究,威爾斯泰特闡明了在綠葉細胞中以三 比壹的量存在的葉綠素a及b,都是鎂的絡合物。他因此而獲得 壹九壹五年諾貝爾化學獎。
1916-1917
空
1918
弗裏茨·哈伯(Fritz Haber)德國人(1868--1934)
提到農業上的化肥,幾乎每個人都可說出 它們的某些名稱如硫酸銨、碳酸氫銨、尿素等 等。但是妳可知道,這些化肥是用什麽制造的, 它們的誕生經歷過多麽漫長的曲折的道路?又 有哪些科學家曾為此奮鬥不息?這裏介紹的, 就是曾為化肥的誕生作出重要貢獻並獲得誹貝 爾化學獎金的科學家弗裏茨·哈伯,他是德國 自修成才的化學家。
1919
空
1920
瓦爾特·能斯脫(Walther Nernst) 德國人(1864--1941)
熱力學的基礎是三個定律,即熱力學第壹、 第二和第三定律。其中熱力學的第三定律就是由德國卓越的物理 化學家能斯脫所闡明,他因此而獲得壹九二O年諾貝爾化學獎。
1921
弗雷德裏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國人 (男) (1877-1956)
壹九二壹年,由於對放射性物質和同位素的研究,索迪榮獲 了這年度諾貝爾化學獎金,以後備種榮譽接因而來,但他並不以 為然,仍壹如繼往,埋頭於教學和研究工作。
1922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頓(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國人 男 (1877-1945)
因用質譜儀發現多種同儀素,和發現原子結構及原子量的整數規則而獲得了壹九二二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金
1923
弗裏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奧地利人 (1869-1930)
普瑞格的微量分析法,正是由於普瑞格的這壹傑出貢獻,他榮獲了壹九二三年度的 諾貝爾化學獎金。
1924
空
1925
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國人(1865-1929)
就在他逝世的前四電因為他畢生在膠體化學研究上有卓越貢獻及發明了超顯微鏡,而榮獲了壹九二五年度的話貝爾化學獎金。
1926
西奧多。斯維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他專門研究膠體化學,發明了高速離心機,並用於高分散膠 體物質的研究。他的這項發明使他成了舉世仰慕的科學家。
1927
海因裏希·O·魏蘭德(Heinrich.O.Wieland)德國人(1877-1957)
魏蘭德是壹位以發現膽酸及其化學結構而聞名於世的德國化學家,井於壹九二七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
1928
阿道夫·O·R·溫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國人(1876-1959)
他曾經因為研究壹族固辭和它們與維生素的關系,並發現維生素D,而獲得192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29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國人(1865--1940)
漢斯。馮。奧伊勒壹歇爾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國人(1873--1964)
哈登在發酵機理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正是由於在酶化學上的傑出貢獻,奧伊勒壹歇爾乎與阿瑟"哈 登壹道獲得了壹九二九年度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0
漢斯·菲舍爾(Hans Fischer)德國人(1881--1945)
他完成了對人造血紅素品的研制.他在壹九三O年到壹九三二年期間,經過反復試驗,確定了全部葉綠素的結構,並且證實了葉綠素和血紅素之間在化學結構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葉綠素和血紅素的活性核心部是由卟啉構成的。
1931
卡爾·波斯(Carl Bosch)德國人(1874-1940)
弗裏镕裏希·貝吉烏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國人 (1884--1949)
對改革合成氨工業體 系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得壹九三壹年諾貝爾化學
著名高壓力化學的開創者 為現代化學工業特別是高壓力化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獻,他於壹九三壹年與卡爾·波斯***同獲得了這年度的話貝爾 化學獎
1932
歐文·蘭茂爾(Irving Langmuir) 美國人 (1881--1957)
歐文.蘭茂爾是世界上首先發現氫吸收大 量熱而離解為原子的現象並創造了原子氫焊接法的物理化學家。 蘭茂爾壹生潛心科學研究,有過許多重大的發明創造。由於 對表面化學的探究和發現以及在原子結構和理論方面的建樹,於 壹九三二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3
空
1934
哈羅德·克榮頓·尤裏(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國人(1893-- )
-九三二年發現了重水及重氫同位素。這項重要發現和成就,使他榮獲 壹九三四年度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5
弗雷德裏克·約裏奧壹居裏(Frderic Joliot-Curie)法國人(1900--1958)
伊倫·約裏奧壹居裏(Irene Joliot-Curie)法國人(1897--1956)
中子發現後,約裏奧壹居裏就以中子理論作指導,繼續進行 研究。壹九三四年,夫婦倆用M粒子轟擊鉛、硼、鎂,產生了人工 放射性物質。這壹發現為核物理學開辟了壹條嶄新的道路。因為 在這之前,世界上還只知道有極少幾種天然放射性物質,從今以 後便可以獲得人工放射性物質了。這對人類科學事業該是多大的 貢獻!為此,壹九三五年,達對年輕的夫婦科學家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6
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蘭人(1884--1966)
他提出了極性分子理論確定了分子的偶極矩,對電子的衍射和氣體中x射線的研究作出了貢獻,在壹九 三六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7
瓦爾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國人(1883--1950)
保羅·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由於他對碳水化合物研究的 卑越貢獻相對維生素c的研究成果,瑞典皇家 科學院授予他壹九三七年諾貝爾化學獎金。
壹九二九年,他分離出了維生素K1。他成了科學界公認的第壹個研究維生素結構獲成就的化學家。由於這方面的成就,卡雷獲得過多次的榮譽。壹九三七年,也因為研究維生素的成就, 他與英國化學家霍沃思***同獲得這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8
理查德·庫恩 (Richard Kuhn) 德國人 (1900--1967)
由於對胡蘿蔔素及核黃素的結構和作用作了精深的研究,庫 恩於壹九三八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金。
1939
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國人(1903壹 )
利奧波德·魯齊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在性激素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他於壹九三九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因為他的工作與德國科學家A·布泰南特 的性激素研究工作有關,所以兩人合得了壹九三九年的諾貝爾化 學獎金。其中壹半授予他"以獎勵他的聚亞甲基多碳原子大環和多蘸烯的工作"
1940-1942
空
1943
蓋奧爾格·馮·赫維西(Georg von Hevesy)瑞典(1885--1966)
著名化學家蓋奧爾格·馮·赫維西,由於使用放別性同位素作為化學 上的示蹤劑而獲得了壹九四三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44
奧托·哈思 (Otto Habn) 德國人(1879--1968)
奧托·哈恩是德國化學家,他因發現了"重 核裂變反應"榮獲壹九四四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45
阿爾圖巴·I·魏爾塔雨Arturi.I.Virtanen 芬蘭人(1895--1973)
魏爾塔南由於在農業化學上的傑出貢獻,特別是發明了飼料 貯存的AIV方法而獲得了壹九四五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在農業 化學上的功績是不朽的。
1946
詹姆斯·B·薩姆納 James Batcheller Sumner美國人(1887--1955)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John Howard Northrop美國人(1891-- )
生理上的缺陷並不能磨滅壹個人的意誌,壹個身體病殘的人也同樣可以為人類做出貢獻。這裏介紹壹位失去左手的人成了赫筋有名 的化學鼠成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他就是詹姆斯·B·薩姆納。
諾恩羅普所從事的研究和他所提出的結論,對酶化學的發展無疑是壹項 重大的突破,他因此榮獲壹九四六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1947
羅伯特·魯賓遜Robert Robinson英國人 (1886--1975)
羅伯特·魯賓遜是英國科學家中對有機化學反應機理作出重 要貢獻的人物之壹。關於生物堿的研究,當時沒有人能夠超越他的 水平。雖然在科學研究上,他取得了那麽巨大的成績,獲得了那麽多的殊榮和獎勵,但是他壹生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美德,他反對人們對他進行不適當的頌揚,更討厭當面阿談奉承。他認為,自己所做的壹切都是屬於乎凡的工作,只要這些工作對人們有利, 不論困難多大,經濟價值多高,都要不惜壹切代價去他以達到探本求源,造福人類的目的。
1948
阿恩·w.K.蒂塞留斯 ( Arne W,k, Tiselius)(1902--1971)瑞典人
阿思·w.K·帶塞留斯是瑞典的生物化 學家,他對現代化學和藥物的研究,做出了巨 大的貢獻。他對血清蛋白質性履的精確分析,導致了計多藥物的改進。今天,人類健康水平提高,壽命延長,是與蒂塞留斯卓有成效的研 究分不開的。壹九四八年,為了表彰他對電泳 現象和吸附作用的分析,特別是對血清蛋白復 雜性質的發現,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這年度 的話貝爾化學獎金。
1949
威廉·F·吉奧克(William .F.Giauque)(1895--)美國人
大家知道,處於超低溫下的物質,往往具有 壹些平常所沒有的特性,對於這些特性及其實 際應用的研究,無論是勸物理學還是化學,都 具有極***重要的價值。美國當代物理化學家威廉·F·吉奧克,就是這方面的壹個權威, 他 曾做過重大貢獻。
1950
奧托.P.H·第爾斯(Otto P.H.Diels) (1876--1954)德國人
庫特·阿爾德 (Kurt Alder) (1902--1958) 德國人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今天,無論是工業 還是農業,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和塑 料有著密切的關系。塑料洶品在人們的日常生 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塑料制品經濟災惠,大 入小孩都愛使用它。可是,妳可曾想到達壹新 興工業能夠如此迅速地發展,應該歸功於誰呢? 這人就是德國著名化學家奧托·第爾斯。
德國當代化工界的權威、現代有機化學大 師庫特·阿爾德,與他的老師奧托·第爾斯在 化學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傑出的成果,兩人合作 發明的雙烯合成反應,震動了整個化學界,因 而***同獲得了壹九五O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51
艾德溫.M·麥克米倫(Edwin M.Mcmillam) 美國人(1907-- )
格倫.T.酉博格(Glenn Thedore Seaborg)(1912--) 美國人
麥克米倫不僅是壹位放射化學家,還在原於核物理研究方面有著較深的 造詣,並做出了突出的成績。
西博格和他的助了們,相繼為門捷列夫周期表增添了八種新 元素。除前面已經提到的第九十四號元素壞以外.還有七種元素, 它們是;第九十五種元素鎇,這是他們於壹九四四年利用原於反 應堆的中子流照射環238而發現的。
1952
阿切爾·J.P·馬丁(Archer J.P. Martin) (1910-- ) 英國人
理查德·L.M·辛格(Richard L.M.Synge)英國人(1914--)
同理查德·L.M·辛格博士壹起獲得壹 九五二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阿切爾J.P·馬 丁,於壹九壹O年三月壹日出生在英國倫敦。 他父親是內科醫生,母親是護士,有三個姐姐, 他是家今晚壹的男孩。 馬丁和辛格所發明的這壹方法不僅可以分離出許多新的物 質,而且也有助於更好地研究生物體內的代謝路線。後來英國勞 名生物化華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桑格就曾利用這壹方法測定了 復雜的胰島素分子結構。
妳知道分溶層析法是誰首先發明的嗎?他就是壹九五 二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著名生物化學家理查德·L.M·辛格和他的合作者阿切爾·J.P·馬丁。他們於壹九四壹年發明了這 種分镕層析法,利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分離了氰基酸、抗菌素各種 混合物,為分溶層析法的發展和運用樹起了豐碑。辛格發明分溶層析法時,雖然只有二十七歲,為取得這項成果卻花了七、八年時間,幾乎消耗掉了他全部的青東年華。
1953
赫爾曼·施陶丁格爾(Hermann Staudinger) 德國人(1881--1965)
赫爾旦·施陶丁格爾是德國著名的化學家, 壹八八壹年三月件三日生於德國萊因蘭--法 耳次州的沃爾姆斯,壹九六五年九月八日在弗 賴堡選世,終年八十四歲。他是壹九五三年諾 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在壹九四七年,他編輯出版了《高分子化 學,雜誌,形象地描繪了高分子存在的形式。從此,他把"高分 子"這個概念引進科學領域,並確立了高聚物溶液的粘度與分子 量之間的關系,創立了確定分子量的粘度的理論(後米被稱為施 陶丁格爾定律)。他的科研成就對當時的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 維等工業的蓬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由於他的員隊壹九五三年 他以七十二歲高齡,走上了諾貝爾獎金的領獎臺。
1954
菜納斯·c.波林 (Linus C.Pauling) 美國人 (1901--)(壹九六二年獲和平獎)
科學界獲得諾貝爾獎金的人畢竟是少數, 而壹個科舉家在壹生中兩度獲得諾貝爾獎金的就更是鳳毛磷角了。我們所要介紹的萊納斯·c.波林就是這樣壹位科學家,他在不同領域內 兩次獲得了諾貝爾獎金。
1955
文森特·杜·維格諾德(Vincent du Vigneaud)美國人(1901--)
在美國紐約州康奈爾大學醫學院,以文森 特·杜維格諾德為主任的生化實驗室裏,有壹 批傑出的化學家和醫學家。他們大都是維格諾 德培養出來的學生。維格諾德本人"由於對生 物化學中重要含硫化合物的研充特別是第壹 次合成了多肽激素"而獲得了壹九五五年的諾 貝爾化學獎。
1956
西裏爾·N.欣謝爾伍掐(Cyril N.Hinshelwood) 英國人(1897--1967)
尼古拉·N·謝苗諾夫 (Nikolai N.Semenov)蘇聯人(1896-- )
西裏爾.N.欣謝爾伍德是壹位傑出的物理化 學家,由於對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卓越貢獻,而於壹 九五六年與蘇聯的若名物理化學家謝苗諾夫***同獲 得諾貝爾化學獎金。
蘇聯著名物理化學家尼古拉.謝苗諾夫生 於壹八九六年四月三日。鑒於他與英國化學家 欣謝爾佰德研究連鎖化學反應機理的貢獻,榮 獲了壹九五六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1957
亞歷山大·R·托德 (Alexander R.Todd)英國人(1907--)
英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亞歷山大.R.托 德,由於十五年如-日,辛辛苦苦、兢兢業業 地深入研先核苷酸和核苷輔酶,最後取得了 優異成績而獲得了壹九五七諾貝爾化學獎。
1958
弗雷德裏克·桑格(Fnederick Sanger)英國人(1918--)(壹九五八、壹九八O年兩度獲獎)
英國著名化學家邦雷德裏克·桑格在生物 化學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就因為他發現了 腕島素的分子結構,並在決定脫氧核糖核酸 (DNA)的順序方面作出了貢獻,於壹九五八年 和壹九八O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59
雅羅斯拉夫·海洛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y) 捷克斯洛代克人(1890--1967)
與極譜學的創立和發展緊緊聯系在壹起的 雅羅斯拉夫·海洛夫斯基,他的壹生是孜孜不倦為科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壹生。
1960
威拉德·弗蘭克.利比(Willard Frank Libby) 美國人(1908--)
壹九五O年的壹天,埃及的壹座高壹百四十六點五米、底海邊長約二百三十米、由二百多萬塊重約兩噸半的大石塊壘成的金寧塔,作為歷史的見沈默默無聲地證明了美國科學家 威拉德·弗蘭克·利比的壹頂重大發明成果: 放射性碳素年代測定法。用這種方法所測定的 金字塔建造年代,競奇跡般地和歷史記載的年代相符。人們早就盼望找到壹種新方法來研究 地球和人類發展史了,如今夙願終於實現了。消息壹傳開,人們為之歡呼,都把利比的這項發明譽為"考古學時鐘"。從此,利比便成了白然科學界壹他舉世昭月的人物。
1961
MELVINCALVIN
1962
約翰·考德裏·肯德魯 (John Cowdery kendrew)英國人(1917--)
約翰·考德裏·肯德魯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化學家和分子生物學家。壹九五七電他首先確定了多肽鏈在肌紅蛋白分子中的空間排列順序。壹九五九年,他又查明了肌紅蛋白分子的詳細結構,從而證實了美國化學家、壹九五四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萊納斯·c·波林關於纖維狀蛋白質分子中存在M螺旋體模型的設想。為此,肯德魯和他的同事、奧地利血統的馬克斯·費迪南掐·佩魯茨分享了壹九六二年諾貝爾化學獎金。
1963
卡爾·齊格勒 (Karl Ziegler)德國人(1898--1973)
久裏奧·納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齊格勒博士用來制造世界上最早的低壓聚乙烯 的聚合反應器。
從此由三乙基鋁和三氧化鈦組成的催化劑便脫穎問世了。它與齊格勒發明的聚乙烯催化劑被統稱為齊格勒壹納塔型催化劑。壹九六三年十二月十日,他們***享諾貝爾化學獎的崇高榮譽。
1964
多羅西·克勞宣特·霍奇金(女)(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英國人 (1910--)
她在維生素B11結構分析上做出的貢獻,又為這個新時代增添了壹顆璀璨的明珠。現在人們能夠采用多種方法提取維生素B12,正是仰仗這壹研究成果。壹九六四年,在多羅西·克勞富持·霍奇金壹生中是難忘的壹年,諾貝爾獎金評選委員會將這壹年的化學獎授予了霍奇金。她是繼居裏夫人及其女兒伊倫·約裏奧壹居裏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科學家。
1965
羅伯持·伯恩斯·伍德沃德 (Robert bruns Woodward) 英國人 (1917--1979)
他對有機合成的重大貢獻,榮獲壹九六五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伍德沃德對有機化學的最主要貢就是他於壹九五二年首次提出的二茂鐵的夾心式結構。這種結構現在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在當時則是很難想象的。鑒於這壹成就,他榮獲了壹九六五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1966
羅伯持·桑德遜·馬利肯 (Robert S Mulliken) 美國人(1896--)
馬利肯是美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由於創立化學結構分子軌道學說而榮獲壹九六六年諾貝爾化學獎。
1967
曼弗雷德·艾根 (Manfred Eigen) 德國人 (1927--)
羅納德·G.w·諾裏什 (Ronald G.W.Norrish) 英國人 (1897--1978)
喬治·波特 (George Porter) 英國人 (1920--)
由於發明測定快速化學反應的技術,獲得196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艾根等所創立的方法稱為“弛豫法”,也叫松弛技術,它包括 溫度、壓力跳躍法以及離解物效應法。
羅納德·G.w·諾裏什同他的學生喬治·波特以及德國科學家曼弗雷德·艾根壹起,因發明測定快速化學反應的技術而獲得壹九六七年諾貝爾化學獎。
波特和德國哥丁根大學的艾根協力攻關,使反應動力學向前大大推進了壹步,開辟了壹個嶄新的研究領域。鑒於上述成就,獨特與他的老師諾裏什及後來的合作者艾根***同獲得壹九六七年諾貝爾化學獎。
1968
拉斯·翁薩格 (Lars Onsager) 美籍挪威人 (1903--1976)
拉斯·翁薩格是美籍挪威人,由於創立多種熱動作用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而獲得壹九六八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69
德裏克·哈羅德·理查德·巴頓 (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 ) 英國人 (1918--)
奧德·哈塞爾 (Odd Hassel)挪威
德裏克·哈羅德·理查德·巴頓教授與挪威的奧德.哈塞爾教授由於在“形成構象極念和把這些概念應用於化學所作的貢獻”,***同獲得壹九六九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研究成果被認為“是壹八九四年範德華——拉貝爾理論在立體比學中的壹個真正的發展。
奧德·哈塞爾教授同英國有機化學家巴頓,由於“形成構象概念和把這些概念應用於化學反應所作出的貢獻”,***同獲得了壹九六九年諾貝爾化學獎。
1970
盧伊斯·弗德裏科·菜洛伊爾 (Luis Federico Leloir)阿根廷 (1906--)
壹九四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