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設計理念(就是依據)
博物館建築代表壹個時期、壹個地區建築和建築設計的水平。
通過對國內外典型現代博物館建築實例的剖析,在前人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分析現代博物館建築設計註重的因素,研究現代博物館建築設計的理念,探討博物館建築設計理念的趨向。
《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定義博物館是“壹個以研究、教育和觀賞為目的,通過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的相關物品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為社會和
社會發展服務的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永久機構。
”而與之相適應的博物館建築是服務於博物館的目的、功能、作用和性質的專門建築。
現代博物館是壹個地區、城
市文化和藝術的聖地,是現代人的精神殿堂。
現代博物館建築常常是壹個地區、城市標誌性建築,代表壹個地區、城市建築和建築設計的水平。
博物館建築由於功能
的復雜性和形式的獨創性要求,以及社會對它超乎尋常的期待,其建築設計是各類建築中最難而又最具創造性和挑戰性。
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
步、文化需求的提高,人們對博物館提出更多、更高要求,這為現代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對於博物館建築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博物
館建築設計理念也隨之不斷更新和發展。
建築設計理念是建築師根據設計項目的性質、功能、環境和要求等因素所確定的設計基本思想和概念,是充分完善的設計意
圖,是建築創作的綱領。
建築設計理念是建築師在設計前期通過對設計項目的建築性質、使用功能、所處環境及設計要求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判斷、總結和提煉
逐步明晰而確定的。
確立了設計理念,創意就有了思想,構思就有了依據,設計就有了目標。
因而設計理念對於建築設計十分重要和關鍵。
建築設計理念反映建築師
對於影響建築因素的關註重點。
在建築創作中,對環境、功能、藝術和技術等因素的強調便形成幾類建築創作理念,即註重環境因素的建築設計理念、註重功能因素
的建築設計理念、註重藝術因素的建築設計理念及註重技術因素的建築設計理念。
同樣現代博物館建築設計也存在這幾類建築創作理念。
1 註重環境因素的設計理
念博物館同其它建築壹樣存在於建造環境中,建築設計是在客觀存在的環境中進行的,設計過程也是壹個認識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創造環境的過程,環境對
於建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築環境的範圍大到建築所在的地域、城市,小到建築周邊、建築基地之內。
建築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環境。
不同的博物
館、不同的建造環境,建築與環境的緊密程度不同,環境對於建築的影響程度不同。
對於特定的博物館或特定的環境,註重博物館的環境因素,重點處理建築與環境
的關系,是博物館建築設計的重要理念。
1.1 與自然地理環境融合的理念現代博物館由於其文化、娛樂的特性,經常選擇建在環境優美的大自然中。
隨著對人類賴以
生存的自然環境的逐步認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註重博物館與環境的融合、強調建築與自然和諧***生的設計理念愈來愈得到建築師的重視,在現代博物館
建築設計作品中常常得以體現。
瑞士拜爾勒博物館就是體現這壹設計理念的實例。
這是壹座位於巴塞爾的小型藝術博物館,建築基地環境優美,周圍是茂密蔥郁的樹
林,還鄰近壹處別墅古跡。
意大利當代著名建築師倫佐·皮亞諾的設計,使博物館和周邊環境十分和諧。
博物館設計形態開放,建築與環境之間過渡自然而沒有割
斷,建築形象也比較單純,不刻意引人註目,給人平靜和嚴謹之感,使其完全融入自然環境,體現建築與自然的和諧。
丹麥哥本哈根“方舟”現代美術館建於南部伊
舍吉地區的海灣邊,基地周圍是湖泊、海灘、草坪構成的環境,遠離城市,自然野趣,處於詩境般的大自然中。
為了這片綠色的草地和寧靜的海灘不受人造建築的破
壞,當時還是建築系學生的瑟倫·羅伯特·倫德將博物館外觀設計為壹艘自然停泊在海邊的船,博物館成為海灣壹座地景建築,成為海島的壹部分。
建築與海灘、水
面、海鳥渾然壹體,構成壹幅寧靜的自然畫面,表達出建築與自然環境和諧***生的設計理念。
1.2 與人文歷史環境協調的理念博物館是人類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寶庫,現代博物館因其涉及人文、歷史的特性,建設用地宜選擇在與人文歷史相關的環境
中,建築師往往采取尊重人文和歷史因素的態度,設計表現博物館建築與環境相互協調的理念。
德國法蘭克福現代藝術博物館就建在舊城中心的壹所老教堂附近,用
地是街道中間的壹塊不規則三角形地段。
奧地利建築師漢斯·霍萊因用壹個完整簡潔的三角形體塊布滿整個地段,被稱之為“壹塊蛋糕”。
在建築外形塑造上運用後
現代的建築手法,增加壹些歷史建築的片段,並且博物館的材料、色彩都與周圍建築相近,設計強調與附近的老教堂等傳統街區環境協調。
蘇州博物館新館也是建在
歷史建築環境中,緊鄰蘇州古城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忠王府和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
由於這座博物館獨特的環境位置,處理好新館與忠王府、拙政園的關系將成
為整個博物館設計的關鍵。
著名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在設計中尊重和維護忠王府、拙政園以及周邊環境歷史文化風貌,運用“中而新,蘇而新” 、“不高不大不
突出”的理念,將現代與傳統融合,采用蘇州傳統建築的空間和色彩,使新館與原有忠王府、拙政園的建築環境渾然壹體,同時以簡潔的線條、體塊突顯現代建築的
個性。
埃及在建的吉薩大埃及博物館方案是由華裔建築師彭士佛設計,它解決了大埃及博物館的最大難題:如何在作為建築學誕生地之壹的吉薩金字塔群邊上,建壹
座與它匹配的新建築。
博物館外墻上飾以壹種來自意大利的透明石材,這種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絕戶外高溫。
如此透亮的外墻,與周圍的金字塔渾然壹
體。
博物館的屋頂也用透明的金屬材質建造,兼具節省能源和遮陽的功效。
白天,博物館內部可直接采光;晚上,室內因外墻被照亮而整屋生輝。
同時,在博物館中
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外面的胡夫、麥瑟瑞那斯和齊普芬三大金字塔設計師並不強調博物館的建築外形,而試圖讓它與金字塔對話,用建築巧妙地表達對周邊環境
的尊重。
2 註重功能因素的設計理念建築功能主要是指人們對建築內部空間的使用與安全的要求,是建築設計的最直接的目的。
博物館建築的基本功能即是為藏品的搜集、
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提供適用、安全的內部空間和條件。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現代博物館的功能要求不斷增加和提高。
重視博物館建築功能的多樣化、現代
化、人性化的要求,是現代博物館設計的基本理念。
2.1 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的理念現代博物館除征集收藏文物、標本,進行科學研究,舉辦陳列展
覽,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等基本功能外,建設和設計愈來愈重視博物館的教育、交流、旅遊、休閑、商業、娛樂等多功能性,體現適應社會需求多樣化的理念。
位於日本金澤市中心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出於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之手。
這座美術館建於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結束期,很多已有的藝術場館受到嚴峻
的生存考驗,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進美術館成為該館設計考慮重點之壹。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不僅設計成藝術展覽場所,而且是集展覽、演出、交流、教育、商業等
於壹體的多功能場所。
美國著名建築師理查德·邁耶設計的蓋蒂中心,是壹個多功能的博物館綜合體,除作為博物館中心的展覽館外,還設有藝術與教育學院、藝術
與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餐飲中心和行政辦公等建築體,以適應不同的使用功能。
由於功能的多元化,蓋蒂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國內外遊客來到洛杉磯,除了參觀
博物館,還把它作為旅遊景點觀景,使得壹個綜合博物館成為文化旅遊活動中心。
2.2 註重功能現代化、人性化的理念由法國AREP公司讓·瑪麗·
迪蒂耶爾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崔愷設計的首都博物館新館,在設計理念上除了以建築的形式和材料來表達“博物館是聯系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外,在博物館
的功能、設備和技術方面,更加強調“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服務社會”。
新館建築設計註重豐富展陳空間、完善服務設施、創造優雅的參觀環境,體現功能現代
化、服務人性化。
新館實現了成為壹座全面展示北京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精美文物和當代建設成就及社會城市風貌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的目標。
3 註
重藝術因素的設計理念建築的藝術性是指建築形態和環境空間所體驗的某種審美特征和審美觀念。
建築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出建築的文化價值,壹個具有文化內涵的建
築可以促進社會、城市文化的發展,可以影響人的審美觀、價值觀。
建築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和實質意義是以建築的具體形態來表現。
博物館基本功能是收藏和展覽人
類文化和藝術,博物館建築是最能體現藝術性和文化價值的建築類型。
博物館建築的藝術性是設計者最為看重的設計因素,註重藝術性是博物館建築設計的尤為突出
的理念。
3.1 追求標誌性建築形象的理念標誌性幾乎是所有特別重要建築的設計追求。
博物館作為壹個地區和城市文化和藝術的聖地,最具理由被要求
設計成標誌性的建築。
瑞士著名建築師馬裏奧·博塔設計的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處於三座摩天大樓之間,無法在高度上和周圍建築相比。
為了在復雜的都市景觀
中占據應有的地位,設計者運用對稱的幾何形體和紅色的傳統磚石材料塑造了壹個具有標誌性的藝術博物館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壹個高38m的圓柱形斑馬紋大天
窗,光線可直接由樓頂照射到底樓。
它標新立異的外形,彰顯舊金山的藝術精神,體現舊金山城市的文化氣質。
3.2 追求雕塑感建築造型的理念建築具
有藝術屬性。
作為造型藝術,建築形態常常追求雕塑感,追求雕塑的神韻。
在博物館設計中以追求雕塑感造型的設計理念,不乏成功案例。
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
館的形體,以壹個等腰三角形和壹個直角三角形簡潔的幾何體構成,西立面切割成巨大的H形,與其西側對稱布局、嚴謹有序的新古典風格的國家美術館老館呼應。
貝聿銘以壹條與老館重合的軸線和對稱的西立面,以及與原館相同的飾面材料,求得與老館的協調;同時以富有雕塑感的幾何形體,突出東館現代主義建築風格,獲
得強烈的藝術效果,被稱之為現代主義建築“成就的最高峰”。
2001年由美國建築師丹尼爾·裏伯斯金德設計的英國曼徹斯特戰爭博物館,是由分別代表水陸空
的三個體塊組成的博物館,傳達戰爭對地球的破壞的思想。
博物館造型最大的特色是以極具雕塑感的三個巨大曲面板塊構成,無論從哪個方向都能看到三個組成部
分,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表現力。
3.3 以建築藝術表達情感、思想的理念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是丹尼爾·裏伯斯金德設計的又壹座著名博物館建築。
該博物館設計最大的特點是建築以反復連續的銳角轉折和到處布滿的狹窄裂縫形成的藝術效果,來表達猶太人走過的坎坷歷程和經歷種種苦難。
作為出生於大屠殺幸
存者家庭的猶太裔建築師,裏伯斯金德對於
猶太人遭遇的那場浩劫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悟,在博物館的設計中,其設計理念是以強烈的建築藝術形式表達對猶太人的情感和理解。
3.4 追
求獨特建築形象的理念1997年美國建築師弗蘭克·蓋裏設計的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是壹幢造型奇特、怪異、浪漫、優美而充滿 *** 的建築。
它如同
火焰在燃燒,宛若開在水面迎著太陽怒放的花朵,又像水中長出的海洋生物。
這個建築作品充滿著那種暗含於西班牙文化的、既激揚又沈靜的詩意,傾倒了全世界的
萬千民眾。
它的落成吸引眾多遊客蜂擁而至,給這個瀕臨沈寂的城市帶來活力與生機。
它獨特的建築形象,使其成為與巴黎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齊名的標誌性建
築。
美國建築界的領袖菲利普·約翰遜宣稱:“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建築。
”被稱為建築“女巫”的紮哈·哈迪德設計的撒丁古代建築和當代藝術博物館,成
為撒丁島壹座光怪陸離的地標建築,其獨特的建築造型,給意大利過於沈悶的撒丁島註入活力。
哈迪德天馬行空藝術風格的博物館與撒丁島周圍特有的古代塔狀建築
交相輝映,成為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交融的紐帶。
4 註重技術因素的設計理念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建築從功能、形式、環境到服務對象各方面都變得更
加復雜,建築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重,建築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的發展使建築形態千變萬化。
博物館建築也是建築科技發展最具代表性、最為突出的類型,註重運
用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結構成為現代博物館設計新的理念。
4.1 表現結構、設備等技術特性的理念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和英國建築師理查德·羅傑斯設計
的法國蓬皮杜文化中心,完全是壹座反傳統的建築,外觀上像壹臺巨大機器,它展示了壹種全新的博物館——壹個巨大的空間容器,在壹個結構與設備外露的巨大骨
架中提供彈性使用的均質空間。
技術設備的外露,壹方面體現技術美學,另壹方面帶來室內空間劃分的靈活性,成為高科技建築流派的典型代表。
4.2 仿
生學建築形態的理念2000年由聖地亞哥·可拉特拉瓦設計的美國密爾沃基博物館,就是壹座利用自然生物形態的建築實例。
博物館建於密歇根湖邊,湖濱景色優
美,水鳥自由翺翔。
建築模擬飛鳥的形象,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開啟或閉合,富於動感與生動性,使建築與自然更加和諧,更富有個性。
4.3 高科技
生態建築的理念日本山梨水果博物館是日本女建築師長谷川逸子高科技生態建築的代表性作品。
這座水果博物館運用現代建築材料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將博物館分
解為三個獨立的建築體,三個建築體分別模仿種子萌芽的三個不同階段,表現萬物不斷繁衍、更新發展。
博物館室內運用現代技術,建立適合生物生長的人工生態系
統。
建築師以高科技的建築手段和生態技術,創造出極具現代感的建築造型和生態化的室內環境.
結 語
現代博物館建築設計理念不僅是
註重環境、功能、藝術和技術某壹方面因素,而且常常是註重建築設計原則涉及的多種因素的綜合考慮。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設計既註重博物館功能的多樣性,又
強調表現建築結構和設備的特性,是功能性與技術性的結合。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建築理念既體現在追求建築的標誌性和獨特造型,又表現在突出的高科技建築
技術和建築材料,是建築藝術性與技術性的統壹。
新近設計的吉薩大埃及博物館,墻體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絕戶外高溫,透明屋頂兼具節能和遮陽的功
效;同時,透明的建築巧妙地表達對周邊金字塔環境的尊重,其設計理念強調功能效益與環境因素的綜合。
註重環境、功能、藝術和技術等綜合因素是未來博物館建
築設計理念的趨向。
社會功能需求的提高,建築科學技術的進步,公眾文化藝術的追求,人類對生態環境的重視,都不斷推動博物館建築設計理念的更新、發展。
研
究博物館建築設計理念,對提高博物館建築設計水平,促進博物館建設的進步、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