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麽選擇在泰山而不是都城舉行封禪大典?

《封神演義》中,為什麽選擇在泰山而不是都城舉行封禪大典?

封神演義中封神是在泰山,而不是在國都城,這是有原因的,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第壹是泰山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在中國政治制度中,封禪可說是最盛大,但也爭議最多的壹項典禮。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這種看來簡易明了的儀式,後來成為歷代帝王神乎其事、無比隆重的盛典。

第二個就是古人認為泰山為群山之首

古通指大山,通太山 又稱岱山,岱宗,岱嶽,太嶽,泰嶽,東勝,東嶽。 所謂山之宗嶽,山之宗祖,萬山之首,國之首山,乃國民山,國山也。 泰山從古典神話盤古開天地,面向東方太日蒼天!頭化東嶽泰山。 傳說的上古三皇五帝七十二王來登泰山,炎黃蚩尤泰山大戰…… 山東-河南-陜西-山西-甘肅……炎黃-東夷-少數民族的融合之我中華民族! 再到大壹統的中華帝國-秦帝國的出現…… 實質的中華國山泰山,在民族心中成了精神的象征,體現在生活言傳話語中。

第三就是精神上的寄托。司馬遷在《 封禪書 》開篇就寫得明明白白,封禪大典“厥曠遠者千有余載,近者數百載,故其儀厥然堙滅,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須知《封禪書》之於司馬遷有極特殊的意義:其父司馬談因病未能隨漢武帝行封禪,作為太史官的終生遺憾,臨終前“執遷手泣”,悲嘆,“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余不得從行, 是命也夫! 命邊夫”(《太史公自序》)此言能不使司馬遷刻骨鉻心,剔抉搜羅封禪史料,“殫精竭慮靡辭”以赴?況且司馬遷以刑余之身,完全靠“重於泰山”的精神力量從事他的“名山事業”,使他不敢對泰山封禪著述有絲毫懈怠。

壹個是自然的泰山,壹個是精神的泰山。所謂自然與文化!泰山從壹座自然山,到山、宗教山、民俗山,文化山、再到精神山! 所以,才會在泰山封神,而不是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