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成都缽缽雞味道很不錯,這個菜如何在家自己做?

成都缽缽雞味道很不錯,這個菜如何在家自己做?

缽缽雞是壹種四川傳統名小吃,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的特色。吃奶湯面時配以缽缽雞,別具風格。1990年獲成都市個體名小吃優質獎,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優質名小吃。

"缽缽"其實就是瓦罐,缽外面是畫著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缽內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後用簽串制,晾冷浸於各種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時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長外更添情趣盎然。

原料:童草雞,花生醬,芝麻醬,蠔油,醬油,雞精,黃酒,鹽,紅油。

將童草雞洗凈待用,鍋裏加蔥、姜和水煮沸,加入黃酒,將雞放入燙熟後取出,速浸入預備之冷水中,待冷卻後改刀裝盆,加入調好的調味料,並撒上花生醬、紅油。

配料:

健壯仔公雞 1只(約2000克) 紅油辣椒50克

花椒粉5克 精鹽 20克

白糖10克 味精 5克

制作步驟:

1、煮雞。公雞宰殺後去凈茸毛、內臟,洗凈、煮至斷生,將雞撈出。湯內加豬棒骨熬制。

2、切片。雞收幹水氣後整理去骨,切成片狀。

3、調味裝缽。雞片放盆內加入精鹽、紅油辣椒、花椒、花椒粉、白糖、味精拌和均勻,裝上陶罐上桌,舀壹碗雞湯配食。

成品雞肉不鮮亮。缽缽雞的色澤應該是紅白相間,油亮。調味時不應放醬油,以免有傷雞肉色澤。熟油辣椒煉好後,可放置壹兩天再用,即能使油脂紅亮,成品好看。

缽缽雞食用方便,多種口味可選擇,配以特色雞湯飯即可休閑品味,亦可權作壹餐。缽缽雞,還是可以觀賞的。將肉煮熟,不能煮爛,八分火候就行。爾後晾幹,切成片,用竹簽分門別類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臟腑是臟腑,雞腿是雞腿,翅膀是翅膀。放進藤椒油湯裏壹撈,再舉至嘴邊,油艷欲滴。盛裝雞肉的缽缽也是可以觀賞的。青花缽,為上。粉紅的肉,青綠的湯,翠藍的缽。把樟樹、桂樹木板鑲攏來,外面用竹篾窟緊,就像壹只洗腳盆。

雞肉有溫中益氣,補精添髓,補虛益智的作用。《神農本草經》上說常吃雞肉能通神;後世醫家大多認為食之令人聰慧"。對雞肉的營養分析可以得知:每100克雞肉中含有蛋白質23.3克,脂肪1.2克,鈣3毫克,磷190毫克,鐵1.5毫元,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是少年兒童,腦力勞動者、年老體弱者的理想益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