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糊化是什麽原理澱粉遇水加熱可成糊狀
澱粉糊化。澱粉不溶於冷水中,但它吸水膨脹。遇熱後水分子進入澱粉粒內部,使澱粉粒繼續膨脹。
其體積可增大幾倍至幾十倍,懸浮液立即成為粘稠的膠體溶液,這壹現象稱為“澱粉的糊化作用”。這時的溫度稱為糊化溫度,小麥的糊化溫度為59.5℃~67.5℃。
澱粉粒的糊化溫度是焙烤食品生產的壹個重要技術參數。壹般在成型前防止糊化,若控制不好,在成型時過黏無法操作。而在焙烤時,要充分糊化,使產品成熟,不然食用品質差。
擴展資料
影響因素:
1、澱粉自身:支鏈澱粉因分支多,水易滲透,所以易糊化,但它們抗熱性能差,加熱過度後會產生脫漿現象。而直鏈澱粉較難糊化,具有較好“耐煮性”,具有壹定的凝膠性,可在菜品中產生具有彈性、韌性的凝膠結構。
2、溫度:澱粉的糊化必須達到其溶點,即糊化溫度,各種澱粉的糊化溫度不同,壹般在水溫升至53度時,澱粉的物理性質發生明顯的變化。
3、水:澱粉的糊化需要壹定量的水,否則糊化不完全。常壓下,水分30%以下難完全糊化。
4、***存物:高濃度的糖可降低澱粉的糊化程度,脂類物質能與澱粉形成復合物降低糊化程度。
5、酸堿值:當PH值大於10時,降低酸度會加速糊化,添加酸可降低澱粉粘度,堿有利於澱粉糊化,例如,熬稀飯時加入少量堿可使其粘稠。
百度百科-澱粉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