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本土新增感染者連續七天破兩萬,精準防控難在哪裏?

本土新增感染者連續七天破兩萬,精準防控難在哪裏?

二十條優化措施發布十天後,11月21日下午,國務院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連發四份文件,分別針對政策調整後如何實施核酸檢測、風險區劃定及管控、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四個方面制定了詳細的指南。

這些指南基本融合、匯總了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的內容,並在如何開展常態化核酸、高風險區降級、居家隔離對象等關鍵問題上進壹步明確,為地方實現精準防控提供了政策依據。

11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副局長沈洪兵提出了政策調整後的總體防疫目標:“該管住的重點風險要管住,該落實的防控措施要落到實處,該取消的要堅決取消”,把有限的防控資源用在最重要防控工作上,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對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影響。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11月21日0~24時,31個省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145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5754例,本土感染者已連續七天破兩萬。目前,廣東、重慶、河南、甘肅、北京等地疫情形勢較為嚴峻,仍處在上升階段。

壹位長期監測新冠疫情趨勢的數據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至12月中旬,全國疫情將處於平臺期,今冬明春有可能出現“新冠與流感雙重疊加”,會對現有的醫療資源產生擠兌壓力。從目前的情況看,壹個感染者平均每4天能傳染5~6人,仍要警惕在壹些高密集場所可能出現的“超級傳播者”。

市民在排隊做核酸檢測。圖/視覺中國

核酸采樣點該如何布局?

“二十條”發布後,多地在核酸檢測點設置上出現了反復,有的地方不少檢測點被撤。

壹位地方疾控中心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這種搖擺和反復背後,反映出地方核酸檢測供需間的錯位,很多單位或公***場所在進入時仍要求查驗48小時或72小時核酸,也即需求仍在,但核酸點部分裁撤後,供給減少。

對於公***場所查驗核酸的有關要求,在11月1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沈洪兵指出,跨區域流動人員需要憑48小時核酸陰性乘坐飛機、高鐵等,入住賓館酒店和進入旅遊景區人員需要查驗健康碼和72小時核酸。

自“二十條”發布以來,隨著部分省市疫情數字的攀升,很多地區都進壹步收緊了核酸查驗要求,對進入商場、超市、寫字樓等場所的核酸要求從72小時變為24小時。

廣州增城區在11月20日當晚8時,自本輪疫情以來首次發布強化社會面管控通告,要求自11月21日起,全區暫停堂食,中小學、幼兒園暫停線下教學或返園,人員出入商超、農貿市場、小區等場所須憑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在11月1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在不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但仍查驗核酸檢測結果的情況下,多地出現老百姓排長隊做核酸的情況,該如何緩解核酸檢測的供需矛盾?”

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說,核酸檢測點的布局,事實上是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壹種安排,是方便群眾願檢盡檢和應檢盡檢的安排。采樣點應覆蓋轄區內的服務人群;根據不同人群需求,錯峰提供采樣服務;針對人口密度較大、人流量比較高的社區和場所,通過增設采樣點位、增加采樣人員等方式,擴大采樣服務的供給等。

在壹處便民核酸檢測點,工作人員為前來進行核酸檢測的市民掃碼登記。新華社發

另壹方面,國家疾控局副局長沈洪兵在17日發布會上指出,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進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時,只需要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壹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根據21日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具體而言,這類“應檢盡檢”人群主要包括兩類:壹類是高風險人群,如醫護人員、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潔、海關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等,要求每天開展1次核酸檢測。另壹類是流動性強的重點人群,如快遞、外賣、酒店工作人員、裝修裝卸工等,要求每周開展2次核酸檢測。

此外,對學校、養老院、工廠、醫院等重點場所,也要做好常態化核酸檢測,即“轄區內出現1例及以上本土疫情後,應及時組織完成1次全員核酸檢測,後續可根據檢測結果及疫情擴散風險,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樣比例或轄區檢測要求開展核酸檢測”。

壹位不願具名的公衛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在核酸點的設置上,表面看是壹個資源優化問題,更本質的是如何開展常態化核酸,其目標是在盡可能縮小核酸檢測範圍、降低頻次的基礎上又保證對疫情的有效、精準監測。比如在非疫地區,如果未來核酸采樣只面向高風險人群、重點人群,是否還有必要在每個小區內都設置采樣點,如果減少,又應該以怎樣的密度布局。

前述地方疾控人士認為,現在各地在應設多少核酸點、如何調整布點等問題上,只能先做“有限調整”,此後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根據需求來評估保留多少核酸點更合適。而且這會是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可能會收壹收、放壹放,如果不夠用再加幾個”。

如何精準組織核酸檢測?

“二十條”發布之初,多位專家認為,給基層防疫最“減負”的壹條,就是首次明確表明,壹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

專家指出,這個糾正來得正當其時。壹方面,目前多地的財政已經很難再支撐壹輪又壹輪全員核酸,近期多地開始對核酸收費就是證明;另壹方面,隨著過去壹段時間的常態化核酸普及,壹些地方的核酸檢測實際上已經陷於低效甚至無效。

但隨著全國多地近期出現明顯的較大規模聚集性疫情,各地防控形勢漸趨嚴峻復雜,多地重新開啟了新壹輪區域全員核酸。

因為疫情形勢嚴峻,廣州六個區日前宣布了開展全員核酸檢測。11月12日,重慶市宣布在中心城區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實行“1天1檢”,原因是“疫情感染來源不明、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

海珠區壹小區被封圖源/中國經濟周刊攝影:何玉帥

11月12日,黑龍江小興安嶺南麓的縣級市鐵力在核酸檢測中發現1例初篩結果陽性人員,為快速阻斷疫情傳播防止外溢,鐵力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自2022年11月13日0時起,在全域內實行3天臨時“靜默”:所有城鄉居民在區域核酸檢測以外的時間不得外出。截至14日,鐵力市發現3例陽性人員,截至21日,已經發現16例陽性人員。

根據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檢測實施辦法》,對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及壹般城市,如果傳播鏈不清、風險場所和風險人員多、風險人員流動性大,疫情存在擴散風險時,要每日開展1次全員核酸檢測,連續3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後,間隔3天再開展1次全員核酸檢測,無社會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員核酸檢測。而且,全員核酸開展的範圍都被限定為疫情所在區。

前述地方疾控人士指出,根據政策要求,不用進行全員核酸的前提是當地疫情傳播鏈清晰、能及時溯源,這與當地的流調能力直接相關。但事實上,各地流調、病毒追蹤和溯源的水平差異很大,對壹般中等城市,尤其對壹些缺乏流調能力的縣城而言,面對奧密克戎的傳播,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摸清傳播鏈、找到源頭,結果很可能是出現社會面傳播,多點開花,不得不重啟區域全員核酸。

她還指出,“二十條”不再判定次密接後,可以壹定程度減輕基層流調壓力,但大規模疫情暴發時,不斷攀升的每日新增確診患者和他們的密接,對基層流調隊伍而言,仍然是不小的壓力,“基層的問題不僅是缺人,而且缺專業流調人士”。

沈洪兵指出,核酸檢測是疫情早發現的重要手段,是評估疫情風險、及時采取措施防範疫情傳播擴散的重要前提。各地要基於疫情風險,科學精準組織開展核酸檢測,“既不能層層加碼,也不能隨意減碼”。

封控精準度或進壹步提高

二十條優化政策中,除對全員核酸的限制之外,對防疫效果影響很大的調整還有兩點:壹是不再判定次密接;二是重新劃定了風險區,取消了中風險區,並且縮小了高風險區封控範圍,從小區變為單元、樓棟。

前述地方疾控人士說,在風險區的劃定上,以前是壹個面,現在是壹個點,封控範圍更小了,但封控的精準度提高了,疾控人員要根據確診者的行動軌跡、生活工作習慣、暴露情況來劃定風險點位,需要有專業的研判,最終考驗的仍是基層的流調能力。

她說:“最近有國家衛健委督導組在地方指導防疫工作時提出,封控範圍未來可能會進壹步縮小,不再是壹個單元,甚至可以縮小到感染者的上下左右鄰居,只需要封幾戶。”

值得註意的壹點是,在11月21日最新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風險區劃定及管控方案》中,對“二十條”中關於高風險區降級條件“打了個補丁”。

“二十條”措施規定,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但《方案》進壹步明確: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且第5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壹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降為低風險區。專家指出,這是為了阻止壹些地方“壹刀切”解封,相當於“安上了壹個閥門”。

11月21日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中,進壹步明確了居家隔離對象包括以下幾類:密切接觸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離後的密切接觸者和入境人員、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無法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人員。

“二十條”發布以來,因為將次密接、高風險區外溢人員等多類人群從集中隔離轉為居家隔離,社區的防控壓力增大,對於基層流調、核酸檢測和風險區管理等工作帶來挑戰。“以前幾乎很少有人要居家隔離,現在除了密接都要居家。”前述疾控人士感慨道。

壹位病毒學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居家隔離需要滿足壹定條件,比如要有單獨的房間、不與非同住人士***用衛生間廚房、家庭面積不能太小,同住家庭成員不應有高風險人士等。社區需要先調查隔離人士是否符合居家條件,並對居家隔離生活提供詳細的宣教指導,比如用完洗手間後如何消殺、家庭內部成員如何不進行接觸等。

但前述疾控人士透露,由於短期內需要居家隔離的人數太多,社區很難有精力對所有的家庭環境進行評估,再分類處置,“據我了解,目前居家隔離的人在物資這塊大多是自力更生,很多家庭成員在隔離期並不避諱。”

另壹位接近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居家隔離對醫護人員壓力很大,因為他們需要上門做核酸。多位專家建議,可以在居家隔離期間輔以抗原檢測,要求檢測核酸的同時連續每天自測抗原並將結果上報。

作者:霍思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