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壹塊英納格2146-802的手表,大約是四幾年的,現在值多少錢?
英納格(ENICAR)手表過去都管它叫“英格”,也有叫它“大英格”的。實際上壹般它表殼的直徑並不大,男表通常也就36-38MM左右。可能是因為在上世紀60-70年代時候,它和羅馬,梅花並列三大進口名牌手表,名氣比較大的原因。而且據我所知英納格手表是當時進口數量最多的手表品牌,大約在20萬只/年左右,也就是說英納格生產的手表主要是銷往中國。它當時的瑞士老板叫拉辛(RACINE)也就是ENICAR倒著寫,是個長著壹個很誇張的大鼻子的老頭。 當時從瑞士的進口手表有40-50鐘品牌,基本分為二類:壹個是裝配廠;另壹個是“全能廠”。所謂“全能廠”就是自己能生產機芯,手表的機芯完全自產自用,英納格就是全能廠。英納格的機芯前面均以AR字母開頭,比如:AR160、AR810,更早的時候英納格的機芯都4位數的,比如:AR1160,後改為AR160。日歷表為AR161、自動表為AR165、自動雙歷表為AR167,它的機芯特點是很多都是鍍金的,是那種淡黃色的鍍金,而且很多機芯的夾板都做成“魚鱗”狀的。 憑心而論當時英納格手表的質量還是不錯的,它的男表機芯直徑也比較大,AR160的裝配直徑為26.2MM,而通常類型的手表機芯均只有25.6MM。它還采用了鈹合金的擺輪,鋼質拋光的擒縱輪和擒縱叉(齒沖面和叉口全部拋光),特級的發條(NIVAFLEX)和特級的遊絲(NIVAROX),就連手表的防震器(INCABLOC)都是特級的。因為那時候每年進口的所有瑞士手表廠家的合同我這裏都有,在合同書的技術明細欄目內,都有明確的標明。那時候瑞士手表的進價壹般只有30-40個瑞士法郎,而當時壹個瑞士法郎只折合人民幣幾毛錢,看來瑞士法郎升值真夠快的。 記得當時在市場最常見的英納格手表,是 160.54.02、160.54.09、160.54.38B等型號,都是男表,售價185元。把它歸為四類手表,而羅馬、梅花都算三類表,這似乎有點委屈它了。但羅馬、梅花的外觀制作水平應該說比較英納格要細致些。英納格手表當時是“蘿蔔賣快了不洗泥”,外觀殘損率比較高。我印象中表後蓋“戧扣”的特多,主要是羅扣毛刺多,我在的單位給他們做過大量的返修工作,為此英納格手表還送過我們壹臺電動開關表的大設備呢。 英納格手表還有二個專利,壹個是它的“星鉆”(STAR JEWELS)其實就是在機芯的跨輪的軸改用剛玉的柱形鉆,沒什麽實際意義,而最重要的主夾板的中心眼位置它卻不加鉆!以至於日後的磨損問題都出在那裏。瑞士人特喜歡以專利多為榮耀,以建廠時間長為自豪,看來,“星鉆”(STAR JEWELS)不過是個噱頭而已。另壹個專利是它的止油處理(STOP-OIL),也叫“防油擴散處理”,通常是做在鉆眼或蓋眼的非工作面上,實際是壹種硬脂酸的物質。它有憎油性,油在其上面有如水在荷葉上壹般,呆不住。中國式的手表洗油,常常動用“軟木頭簽”來擰鉆機芯的鉆眼,這麽壹來,(STOP-OIL)處理層就全沒有了。 妳看看英納格手表的介紹,對照壹下,以後我再回答現在市場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