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作為美術教育,我們不僅要傳播美術文化,而且同樣要註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首先應註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理論研究指出:“所謂創新思維。是學生在創新學習活動中應該具有的思維方式,包括思維的獨特性、流暢性、敏銳性等。”形象思維又是發散思維的基礎,發散思維所具有的變通性、流暢性、獨特性特征是創造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培養創新思維就是要使思維具有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力、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五個特征。具有這五個特征的創新思維能使學生更順利地解決對他們來說的新問題,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識,並能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更輕松、更順利。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創新思維可以說是構建整個創新活動的智能結構的關鍵,是創新力的核心。
壹、創設情境,挖掘創新
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挖掘學生的潛力、開發學生智力和創新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年齡特征的情意和認知相適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
在高中壹年級《美術作品的藝術形象》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藝術形象”這個概念,我先後在大屏幕上播放詩《靜夜思》、曲《春江花月夜》、畫《星夜》三種不同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聯想感受作品中的情境,在優美的情境中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時候我提出問題:這三種藝術作品塑造了什麽形象?並分組討論,學生通過觀察,傾聽,對比,討論各抒己見,雖然答案不盡相同,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並能大膽的表現,標新立異。
此外教師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及周圍社區的自然資源,讓學生走出課堂,從視覺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讓學生大膽地從自然中、從生活中去索取素材,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也減輕了課業壓力,愉悅了心情,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啟發創新思維
現代信息技術為美術課提供大量的開放性的信息資源,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動腦又動手,多種感官並用。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從客觀物象到藝術表現的過程和規律,特別在欣賞色彩構成作品、印象派繪畫、抽象繪畫作品和現代繪畫作品時都有很大的啟發性。例如,在欣賞抽象繪畫時,學生不易理解現實與抽象的聯系,認為抽象繪畫很神秘,不可理解。這時如果將壹幅秋意濃濃的彩色風景照片(有金黃的稻田、紅色的楓葉、橙紅的橘子、褐綠色的葉片的照片),在電腦裏用Photoshop中的“馬賽克效果”處理後,這壹幅秋意很濃的彩色風景照片就變成了以紅色、褐綠色和金黃色的幾何色塊為主的壹幅抽象構圖,它沒有了具象,只有壹種“秋”的感覺。這樣,學生對抽象繪畫的感悟和理解就容易多了:“其實,抽象畫也是‘有感而畫’的”。這樣,學生們在對蒙德裏安的《百老會的爵士音樂》、康定斯基的《圓之舞》等抽象繪畫的欣賞過程中,就能逐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符號,感受到節奏的美、色彩的美和構成的美,啟發了學生創造性的想象思維。
三、評價拓展,鼓勵和促進創新
評價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勞動成果有正確的認識,通過適當的評價,學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優點,了解自己的不足,對以後的創作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壹)組織學生自評、互評
學生自評就是學生對自己在學習實踐過程的收獲和成果進行評價,向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的學習收獲、創作意圖。
學生互評是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可以在同桌間、小組間或全班之間。以學生自身的眼光來評判他們自己的學習表現和創造成果,促進人人參與,提高學習效率。
(二)多元化的激勵評價
積極的評價會激起學生對探究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沖動。增強信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壹輪的探究與創造中去。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著眼於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應是全面的和個性化的。
全面的評價就是從各角度去評價學生,積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比如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方面。從操作技能、標新立異方面,從合作精神、交流表達能力方面,不僅僅評價學習結果,更註重評價學習過程。像“這幅畫妳分析的很好。”“妳畫的線條很美。”“顏色搭配的很漂亮!”等評語,教師應在教學中隨機運用。
個性化就是肯定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方式方法,保護學生的創造成果,註重對學生個體縱向發展的評價。
情境激趣、探究釋疑、表現發揮、評價拓展是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情境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導線貫穿始終。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在創作美術作品時表現出來,在教學的其他環節也通過討論、發言的形式展露出來。而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更應貫徹到整個教學的方方面面。在美術課的實際教學中,目的在於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去探究,給予他們表現自我的空間,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創新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