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梁龍舞中的魚躍龍門屬於什麽舞
銅梁龍舞中的魚躍龍門屬於彩燈舞。
擴展資料:
龍舞(銅梁龍舞),重慶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銅梁龍舞是流傳於重慶市銅梁區境內的壹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舞蹈藝術形式。它興起於明,鼎盛於清。
銅梁龍舞包括龍燈舞和彩燈舞兩大系列。龍燈舞主要包括大蠕龍、火龍等十個品種,其中以大蠕龍最有特色;彩燈舞主要包括魚躍龍門、泥鰍吃湯圓等十二個品種。
銅梁龍舞有與民俗活動緊密相連、套路豐富、動律諧趣,伴奏音樂獨特,道具構思巧妙,造型誇張,服飾儉樸大方,舞者參舞自由,退舞方便,群眾參與性強。
銅梁龍舞的發展經過了火龍、正龍、肉龍三個階段。早期的火龍用繩索、竹簍連接頭尾,舞龍時龍身施放煙火,氣氛熱烈,場面活躍,但火龍有軀無肉,龍形象欠佳。
中期的正龍頭大頸長,以簍作節,節內點燈以代煙火,舞玩時龍首高昂,燈火蜿蜒,景象壯觀,但龍體態不全,身軀仍少真實感。
最後形成的肉龍,以彩繪紙黏糊龍身,龍體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時頭尾擺動靈活,軀體伸縮自如,內部盞盞燈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龍身,熠熠生輝,美觀動人。由於肉龍體態長大,舞玩時形如蠕動,故又稱“蠕龍”。
近代,銅梁龍又在傳統肉龍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集獅頭、鹿角、蝦腿、鱷魚嘴、烏龜頸、蛇身、魚鱗、蜃腹、魚脊、虎掌、鷹爪、金魚尾於龍壹身,且將傳統閉口龍改制為張口龍,龍口內加做龍舌與口寶。新創的銅梁龍英姿勃發,神威賁張,大有吞雲吐霧、氣奪天地之概。
大龍在豐富套路變化中,還同時采用了遊、滾、翻、穿、繞、盤、騰、躍等多種技法,相互穿插運用,對龍的翻騰飛舞動勢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