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留學生:在逐漸封閉的美國,是走還是留

留學生:在逐漸封閉的美國,是走還是留

現在很多對於留學生的問題都制定了很多政策。為了更好地讓留學生能夠接受更多的本土教育,留學總是會制定很多規則。

2017年3月,當中國留學(課程)生胡征看到美國出臺新的針對中東六國的新版旅行禁令時,他的反應依然是憤怒。

“從七國減掉壹國有什麽差別?”他說。在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6日新簽訂的行政令中,美國將在120天內暫停所有難民入境,在90天內暫停中東六國公民入境。從原有名單中被移除的是伊拉克,擁有美國綠卡、簽證的人員也被豁免。

盡管禁令僅針對中東,但對胡征這樣的中國留學生而言,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國社會的爭議和分裂同樣影響著這些正在困惑而好奇地觀察這座超級大國的年輕人:自稱為“大熔爐”的美國是否正在走向封閉?部分美國人的排外情緒又是否會幹擾中國學生的學習生活?

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16年門戶開放報告》,2015-2016學年在美國高等教育機構註冊的中國學生人數近33萬人,中國在留美學生輸出國中連續七年保持,占國際學生總數的31.5%。

哈佛大學亞洲校友會主席、留學知識***享平臺“問校友”創始人孫玉紅日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在她接觸的中國學生和家長中,確實存在對留美前景的擔憂,尤其是現在已經留學的學生承擔著更大的壓力。

分裂

媒體通常把特朗普當選解讀為精英與草根、城市與鄉村的割裂。而在中國留學生內部,特朗普時代同樣給這個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群體帶來了矛盾。

分裂首先來自價值觀的差異。在胡征周圍,就有中國同學不明白為什麽特朗普明明沒有針對華人華裔,胡征還要為那些遭受歧視的拉美裔、中東裔的外國人操心。

胡征則持有另壹種觀點:“人不能等到被當頭壹棒打下來以後覺得痛了,才開始有反應。”

而當華人權益受到威脅時,中國學生更有可能團結起來。大選結束後不久,胡征的中國同學中甚至有人在紐約地鐵上被辱罵。關註國際關系的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封楚誠則提到了哥大近期的“撕”事件。中國農歷新年期間,有不少哥大的中國留學生發現,宿舍門牌上寫有中文拼音的名字被有意撕毀。中國學生為此錄制視頻,反擊排外主義。

“以前在‘政治正確’的大環境下,有些人的種族主義被壓抑,現在則被釋放了出來。留學生可能會覺得,周圍以前從沒見過這麽多保守的人。”封楚誠說。

人生規劃的分歧同樣會造成分裂。胡征希望在美國長期生活,美國社會發生的變化和他未來的人生息息相關。

然而,他的不少中國同學出於人身安全考慮,選擇不去參加反特朗普的遊行。他們有些人不打算畢業後留在美國,對美國政治並沒有太多參與感。

在華盛頓讀國際關系的王亞瑟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有的留學生抱以看客的心態,厭倦了希拉裏們的精英政治,希望看看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和各省市會是什麽樣。”

工作簽證問題則是最切實的分歧點。在2016年11月的壹期廣播節目上,特朗普曾表示,應該鼓勵高素質的亞洲科技人才來到美國。但他的幕後“軍師”、現在擔任白宮首席戰略師的班農則直率地說道,他的立場比特朗普更偏右,對矽谷的亞洲高管太多表示不滿。立場“極右”的班農會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還是未知數。

2017年3月2日,民主黨和***和黨眾議員***同提出議案,呼籲改革H1B簽證,並要求企業盡力優先雇傭美國籍員工。盡管奧巴馬政府時期也有議員提出過這樣的議案,但美國媒體分析稱,由於特朗普總體采取“美國優先”的政策,這份議案如今更有可能被通過。

封楚誠認為,留學的文科生大都反對特朗普,傾向支持的則主要是可能從移民政策中獲益的“碼農”(指從事IT行業的職員)。

不過,讀計算機、現已在波士頓工作的韋寧還是放不下心。看到特朗普次“限穆令”無差別地限制任何、持有簽證甚至綠卡的中東旅客入境,他發現,自己的仍然不算是“鐵飯碗”。他認為,即使是如今新的“限穆令”也不能掩蓋特朗普政府排外的意圖,如果未來找到了法律漏洞,還有可能收緊政策。

大局

韋寧關註的不只是移民政策的變化。“如果特朗普壹再向南海施壓……”遙遠的西太平洋局勢仍然牽動著這顆在美國東海岸的中國心。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2月28日在《人民日報》發表的中美《上海公報》45周年紀念文章中,提到了中美不斷擴大的民間交往,留學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在美國社會發生重大變局、中美兩國互相試探的背景下,留學生們的經歷構成了中美關系的日常體驗。

封楚誠眼中的中美關系充滿了不確定性。特朗普當選後在臺灣問題上的反復仍令他記憶猶新,不按常理出牌的總統、缺乏中國導師的團隊,都使他對美國新政府是否能成熟地處理中美關系產生了懷疑。

美國國際公***廣播電臺(PRI)2月22日報道稱,波士頓大學的國際項目副教務長威利斯·王(Willis

Wang)表示,特朗普在對華貿易方面的言論造成了許多大學管理者的焦慮。因為許多中國學生是自費留學,他們給美國大學帶來了大額收入,壹旦留學人數減少,可能會影響大學的經費來源。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中國留美學生在2015年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14.3億美元,其中包括學費和其他生活開支。

奧巴馬時期的財政部官員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高等教育是美國對中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壹,如果中美發生貿易沖突,特朗普拒絕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並不是沒有可能。

“中美關系太微妙了,美國可能是妳的第二個家,但妳還是不能數典忘祖。”胡征感到自己身處兩難。而在面臨兩國爭議話題時,他選擇屏蔽“負能量”,不讓政治影響學習生活。

就讀於某常春藤聯盟大學的大四學生戴峰和他身邊的中國同學也很少提及中美關系問題,更多的是和美國同學壹起關註特朗普對美國國內政治的影響,融入到自由派的校園文化中。

由於2016-2017年大學申請季早在美國大選前就已開始,特朗普當選對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影響目前可能還不大。從事留學行業的孫玉紅表示,在她身邊有留學意向的學生和家長中,留學美國的熱情完全沒有減弱。

據跨國教育公司Hotcourses2016年12月發布的數據,在針對來自130個2700名學生的調查中,64%的學生仍認為美國是他們優先考慮的留學目的地。在參加這項調查的中國學生裏,有30%的人表示自己在特朗普當選後肯定願意去美國留學,有25%認為比以前更不願去美國留學。

理解

在美國的政治中心學國際政治,王亞瑟把特朗普時代視為壹個寶貴的機會。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支持特朗普?為什麽美國大部分文化精英都預測錯誤?這些困擾著美國媒體和知識界的問題成了他的新課題。

“走出校園舒適圈,走進農村豬羊圈。”他打趣地說,“我們意識到要多了解不同人的想法,不能老是活在自己的圈子裏。”

就讀名校的戴峰也珍惜這壹學習的契機。特朗普當選後,自由派為主的校園陷入震驚,甚至是與美國研究毫無關系的東南亞人類學教授,都在課上花了大量時間和同學們討論大選。而無論是學者開設的歷史、哲學、法律課,還是美國前高官教授的政治課,都會主動將學習內容和時事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特朗普的崛起。

胡征不太喜歡教授們在上課時多談政治。“這對學習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他認為,特朗普的各種表態總會引起軒然大波,壞了師生們上課的心情,影響了教學質量。

但他也在關註新聞時了解了自己此前在校園裏從未接觸過的“另壹個美國”:他註意到特朗普器重的顧問班農創辦的Breitbart新聞網站,這個不被主流媒體尊重的極右網站在2016年大選中異軍突起,為特朗普團結了大量支持者。

他也開始研究特朗普任命的教育部長德沃斯的政策。身為富豪慈善家的德沃斯是***和黨“大金主”,此前並沒有教育行業經驗,也沒有接觸過公立學校。她對公立學校的改革主張遭到了不少民主黨人的詬病。胡征擔心,德沃斯的改革可能會影響公立學校的教學,影響中國留學生身邊美國本土學生的質量。

作為理科生的韋寧同樣註意到了以前很少關註的美國保守主義者,尤其是他幾乎接觸不到的中西部白人藍領階層。特朗普在競選中保證將滿足他們的訴求,從外國奪回美國人的工作崗位。但在當前的國際貿易體系下,特朗普怎麽做才能兌現承諾呢?韋寧又思考起各省市大勢來。

去留

美國對中國學生還有吸引力嗎?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國社會的動蕩使“去還是留”這個留學生的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胡征的選擇不多,因為他對家人隱藏了壹個巨大的秘密:他不是異性戀,不願和女性結婚生子。采訪中,當被問及是否已在國內“出櫃”時,胡征沒有說話,轉而在微信上打字告訴記者說,他母親在家,不便出聲回答。

因為希望在美國長住,他更關註的是美國政治的未來,和美國朋友壹起參加遊行,向支持的自由派組織捐款,希望特朗普任期的四年可以“趕快過去”。

而更多中國學生則在去留之間舉棋不定。封楚誠說,他和身邊不少朋友都處於觀望的狀態。雖然他比較擔心特朗普政府的長期政策,但認為短期內還不至於恐慌,因為美國的媒體和法院目前還能起到制衡總統的作用。

戴峰考慮得則比較實際,畢業後是工作還是深造、留美還是回國,更多的還是取決於是否能申請到理想的機會、是否能獲得工作簽證。

但大環境的變化確實可能影響留學生的抉擇。“當美國不再是各省市大國、國際影響力減弱,留學生還會想待在美國嗎?”已在美國有了穩定工作的韋寧說。他認為,如果特朗普要通過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來兌現“美國”的競選承諾,美國的國際“軟實力”便會下降。

王亞瑟也坦率地說:“如果美國的大環境變了,不再那麽包容、有吸引力了,而國內又有很多好機會,也許就會有更多海歸。”

《人民日報》海外版2月28日報道稱,中國將迎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1978年-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04.21萬人,221.86萬人選擇學成回國。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2015年中國留學回國人數達40.91萬,較2014年增幅為12.14%。

據中國與各地化智庫發布的《2016年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海歸選擇回國就業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與文化因素的影響”,占43.7%。隨後分別是“國內整體經濟前景好,政治穩定”,“國外形勢不利於外國學生就業”。

“美國是壹個規則社會,中國學生在留美期間遵守社會規則,不僅對學業有幫助,也可以幫助他們尊重競爭法則、提高自身實力,這些都非常重要。”孫玉紅給出了經驗之談,“擔心是沒有用的。只要是人才,全各省市都會來找妳,用政策來吸引妳。”

留學只有制定壹個適合留學生們的政策,對於吸引更多留學生有非常大的好處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