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正的詞語
正襟危坐
[ zhèng jīn wēi zuò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壹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壹本正經
[ yī běn zhèng jīng ]原指壹部合乎道德規範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真正
[ zhēn zhèng ]1.名實完全相符。 2.確實;的確。
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原指明白不偏邪。 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正確
[ zhèng què ]符合事實、道理或標準。
嚴正
[ yán zhèng ]1.嚴肅正直;嚴肅正當。 2.措辭嚴厲。
正直
[ zhèng zhí ]公正剛直。
義正辭嚴
[ yì zhèng cí yán ]義:道理;辭:言辭。 理由正當充足,措詞嚴正有力。
端正
[ duān zhèng ]1.姿勢挺直。 2.在形式上、結構上或安排上協調相稱的。 3.端正思想。 4.正派;正確。
修正
[ xiū zhèng ]1.遵行正道。亦指遵行正道的人。 2.改正,修改使正確。
改邪歸正
[ gǎi xié guī zhèng ]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 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正義
[ zhèng yì ]1.公正的、正當的道理。 2.正確的含義,古時多用做書名,如《五經正義》。 3.公道的、有利於人民的。
公正
[ gōng zhèng ]1.公平正直。 2.正義、公平。
改正
[ gǎi zhèng ]糾正錯誤。
純正
[ chún zhèng ]純粹;不攙雜其他成分。
正當
[ zhèng dāng ]正處在(某個時期或階段):~春耕之時。
[ zhèng dàng ]1.合理合法的。 2.(人品)端正。
剛正
[ gāng zhèng ]為人剛強正直。
更正
[ gēng zhèng ]1.改正已發表的談話或文章中的有關內容或字句上的錯誤。 2.特指改正聲明。
名正言順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矯枉過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矯:扭轉;枉:彎曲。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壹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正大堂煌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 ]猶言堂堂正正。亦作“正大堂皇”。
正直無私
[ zhèng zhí wú sī ]為人做事很正直,沒有任何私心。
守正不阿
[ shǒu zhèng bù ē ]正:公正;阿:偏袒。 處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講情面。
正派
[ zhèng pài ]1.作風規矩、嚴肅;符合道德規範。 2.宗族的嫡系;正統。
義正詞嚴
[ yì zhèng cí yán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正視繩行
[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謂言行正直。
正途
[ zhèng tú ]1.正道;正路。 2.科舉時代以通過科舉考試選擇而做官為正途。
矯正
[ jiǎo zhèng ]糾正;改正。
正本
[ zhèng běn ]1.備有副本的圖書,別於副本的稱正本。 2.文書或文件的正式的壹份。 3.從根本上進行整頓。 4.夠本兒。
正面
[ zhèng miàn ]1.主要的壹面。 2.東西主要使用的壹面。 3.好的、積極的壹面。
撥亂反正
[ bō luàn fǎn zhèng ]撥:治理;亂:指亂世;反:通“返”,回復。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正言厲色
[ zhèng yán lì sè ]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 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正午
[ zhèng wǔ ]中午十二點。
平正
[ píng zheng ]1.不歪斜。 2.公平正直。
校正
[ jiào zhèng ]進行校對,加以改正。
厘正
[ lí zhèng ]改正;訂正。 後也用作請人評定詩文書畫的敬辭。
明公正道
[ míng gōng zhèng dào ]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氣”。
正值
[ zhèng zhí ]適逢。
不務正業
[ bù wù zhèng yè ]務:從事。指丟下本職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堂堂正正
[ 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