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吊燈
最初吊燈用的是節能燈,光線微弱。夜晚在餐桌上看書,影響閱讀的視線。於是,決定把節能燈更換成歐普3W的LED燈。
換LED燈時,看了詳細說明。壹只3W LED燈泡亮度,類似於20W白熾燈。我想,三只3W LED合在壹起相當於60W白熾燈的光線。
事實上,經過很長壹段時間運用,3W LED燈並沒有增加了特別的光線亮度。夜晚,吊燈下閱讀還是和以前的感受相似無比。
因為,家裏沒有書房,深夜睡眠間臺燈下閱讀,黑暗中臺燈明亮的光線像噴薄的朝陽,影響另壹伴睡眠呢。
為了避免如此尷尬狀態,左尋思右尋思如何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如何改裝現有的吊燈?這個問題在我腦海裏盤旋壹段時間,沒有出現好方案的跡象。
“改裝餐廳吊燈?對,改裝吊燈!”有壹天,靠在沙發裏凝視著餐廳吊燈(沙發緊挨著餐廳吊燈),從天花板吊燈固定基座掃視了壹圈,發現吊燈線有點短。
吊燈球形玻璃離餐桌桌面好長,球形玻璃燈罩,但不聚集光源,讓光線聚集照射餐桌。所以,坐在椅子上,夜裏餐桌桌面光線不夠明亮。
忽然腦海裏浮現改裝的念頭,需要改變吊燈,讓夜裏光線明亮起來。“如何改裝?”思考了壹會兒,不如讓球形玻璃離桌面近壹點,這樣桌面光線明亮了嗎?
也就是說,把超短的吊燈線加長,改裝成長線吊燈。光線微弱的問題不就改善了嗎?好辦法!
改裝吊燈的關鍵在於吊燈線。如果解決了吊燈線,問題也就解決了。
究竟延長多少吊燈線?換句話說,球形玻璃燈罩離餐桌桌面多少距離合適?
在肯德基,宜家用過餐,發現這兩家西式快餐餐桌上的吊燈大多數離餐桌桌面近。具體保持多少距離合適?這個心裏也沒有概念。
搜索了關於照明設計有關問題,照明設計師建議吊燈高度與餐桌桌面保持在70㎝~80㎝合適。
於是,我登上餐桌測量了最低的玻璃燈罩邊緣離桌面是120㎝。原來,吊燈離桌面有120㎝,比照明設計師的建議還要高50㎝以上。
三組球形玻璃測量數據:
A.120㎝
B.126㎝
C.134㎝
需要延長多少吊燈線?
吊燈 間距70㎝ 延長線
A ? 間距70㎝ 50㎝
B ? 間距70㎝ 56㎝
C ? 間距70㎝ 64㎝
吊燈 間距80㎝ 延長線 ? 更換線
A ? 間距80㎝ 40㎝ ? 7㎝
B ? 間距80㎝ 46㎝ ? 13㎝
C ? 間距80㎝ 54㎝ ? 21㎝
天花板至餐桌桌面 184㎝(不含吊燈固定圓盤2㎝)
最低球形玻璃燈罩間距75㎝,每個燈實際長度:
A,107㎝
B.101㎝
C.93㎝
改裝吊燈關鍵點問題:如何尋找到適合的吊燈線?
原裝吊燈線是透明的圓線,想要找到原裝透明圓線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到小區周圍幾家五金裝飾店問問。
電源線有,主要用於家裝線路改造,大都是扁平兩股電源線。有圓形電纜線,直徑很大,不能用於照明電源。
五金裝飾店沒有我想要的類似規格吊燈線,怎麽辦?
於是,從線下轉到線上尋找,有問題就有答案。說的壹點沒錯,當心裏有問題時,也許不能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壹步壹步引導自己踏上尋找答案的路上。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心裏所要的答案浮現在眼前。
可以說,解決問題最好的前提是提出問題,並因此持續地思考問題。所要的答案,也許隨著時間推移,在不註意的剎那,浮現在眼前。
這就是問題的魅力!
也就幾分鐘時間,線上找到我所要的吊燈線,每壹根長度1米,正是符合我的要求。吊燈線有好幾種顏色,我毅然果斷地選擇黑色。
因為,餐廳墻壁是白色。圓形玻璃燈罩是透明的,黑色吊燈線與白色墻壁形成強烈的對比。
吊燈還存在壹個問題,三個燈頭中有壹個燈頭接觸不良,打開吊燈有時亮起來,有時不亮。
本來燈源光線有些微弱,有壹個不亮的話,整體光線更加微弱。在吊燈下閱讀更加讓人心裏難受。
這就是我想要改裝餐廳的重要原因。
用時五小時,推上電器控制櫃中的照明開關,測試中的三個球燈壹個閃亮了壹下,隨即“啪”的壹聲,熄滅了。原來,電路短路了!
首次改裝吊燈失敗!我仔細想了想,主要在於更換延長線時,裁掉原有的透明圓線,保留燈頭。燈頭與新的延長線鏈接,操作難度系數很大。
因為,鏈接的空間狹窄,不好用力把剝好的銅絲固定在燈頭兩個接口上。而且,燈頭兩個接口離的又靠近。
把燈頭再鏈接到吊燈金屬柱,扭轉好幾圈,很可能導致燈頭上兩個接線碰到壹起。打開照明開關,導致短路跳閘。
下壹步需要更換新的燈頭,才能改裝!期待下壹次改裝!
兩天後新買的燈頭到了,全部換掉原來短褲燃燒的燈頭。
經過壹番詳細思考,換掉原來吊燈金屬裝飾,改裝成宜家簡約照明風格。打開開關,吊燈亮啦!
歷時壹周7天時間,經歷壹次短路燃燒失敗,用了6根吊燈延長線,6個燈頭(壞了3個),換掉原吊燈金屬裝飾3個,換掉3個原燈頭。
改裝完成!
如果想要完成壹件事,只要想著,給自己提出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努力思考和行動。
總有壹天能做到!這就是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魅力!
20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