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崗位是什麽意思
“蘿蔔坑”崗位顧名思義,就是壹個蘿蔔壹個坑,壹個單位只招聘壹名學生。這個崗位通常不錯,能吸引很多學生報名。
為了不浪費學生和崗位人員的時間,壹般這種崗位會設置的條件很多。比如對學生的專業,經歷或者身高體重等都有要求。這個就可以理解為要求得很精準,就好像是為某個人量身定做的壹樣。這樣的崗位同學們就不要報考了,即使待遇再誘人,也不用去浪費自己的時間。
就算學生很巧合,真的和這個條件都相符,錄取的幾率也不高。對著這樣的“蘿蔔坑”崗位,同學們更多的是聽說,實際見到的不多,因為這種崗位不會進場招聘。
原因分析
專家分析認為,近期發現的多起“蘿蔔招聘”事件,當地黨委政府雖然都做了事後補救和處置,但是最要緊的是問責到底、問責到人。重新招聘等做法不能成為“免責擋箭牌”,更不能是“問責障眼法”。
其壹,到底向誰問責?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行政法學專家鄒榮舉例說,在冷水江市的“在讀學生進事業編制”事件中,直接操辦的市編辦等單位工作人員固然有責任,而且紀檢、監察部門已經在依法依規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但是,作出親筆批示的市委、市政府領導是否也是違反了規章制度,是否也是“相關責任人員”?
其二,“推倒重來”是否掩蓋責任?鄒榮表示,在多起“蘿蔔招聘”事件中,事情壹旦被曝光,相關責任部門就傾向於取消原先已經進行的招聘,更改規則後從頭再來。
“但是他們有沒有考慮過,也有壹部分寒門子弟是通過正當途徑應考,千辛萬苦通過了筆試的,讓他們也‘陪綁’‘吃藥’,這合適嗎?”鄒榮說,“‘推倒重來’千萬不能成為障眼法,把前面的‘暗箱操作’也都壹筆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