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道(王首道回憶錄)主要經歷
王首道的主要貢獻
投身農民運動
壹、投身農民運動,參與創建、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實踐中探索中國革命的道路。
1926年,王壹分進入毛澤東開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四期。同年9月結業回湘,受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和中***湖南區委的派遣,以湖南省黨部農民運動特派員身份,到祁陽開展工作。王壹分到祁陽後,立即著手了解祁陽各方面的情況,除結識自己的同誌和壹些基層幹部外,還分析了國民黨縣黨部和縣政府領導成員的政治態度。不久,王壹分就接替了中***祁陽縣特別支部書記職務。
為了擴大影響,迅速抱起農民運動熱潮,王壹分比照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模式,於1927年1-2月,在縣城模範小學裏面開辦了壹個黨務訓練所,以培訓黨政農工青婦工作幹部。訓練所有學員200來人,教職員17人,開設了13門劉禹,講孫文主義,也講馬列主義,還有軍事、唱歌、演講等基本訓練。王壹分和時任祁陽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的雷晉乾,也經常抽時間去上課。同時,王壹分還秘密發展了龍傑、於定邦、陳祖琳、費劍雄、傅穆、何鎮南、鄧國光、黃莞、彭樹筱等九名***產黨員,壯大了黨的組織。同年3月,組織上又從湖南大學抽調李鎮球回祁陽,接替中***祁陽特別支部書記職務,王壹分於是專心從事農運工作。正在這時,國民黨湖南省黨部頒布了《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祁陽縣經過壹段時間醞釀,成立了懲治土豪劣紳特別法庭,在縣政府掛牌辦公,由縣長劉鵬年、縣農協委員長雷晉乾、縣黨部常務委員蔣毓華三人輪流執掌庭長。針對這種形勢,王壹分、雷晉乾、蔣毓華等人研究,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鎮壓土豪劣紳,以便進壹步發動群眾。為此,王壹分再次來到西鄉,經與區農會商量,打算三天後召開大會,把當地大惡霸劉梅軒先在村裏進行批鬥,然後再送縣裏法辦。不料第二天走漏了風聲,劉梅軒逃走。最後,將批鬥大會變成了控訴劉梅軒罪行的大會和西鄉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並將劉梅軒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通過控訴劉梅軒罪行和成立農民協會,打響了祁陽縣農民運動第壹炮,推動了全縣農民運動的開展。接著,王壹分等人又將鬥爭矛頭指向東鄉豪紳蔣衍。蔣衍是多年團總,手裏有武裝團丁,在當地作威作福,老百姓恨之入骨。由於他過去同官府勾結很緊,又是現任縣長劉鵬年的同學,為防止蔣衍逃走,王壹分等人進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將蔣衍抓獲。蔣衍被抓獲後,東鄉農民從四面八方擁來,有的人拿著紅纓槍,有的拿著棍棒,形成數千人的押解隊伍,步行壹百多華裏,將蔣衍押解到祁陽縣城。祁陽縣城頓時沸騰起來了。當天下午三點,審判蔣衍的特別法庭開庭了。縣農會委員長雷晉乾擔任庭長,根據區農會的控訴和有關證人作證,當庭核實了蔣衍的罪行,決定判處死刑,準備提交縣農協召開群眾大會宣判後,立即執行。
正在這時,卻出現了意外情況,蔣衍的老婆帶著二十多名家屬,手裏拿著狀子喊冤。原來,當東鄉農民群眾押走蔣衍後,蔣衍的老婆也跟著進了城,找到縣長劉鵬年的父親討主意,劉鵬年的父親暗示他們到法庭上喊冤。當時,劉鵬年就坐在雷晉乾的左邊。開始時,劉鵬年壹聲不吭。當看到蔣衍的家屬喊冤時,他馬上裝模作樣地說:“我看我們特別法庭判決以後,應該報請省政府核批,才能執行。現在先把人關押起來吧。”王壹分當時在下邊,聽到劉鵬年這樣說,明白他是企圖暗中保護蔣衍。由於這次開庭是祁陽縣第壹次利用合法形式來和土豪劣紳作鬥爭,如果對作惡多端、血債累累的蔣衍都無法制裁,將影響整個祁陽縣農民運動的開展。於是,王壹分馬上寫了個紙條“拖延時間,我找人去”,著人送給雷晉乾。雷晉乾走後,雷晉乾在蔣毓華的配合下,同劉鵬年展開爭論,認為不需要報批。過了不久,王壹分把正在縣裏學習的黨訓班二百我名學員帶到法庭。群眾看到來了援軍,壹致高喊:“立即處決惡霸蔣衍!”但是,劉鵬年仍然不肯松口。由於僵持不下,王壹分等人同意劉鵬年向省政府請示,雷晉等人同時向省農民協會請示。第二天,省農協的電報批示來了,同意祁陽縣群眾的要求和縣特別法庭的判決。聽到這壹消息,在場的幾千名群眾歡呼不斷。劉鵬年看完電報,又看到幾千名圍在縣政府門口的農民,迫於壓力,只好親自宣布執行特別法庭的判決,在縣城的王府坪,將蔣衍當場槍斃了。群眾看到蔣衍伏法,整個縣城歡聲雷動。從此,祁陽縣農會的威信更高了,全縣的農民運動也蓬勃開展起來了。不久,西區三官塘的惡霸唐月如被處決。四月間,歸陽大土豪李浩被東區九洲農民抓住,李家糾集幾十名打手前來搶人。在爭搶過程中,李浩被打死。原縣議會副議長郭子安號稱南霸天,壹聽風聲不好,連夜逃跑了。縣農會在縣城召開了三萬人的控訴大會。這樣壹來,其余各區的土豪劣紳聞風喪膽,紛紛外逃。延續幾千的封建統治,在鄉村中被農民擊潰了,壹切權力歸農會。根據祁陽縣的大好形勢和工作需要,中***祁陽特別支部決定在馬克思誕辰紀念大會上,公開王壹分和時任縣農會會員廖康國的***產黨員身份。當他們的***產黨員身份公開後,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呼。
然而,由於蔣介石“四壹二”反革命政變和長沙“馬日事變”的影響,零陵駐軍團長王德光發動了“宥日事變”,大肆逮捕屠殺***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得到這壹情況後,王壹分立即找來雷晉乾、蔣毓華等人研究對策。考慮到王壹分的***產黨員身份已經公開,大家壹致建議王壹分先行躲避。王壹分從祁陽龍山(原中***祁陽縣委、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後面跳墻而走,就近跑到了離縣城十多裏地的二區農會所在地龍口源。由於附近的龍潭沖村子小,只有幾戶人家,交通閉塞,來往人少,於是王壹分等人決定先到那裏躲壹躲。臨行前,王壹分又叫區農會的同誌設法派人打聽雷晉乾、蔣毓華等人的情況。就在當天晚上,派出打聽消息的人回來說,雷晉乾等人已經被害了。眼看形勢越來越緊張,困在這個小山沖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王壹分同另外兩名農會幹部轉移到東安白牙市。過了不久,他們又轉移到東安橫塘壹位可靠的老鄉家裏,並在那時住了壹個多月。
祁陽是王首道正式參加革命工作的第壹站。王首道也對祁陽人民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全國解放後,王首道任中***湖南省委第壹副書記兼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1年10月,時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王首道,重返大革命時期戰鬥過的祁陽視察,並為死難戰友撰寫挽聯。他在自己的回憶錄《最初的實踐》中寫道:在祁陽是我第壹次正式參加革命工作。雖只是短暫的壹年時間,但是給予我的印象卻是十分深刻的。在這期間,我趕上了中國革命出現的第壹次高潮,也遇到了相當殘酷的白色恐怖的革命低潮。正好象工人師傅把壹塊鋼淬火壹樣,既經受了白熱化的爐火,又頃刻間沈浸到冰冷的水中,這無疑是對每壹個革命者的嚴峻考驗。直到六十年後的今天,我仍然由衷地感激祁陽的革命戰友和廣大革命群眾。正是由於他們曾經發揮出來的無比高漲的革命熱情,影響了我,教育了我。
從1937年6月起,王首道同誌擔任中***中央秘書長等職務,負責中央機關經常性的秘書工作和機關事務管理工作,為中央領導服務。1940年,他擔任中***中央直屬機關生產節約運動委員會主任,組織中直機關開展大生產運動,創造了顯著的成績。
領導開展武裝革命鬥爭
二、領導開展武裝革命鬥爭,探索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創造了八路軍南下支隊征戰兩萬余裏的奇跡。
王首道同誌是壹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他比較早地認識到開展武裝鬥爭的重要性。1928年春,領導組建了湖南瀏東遊擊隊。在湘贛蘇區,他領導擴大紅軍的工作,配合中央紅軍開展反“圍剿”鬥爭。長征途中,任軍委第壹縱隊政治部主任。
黨中央到達陜北後,決定組織紅軍西征。王首道同誌擔任紅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他以黨的建設為中心環節,大力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部隊的政治素質和戰鬥能力,創造了部隊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
1944年秋冬之際,黨中央決定以八路軍第120師359旅壹部組成“南下支隊”,創建新的抗日根據地。王首道同誌主動請纓,要求到最艱苦的抗戰前線去,被中央任命為南下支隊的政治委員和
軍政委員會書記。後來,還曾擔任湘鄂贛軍區政治委員、湘鄂贛邊區臨時黨委書記。他堅決貫徹中央意圖,在配合王震司令員行使軍事指揮權的同時,積極開展部隊黨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廣大戰士牢記黨中央的囑托,英勇作戰,遵守紀律,做好群眾工作。這支英雄部隊在兩年時間內,跋涉轉戰兩萬余裏,浴血苦戰壹百余次,譜寫了壹部英雄主義的史詩。毛澤東同誌後來將這壹壯舉稱之為“第二次長征”。
參與領導生產建設
三、參與領導東北解放區的財經工作和生產建設,有力配合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開展。
1945年,王首道同誌被黨的七大選舉為中央候補委員。隨後,任中***中央中原局常委、中原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勝利後,黨中央派出大批幹部前往東北,著力建設鞏固的東北根據地。1946年4月,王首道同誌任軍事調處執行部沈陽二十七執行小組中***代表。7月前往哈爾濱,先後擔任東北行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主任,經濟委員會主任、工業部部長。同時擔任中***中央東北局委員、東北局財經辦事處主任、東北局財經委員會委員等職。他參與組建財政和生產管理機構,逐步統壹財政,建立財經制度,整頓財經紀律。同時,開展對外貿易,增加經濟收入,特別是把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作為最根本的工作,並註意團結使用技術人才,正確對待私營工商業。
1948年11月,王首道同誌跟隨陳雲同誌接管沈陽。1949年3月,參加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隨後,隨軍南下,支援新解放地區的工作。擔任湖南省委副書記,具體組織了爭取程潛、陳明仁起義的工作,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積極作用。
王首道同誌壹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不懈奮鬥,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歷史將銘記下他的功績。
參與建設遼沈戰役紀念館
1985年4月29日,中***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沈戰役紀念館的批復》,同意在錦州修建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1986年4月8日,中***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遼沈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組任字198636號),任命中***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王首道為遼沈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委員,直接參與領導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的建設工作。王首道同誌出席了在錦州舉行的遼沈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壹次會議和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奠基典禮。參與審定了建築設計方案、陳列大綱細目、陳列藝術設計方案和《攻克錦州》全景畫創作樣稿,協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等建館工作中的各種重大難題,並曾多次到遼沈戰役紀念館視察,為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落成和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她和戀人分別47年,見面後淚如雨下,當初為何分別呢?
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年代裏面,個人情感有些時候顯得無足輕重,但也正是因為難能可貴,所以在幾十年以後仍然讓人刻骨銘心,其實早年參加革命的人中,有很多人都是因為曾經有***同的理想,所以最後堅持走到壹起的,雖然歷經歲月的變革,時間的推移,這份情感始終都沒有消除過,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壹對兒老紅軍分別近半個世紀的故事。
土地革命時期,雖然在國民黨集團的重兵圍剿下,紅軍的處境壹度艱難,但仍然保持這高昂的鬥誌,有很多有誌青年也都是在這壹時期參加紅軍的,王泉媛就是其中之壹,她本身出生於壹個貧苦人家,本姓歐陽,但因為十幾歲的時候送給了壹戶姓王的人家,因此後來改姓為王,也就是在第二年,王泉媛參加了紅軍。
王泉媛主要是做婦女工作,由於工作出色深受好評,然而身邊也有了不少紅軍戰士的追求,但是在夜晚睡不著輾轉反側的時候,她的內心想的卻是另外壹個人的身影,他就是王首道,王首道參加革命的時候更早,在大革命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等王泉媛參加革命的時候,王首道已經負責組織工作的領導了。
不過兩個人的感情升溫很快,雖然在革命戰爭時期,條件十分辛苦,然而兩個人卻並不在意這些,只可惜由於紅軍遭遇到巨大的挫折,在長征之前,王首道將自己的壹把手槍和子彈交給了王泉媛作為信物,本來按照王泉媛的意思,是給他做壹雙鞋,但是由於部隊開拔很快,因此並沒有送出去,只是大家沒有想到的就是,這雙鞋真正送到王首道手中的時候,已經是47年以後。
王泉媛後來被編入西路軍婦女團團長,遭遇馬家軍集團重兵圍剿,遭遇失敗,王泉媛不幸被俘,歷經磨難後逃出來,由於未能按時回到組織,因而備受質疑,王泉媛只能回到家鄉,而且這壹次他沒有見到那個讓他心心念念的人。
回到家鄉以後,人們大多都不知道他曾經是壹個紅軍女團長,王泉媛基本上平安的度過了壹生,只是對於當年這段戀情,她始終埋在心裏,沒有敢忘,直到30多年以後,王泉媛才恢復了老紅軍戰士的待遇,而這壹次她也見到了闊別了30多年的王首道,兩人早已經兩鬢斑白,見面以後竟連壹句話也說不出,後來王泉媛又見了王首道壹次,這壹次她送給了王首道壹雙布鞋,那是在47年前,她答應的壹份遲到的定情信物。
王首道生平
您好:
漢族。1906年4月生,湖南瀏陽人。原名王芳林,曾用名王壹分。1925年加入王首道
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春轉為中國***產黨黨員,1925年參加革命工作,高中。中***第七屆中央委員~
希望可以幫助您~
他主政我國大省20年,授中將軍銜,晚年調任副主席,兒子是少將
他,戎馬半生,為的是換來祖國壹片安寧;他,主政數載,為的是開創更好的明天;他就是壹代功臣,王恩茂!
憶來路,長路漫漫;望征程,撲簌迷離,勿忘100年崢嶸歲月,新時代砥礪前行,歷史的車輪已駛入21世紀,回顧歷史,中國***產黨自1921年成立至今,歷經100年的輪回。
無論是最初“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拼搏奮鬥,或是如今“不管山再高,壹直向上攀,總能登頂;不管路再長,壹直走下去,定能到達”的自信從容,中國***產黨人始終不負使命、闊步向前。
回顧王恩茂的壹生,出生於1913年5月19日,逝世於2001年4月12日。在這88年中,他創造了壹個又壹個的奇跡,用自己的壹生書寫著傳奇。
1930年,壹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壹天,王恩茂加入了中國***產黨。走上了為人民服務的道路,傳奇始於此刻。
1949年9月25日,這個位於中國西北的邊疆大省終於解放,新疆占地面積166萬平方公裏,是我國行政面積最大的壹個省份,占全國的總面積六分之壹。
經過多年奮鬥,讓這壹片遼闊的領土不經歷戰火洗禮就回到人民懷抱中,是多麽偉大的壹件事。而達成這壹成就的背後,是王震將軍及其部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王震將軍作為開國將軍其中之壹,還有另外兩位王首道和王恩茂將軍。這名王恩茂將軍不僅跟隨王震將軍多年,他和王震將軍幹過同壹件事,都是建國後新疆建設發展的大功臣。
1954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太多的工作等著處理,王恩茂將軍擔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面對全新成立的兵團,他的壓力非常之大,當年王震調任鐵道兵部隊擔任司令員之時,王恩茂就在新疆擔任過職務,積極投身於新疆的建設,他多次主政新疆工作,在新疆任命長達20年之久,在這片遼闊的土地,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他的名字也深深地留在這片土地上。
江西永新縣,1913年,王恩茂就出生在這裏。在這個家境並不富裕的家庭,王恩茂父親從小就不識字,吃盡了自己沒有文化的苦,所以下定決心培養王恩茂讀書學文化,以此來改變貧苦的命運,在全家人的支持下,王恩茂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負眾望,終於考進了夢想的中學,在他讀書期間,他非常努力的學習知識,接受先進革命思想的熏陶,為以後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在工農紅軍的領導下,貧苦農民團結壹心,打土豪分田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此時的王恩茂在聽說這壹切後,心中激情澎湃,經過壹段時間的思慮,決定投奔工農革命軍。由於他的文化程度,他在其中很受歡迎,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工農紅軍攻占永新後,他成為了縣委秘書長。
由於表現良好,1935年王恩茂被提拔為紅六軍團的政治部秘書長,並跟隨紅軍進行了長征。在萬裏征途中,紅軍克服種種困難,爬雪地,越千山。
當時,由於地方物資上的短缺,執行任務時要攀爬玉龍山,戰士穿著單薄的軍裝,而且軍裝還到處都是破洞,走在多年積雪覆蓋的山巒之間,刺骨的寒風將戰士們凍得都麻木了,手腳沒有壹點知覺,再加上山峰上的氧氣很少,很多戰士堅持不住,慢慢倒下了,有些戰士這壹倒下就再也沒有起來。
王恩茂將軍在過雪山時也遇到不少的險情,好在都挺過去了,在部隊過草地時,被敵軍發現後,派敵機突襲,造成王恩茂的坐騎和馬夫都犧牲了,當時王恩茂將軍還身患重癥,沒有坐騎的話,行動十分不方便。
當時王震知道情況後,從別的部隊調來壹匹騾子給王恩茂,還給他安排了壹名馬夫,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終於走出了草地,要不然王恩茂將軍恐怕就會犧牲在草地了。
從此之後,王恩茂將軍從心裏感謝王震將軍,因為這份救命之恩,他壹直都跟隨著王震將軍身邊處理各項工作,也成為王震將軍的得力部下。
解放後的新疆百廢待興,王震將軍帶著王恩茂壹起進入新疆,擔任過分局委員,喀什軍區政委等職位,配合王震將軍把新疆建設的更上壹層樓。
經過多年的努力,新疆有了全新的面貌,這時中央也有新的指示,將王震將軍調任鐵道兵司令員,他離任前,大力推薦王恩茂接手他的工作,擔任新疆軍區司令員,負責全面工作,王恩茂繼王震之後又成為新疆的地方大員。
“南泥灣奇跡”是王震將軍壹個大膽的想法,但是王震離任時,還沒有完全實現,在王恩茂接手全面工作後,他繼續努力向這個目標發展,繼續在這片大地上努力耕耘,為了這個偉大的理想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生命力量。
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在王恩茂將軍的英明領導下,在新疆軍區幾十萬民兵的日日夜夜的努力下,終於把腳下的這片大地打造成為綠色的沃野,生產的糧食不僅能供給當地的人民群眾還有余,在國家需要時,還能回援祖國,不僅糧食豐收,棉花也是新疆重要出產地。
王恩茂將軍在60年代時被調離新疆,走時新疆軍區的幾十萬軍民對他依依不舍,大家含淚送走王恩茂將軍。
1981年,王恩茂將軍又調回新疆主持工作,這壹次回新疆,壹待就是5年,前前後後加起來,王將軍在新疆主政有20年。
後來年紀越來越大的王恩茂調任到北京工作,當時還被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國家的領導人,而他的孩子們還戰鬥在新疆那片土地上,兒子王北會擔任過新疆軍區下轄軍區的副司令員,也是壹名解放軍的少將。
虎父無犬子,都為祖國的建設無私奉獻。
革命烈士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帶給我們深深地啟示,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我們不僅要傳承革命精神,繼承先烈遺誌堅持中國***產黨的領導,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生活,更要緊跟“永遠跟黨走”的主旋律,牢記使命,立足當下,實現偉大的民族之夢。
王恩茂作為壹個平常人,他樸素的風格,平易近人的性格,卓越的才能令我們尊重和敬仰.非常值得我們每壹個人去學習效仿。看著偉大祖國取得的各項成就,無數先烈為此付出犧牲。強國之路的征程還在繼續,作為21世紀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在歷史使命面前傳承革命精神,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以史為鑒,居安思危,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鑄就燦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