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之父是誰
黃旭華,男,原籍廣東省揭東縣玉湖鎮新寮村,1926年3 月出生於海豐田調鎮。初中肄業於聿懷中學(抗日戰爭時聿懷中學搬遷揭陽五經富)。解放前加入中國***產黨。194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先後從事過民用船舶和戰鬥艦艇的研究設計工作。1958年黨中央批準聶榮臻元帥關於研制核潛艇的報告,即參與並領導核潛艇研究設計工作,歷任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受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核潛艇工程隊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現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719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之壹。他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30多年,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多次海上試驗任務中,他作為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副指揮,嚴格執行上級指示,處理了許多重大技術問題,並榮獲船舶工業總公司個人壹等功。他參與完成的我國第壹代核替艇研制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導彈核潛艇研制獲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業總公司勞動模範。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
30多年來,在探討和解決我國核潛艇的問題以及壹步跨越美國幾代產品進入6O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術決策上,和其他領導壹起,***同組織,依靠廣大科技人員,從我國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能力出發,攻克壹個又壹個技術難關。為了充分發揮核動力運用於潛艇的優越性能,通過大量試驗研究,采用適合於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艇型,用圍殼舵與尾水平舵相結合又有所側重的操舵方式,獲得水下高、低航速下垂直面的良好運動穩定性和操縱性,特別在水下發射導彈期間,較好地解決導彈對艇運動狀態的嚴格技術要求;在艇體結構方面,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應用短殼塑性穩定等理論,推導出直徑比常規潛艇大壹倍的艇體結構設計計算方法,解決了相當部分采用錐殼結構的耐壓艇體結構和首端大直徑耐壓平面艙壁等重大技術難題,於1964年研制出我國第壹艘核潛艇,比美國的第壹艘核潛艇研制時間縮短了近兩年,各項性能也均超過美國的第壹代核潛艇。黃旭華因此補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遙遠的古代,人們就渴望能夠探尋那變幻莫測的大海的奧秘。那蔚藍色的壹切都是那樣令人不可捉摸,從而勾起原始人類不可抑制的探求欲望。於是便有人抱著沈重的石頭躍身水中以壹飽眼福。可是,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之下,縱使潛泳水平再高的人,只憑人工呼吸最多也只能達20米左右的深度,這對於“滔滔無底”的大海來說,又能達多少分之壹呢?人們就是這樣懷著壹種無比渴望的心情探求著。
黃旭華沒想到他的名字會和核潛艇連在壹起,八個兄弟姐妹三十年不知道他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這個兒子是幹什麽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壹面。三十年,別夢依稀。面對親人,面對事業,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默默無聞,寂然無名。母親從—向。二面對事默默無
1958年,聶榮臻元帥以戰略家的勇氣向中央請求搞核潛艇,黨中央、毛主席很快批準。核潛艇研制馬上進入準備狀態,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黃旭華說,“船”和“艇”沾邊兒,組織上則看中了他寬闊前額下面潛藏的智慧。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中國提出希望蘇聯幫助,但赫魯曉夫認為,中國人造不了核潛艇,只要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赫魯曉夫的傲慢,令毛澤東發出巨人的怒吼:核潛艇——壹萬年也要搞出來。從那時起,黃旭華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潛艇拴在了壹起。
核潛艇,被稱為集海底核電站、海底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壹體的尖端工程。誰能想到中國的核潛艇竟是從玩玩具開始的。當時,只有黃旭華等少數人搞過幾年蘇式仿制潛艇,潛艇和核潛艇有著根本區別,核潛艇什麽模樣,大家都沒見過。他們弄來壹個核潛艇玩具模型,拆了裝,裝了又拆,而“真家夥”的內部結構則壹無所知。黃旭華碰到的第壹個難題就是潛艇的形狀。可不要小看這個形狀,它對於在阻力很大的海水裏航行的潛艇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黃旭華選擇了難度很大,但卻是最先進的水滴線型為艇體的形狀。為了確定水滴線型的可行性,他和同誌們在實驗室裏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試驗,沒有試驗風洞和大型水池,沒有厚鋼板加工設備,關鍵的是中國還沒有陸上核電站。1963年這項工程不得不暫時下馬。1965年,二、六機部黨組建議恢復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復同意重新上馬。
黃旭華十分清楚,研制核潛艇,美國走了三步,原蘇聯走了五步。中國怎麽搞?照美式蘇式,穩妥,但時間拖不起。壹步到位,時間短,但風險太大。可是我們有什麽理由非走別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戰鬥中不能走偵察兵走過的老路而要走偵察兵畫給妳最近的線路那樣,黃旭華選擇了“太多風險” 的路——三步並作壹步——壹步到位。
這是壹條看似平坦卻步履艱辛的路。當時,國外資料真假難分,虛實難辨。某外刊資料稱:為保證導彈發射落點精度,美國打算在艇上裝壹個65噸重的大陀螺,以穩定其航行狀
態。但這麽大的物體中國不能生產,設計組反復論證分析試驗數據,表明沒它也行。但專家爭論激烈,人家比我們先進都用,我們不用,發射時潛艇翻了誰敢負責?打不中目標誰敢負責?黃旭華想:我們是獨立研究,不是抄襲,有什麽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邊跑?既然試驗可以不裝,就應該相信自己的試驗——不裝,黃旭華拍板定案。後來得知,其實美國壓根就沒有裝,黃旭華總算沒上當。
這之後,科技人員又圍繞著新式潛艇的15個難題展開了攻堅戰。最後,這些難點又綜合為七大技術關鍵。這些攻堅戰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先後取得了成功,其中壹些成果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中國的核潛艇,新婚不久,黃旭華告別妻子只身來到風暴經常光顧的試驗基地。後來他幹脆把家也搬到了荒涼的小島。他說荒島上壹年只刮兩次風,壹次刮半年。平時,他沒時間回家,大地震也顧不上回家。女兒說他是“到家裏出差來啦。”妻子說他是“客家人”。是的,為了艇上千萬臺件設備,上百公裏長的電纜、管道,他要“網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牽涉面廣,難度可想而知。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們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送走了壹個個不眠之夜……終於,中國的核潛艇搞出來了。
1970年第壹艘核潛艇試航。
1974年第壹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
1981年第壹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
中國,成為繼美、蘇(今俄)、英、法之後勤部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內行人明白,這是壹次重要試驗,也是壹次最危險的試驗。所有參試人員明白,中國只有常規潛艇下潛經驗,而核潛艇要復雜得多危險得多。70年代末,美國的“長尾鯊號”就是在深潛試驗時,下去後再沒有上來,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無法知道失敗原因。這艘由裏到外全部由中國人自己造出來的艇,能闖過中國核潛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潛試驗大關嗎?包括有關專家都似有疑慮,有的參試人員做好了犧牲準備,向親人囑托了後事。黃旭華也明白:越是危險的試驗,越需要沈著冷靜,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們再壹次檢查每壹臺設備,每壹塊鋼板,每壹條焊縫,每壹根管道,確認萬無壹失才決定下潛。按說,試驗時黃旭華應在指揮艇上坐鎮,但他為增強參試人員的信心和掌握第壹手試驗資料,堅持上艇親自作深潛試驗:50米、100米……到達深潛設計要求,艇殼承受著巨大的水壓,多處“哢嗒”、“哢嗒”地n向……終於,潛艇在設計要求深處壹切完好,深潛試驗成功了,消息傳到家中,壹向默默支撐著家庭重擔的妻子竟放聲大哭。當下水試驗的所有任務都按照預想順利完成後,在場的科技人員終於長長地出了壹口氣。
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在人們難以想象的困難條件下,用智慧,用壹種無堅不摧的愛國精神,書寫出了壯麗的核潛艇詩篇。
黃旭華,成為世界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深潛試驗第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