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36人 | 離開樂視之後,天際汽車張海亮造了壹款5塊屏幕的電動車
2015年,賈躍亭造車風生水起。在國外控股法拉第·未來(FF),國內成立“樂視超級 汽車 ”,與此同時,還在 汽車 產業鏈上下遊投資了10多個項目,浙江造車企業“電咖 汽車 ”就是其中之壹。
2017年,樂視 汽車 資金鏈斷裂,賈躍亭出走美國,出清了樂視持有電咖的35%股份,時任樂視 汽車 CEO張海亮“盤”了下來(後升級為天際 汽車 ),擔任董事長。後來,樂視 汽車 在國內的團隊大概800人,有100多人追隨張海亮去了天際。
加入樂視之前,張海亮在上汽幹了20年。從供應、物流、規劃、產品工程、行政管理,壹路幹到上海大眾 汽車 總經理、董事,上汽集團副總裁。2016年,互聯網造車浪潮興起,張海亮離開上汽,加盟樂視 汽車 任COO。在樂視 汽車 CEO丁磊因“身體 健康 ”原因離職之後,張海亮又接替丁磊,短暫地執掌了樂視 汽車 壹段時間。但那個時候,樂視 汽車 已經大勢將去,賈躍亭把戰場轉移到美國FF,國內的 汽車 項目逐漸停掉,張海亮只得收拾下殘局,帶著手下自謀生路。
對於張海亮而言,天際 汽車 是壹場不得不繼續的冒險。只是這壹次,成敗都落在了他自己肩上。
天際 汽車 董事長張海亮
張海亮入主天際 汽車 後,與浙江省政府達成合作,在浙江紹興規劃了占地1000畝、項目總投資額55億元的整車工廠。重組控股了泉州西虎 汽車 ,在寧波慈溪落地了商用車生產基地。此外更重要的,拉來了上市公司、政府引導基金和產業基金的65億人民幣融資。
和威馬類似,張海亮也選擇了自建工廠,他認為自建工廠對質量的控制,是代工遠遠達不到的。跟制造業打了20多年交道,“前面工人裝錯了,後面工人看到了也不管,裝上去再說”這樣的事情,他見過不少。
“質量首先是個質量文化。代工廠是人家公司的員工,妳怎麽跟他做文化交流?”張海亮說。
電咖最早定位低端市場,2017年11月,找東南 汽車 代工生產了壹臺NEDC續航255km、售價6萬左右(補貼後)的純電動轎車,根據官方,這款車後來只銷售了3000多臺。張海亮過去後,開始規劃中高端產品線。並在去年11月品牌升級,推出了“天際” 汽車 。
品牌定位要掌握平衡,定的太高影響初期銷量,太低又會犧牲未來的品牌溢價,張海亮認為,國內的初創車企——蔚來和威馬走了兩個極端。天際首款量產車ME 7,是壹臺續航500公裏、補貼前售36.68-38.18萬元的中型SUV,對標蔚來ES8、特斯拉Model X。
剛剛過去的上海車展上,這臺由前保時捷設計師Hakan Saracoglu擔任總設計師的SUV吸引了不少圍觀。除了造型設計,另壹個吸引人駐足的特點是這款車內置了5塊屏幕:12.3英寸液晶儀表盤、15.6英寸中控觸控屏、12.3英寸副駕駛 娛樂 屏幕,以及後排可選裝的兩塊12.8英寸 娛樂 屏幕。五屏之間可以實現交互。
天際接管了原樂視車聯網的壹部分團隊,把辦公室設在北京。張海亮認為,相比於互聯網、 汽車 電子電器,軟硬件結合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與車聯網的系統更加接近。而天際車聯網團隊的很多員工,最早都是從樂視手機、樂視電視征調的。
在浙江紹興,天際 汽車 的工廠已經完成土建,正在安裝設備。計劃中,今年8、9月份,天際ME 7就將開始投產,年底、明年初向用戶交付。可以預期的,未來在30萬市場,這臺車將會與蔚來兩款SUV正面相遇,以及特斯拉Model 3、Model Y。
張海亮不認為這是壹件壞事。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2800萬,新能源只有100萬。如果新勢力們壹起把總量做到1000萬,那麽大家都能活下來。相比於相互之間的競爭,他們現在更需要消費者認同,新能源車這個大品類,有好的產品可以買 。而爆款是給整個市場背書的。
壹旦總量增長上來,中國用戶的消費習慣普遍是感性的。張海亮相信,天際 汽車 壹定有機會錯位競爭。
“我們擔心大家覺得新能源不是方向,不願意買,還是那100萬輛,沒有增長。壹旦這個市場形成了,買車的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因為這個消費太分散了。”張海亮說。
天際ME 7
36氪:ME 7定位在30萬中高端市場,怎麽看這個市場的競爭?
張海亮:目前還沒有形成市場競爭,都是新進入者。中高端的新能源車,吸引的是買傳統中高端車的人,它是壹個成長中的市場。妳有這個消費能力,對電動車、新技術有興趣,(認為)傳統車噪音、舒適度沒有電動車好,(才會買新能源車)。
36氪:三四十萬的市場,未來會遇到Model 3/Model Y?
張海亮:這是好事情。妳觀察消費者,如果有更多人認為新能源是壹個正確的選擇,這就要基於,市場中有很多好的品牌,有好車出現,讓大家能夠形成***識。而不是說,開到三環拋錨了,還得(用手)推。好的車是給這個市場背書的。
寶馬、奔馳、勞斯勞斯做出純電動車出來,大家馬上改變觀念,說純電也是壹個可以信賴的車型了,會有更多人來買。中國不缺總量,2800萬銷量,電動車現在才100多萬。如果做到1000萬,大家都有的分。
第二,壹旦這個市場形成了,買車的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特斯拉舒適性差,如果我們質量做好,錯位競爭,中國人消費還是很感性的,市場總會有的。因為這個消費太分散了。我們擔心大家覺得新能源不是方向,不願意買,還是100萬輛,沒有增長。
36氪:妳們是怎麽做品牌和目標用戶定位的?
張海亮:有人做的很豪華四、五十萬,六十萬,對樹立品牌好,但是對初期銷量不好。如果定在二十萬,中端的,2米75左右的A級SUV,用戶量多了,但是妳的品牌定低了,將來再推高端就難了。威馬和蔚來就定了2個極端。
36氪:ME 7有5塊屏,妳們是怎麽做產品定義的?
張海亮:我們討論覺得,車聯網,要給用戶有個硬件載體。4個人坐在車上,沒辦法交互。硬件做好,軟件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的屏比特斯拉的設計好多了。他就是掛壹個PAD在上面,車聯網沒我們好的。
車聯網現在三種人在做:第壹,互聯網人;第二種,做電子電器的,制動系統;第三是智能手機,家居。我們的團隊是做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的人,系統和車聯網是最接近的。
36氪:工廠是怎麽規劃的?
張海亮:我們小車在東南 汽車 代工的。大車自己建廠。我們去年4月紹興工廠開始建設,年底土建完成,現在安裝設備,還要等工信部驗收。品質控制要靠自己。(代工廠)也沒坐過這麽好的車子。質量首先是個質量文化,人家公司的員工,妳怎麽跟他做文化交流。比如前面工人裝錯了,後面工人看到了也不管,裝上去再說。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每個人裝配的時候的壹種責任心,當成自己家裏的事情。
36氪:很多新造車公司,商業上很難持續,妳們是怎麽規劃的?
張海亮: 我們做到4萬臺以上能(打平)。明年賣2、3萬臺,後年應該可以達到。
36氪:妳們是怎麽控制成本的?
張海亮:我們辛苦點,但人少,不用這麽多人。(有的公司)壹個人能幹的,找了兩個人,協調不好,上面再找壹個領導,負責協調這兩個人,壹個人(的活兒)變成了3個人的。(人員成本)太重。
36氪:蔚來、小鵬最近都推出了轎車,電咖之前做轎車,轎車市場怎麽樣?
張海亮:SUV的溢價能力更高。因為SUV進入中國市場晚,同樣尺寸的SUV都賣的比轎車高,這是個福利。轎車,壹樣做,會比SUV難受,更要體現妳的水平。還有,SUV的差異化容易做出來,轎車的差異化更難做。轎車總量比SUV大壹點,但競爭更多。
36氪:出行妳們和分時租賃公司有合作,是怎麽規劃的?
張海亮:我們和Gofun聯合運營,拿200、300輛車出來,進入這個市場研究下怎麽做。我們是適度參與,不會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