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四百擊》觀後感

《四百擊》觀後感

迷茫的年代,孩子是最無奈的犧牲品.

—— 致缺愛的大小孩子們

首先介紹下故事內容

本片的主人公 達諾

是壹個處於初中學段的孩子.

他有壹個傲慢的繼父 壹個嫌棄自己的母親

壹次在學校互傳美女圖片被抓後

受到了學校老師的不理解 體罰

在被發現黑板後的字後,老師惱羞成怒

打發達諾回家檢討

剛回家的達諾

又遇母親的指責 父親的傲慢

這個家裏滿是父親的掌摑和母親的責備

以及無休止的謾罵.

他感受不到愛

於是愈發胡作非為.

怕父母不理解 就隱瞞學校發生的壹切

偽裝好了假條卻選擇逃學.

瘋玩時撞上母親外遇.

回到學校 老師逼問之下

編排了母親死亡的消息

卻慘遭同學戳輪胎

父母雙雙來校.

決定離家出走

好哥們兒壹次又壹次幫助自己

住工廠 住儲藏室 偷爸媽的錢

在饑寒交迫下 偷牛奶 偷鬧鐘

最後倆人甚至想到父親工作的打字機.

卡著點搬出機器

偷摸尋找合夥人當掉機器換錢

最後卻因無法換錢

在歸還時被抓捕.

有意思的是

這次

他的繼父直接送他去了警察局.

離家出走和偷竊

這是他的罪名.

他被送去不良少年研究中心.

又因為母親害怕被鄰居說閑話

壹舉送去感化營再也回不去

感化營裏形形色色的不良少年們齊聚壹堂

他們被管教 被監禁

他們逃跑 又被抓回來

壹次外出的踢球 小達諾瞅準時機

在長達三分鐘的逃跑長鏡頭後

成功脫逃 看見了心中沒見過的大海

壹個回頭

畫面定格在了達諾迷惘的臉上

至此 全片結束

回顧時代背景

二戰後 受到重創的歐洲 百廢待興

戰爭後尚未理順的社會秩序

變革期間的矛盾

讓社會的各個角落充滿迷茫.

影片裏 警察在工作時間下棋娛樂

電影院裏天天坐滿了人

好朋友的父親沈迷賽馬

他的母親日日飲酒

又通過父親嘴裏平平無奇的艷情軼事

告訴我們這個迷茫的時代

母親的偷情也好像帶上壹絲情有可原

另壹方面

監牢裏犯人層出不窮

廠房裏機器壓垮地面 工人們晝夜不停

還只有周日壹天休息

影片中的父親沒壹件幹凈的襯衫

襪子破了洞才換

就連工作都需要用人情晉升.

母親白天家務 晚上兼職

家庭的困頓

以至於讓作為孩子的小達諾

直言學校教育沒用 不如現在就去掙錢

我想也是有存了壹份為父母分擔的心思在

我們壹刀切的指責父母

沒有給予足夠的愛

好像對他們並不公平

因為維持生活本身 就已經艱難萬分.

關於教師

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學術傳授壹樣重要

本片中的教師 並非獨立的個體

他恰恰代表了

對學生體罰 照本宣科的教學

以自我意識決斷的教師集體

這個群體在教育工作者中占據了很大比重

他們意識不到人與人的生理缺陷

壹味要求學生達到自己的要求

在本片中 就像那個“father”的讀音

生來不會翹舌 便永遠讀不準

聯系現實 這樣的老師又何曾消失過?

孩子是家庭和老師***同的事業

我們呼籲家長的同時也要註重老師

現在不鮮看見教師分配責任給家長的情況

背誦家長檢查 默寫家長批閱

課堂下課 機構上課

學校減負的同時 家長身上的擔子又重了

說回電影本身

新浪潮電影的敘事開放性和濃重的個人風格

給影片打上了濃重的導演個人色彩

由自身經歷拍攝成的影片極具真實性

對白口語化 表演生活化

把電影鏡頭化為導演手裏創作的筆

重新對準了活生生的現實

極大沖擊了“電影制造幻境”這壹陳舊的觀念

我們看到達諾借胡作非為

釋放天真 表達反抗

掙脫束縛(感化營)

又見自由(心目中的大海)

隨後發現所謂的自由

不過是又壹片的束縛之後的迷惘.

他好像永遠都掙脫不開

外界的冷漠(父母 老師)

和對青春的迷惘(模仿大人的姿態)

或許就像《這個殺手不太冷》

瑪婷達和裏昂的對話

“人生總是像童年壹樣充滿苦難嗎?”

“還是說 只有童年是這樣?”

“總是這樣.”

題外話:

關於達諾是否天生不良?

有壹個小插曲 母親用1000法郎賄賂達諾

只要考上法語前五

這裏我們看見

小達諾並非天生不愛學習

相反 他愛巴爾紮克

看過的詩都成了他寫作時引用的佳句

他好像成了壹個

被庸師和不負責家長埋沒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