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2008年:被需要時,他被稱為“國師”
《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使我們重溫了壹次祖國強大了歷程,裏面有壹個故事,2008年北京的奧運會舉辦,那個壹個全民參與全民驕傲的盛事。
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壹個城市,對壹個國家來說,那是意義非凡。它提高城市品位,促進中西文化融合、促進外交發展、宣傳國家的國際形象、彰顯大國實力等等。
因為意義重大,所以奧運會籌備項目便是重中之重,必須慎之又慎。如何在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中把中國文化完美展現出來,這是壹個問題。
國內有壹位導演,他 被人稱為“國師” ,他的電影許多部都被列入了《電影學導論》當作經典案例來教學,他便是張藝謀。
從領導到群眾,批評如潮,有人說“張藝謀是中國最爛的導演”,有人說“張藝謀早已經江郎才盡”,何為“國師”,古時候,非大祭司不能稱為國師,奧運會開幕式,以當時中國的重視程度和全民追捧程度,就類似於祭天。面對如此質疑,為何張藝謀後來被稱為國師呢?壹切都要從奧運會的開閉幕式說起了。
2004年,張藝謀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八分鐘的表演,表演形式與內容的陳舊,引來無數國民的非議,得到領導的批示與群眾的來信,都是惡評如潮,直接說的就是,千萬不能再讓張藝謀做總導演了。
因為雅典八分鐘,他在圈裏頭壹片罵聲,也使得領導認為指定導演,鎖定某幾個對象有問題,於是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以面向 社會 的方式公開招標,選擇開幕式的導演。
處於爭議中張藝謀與他的團隊頂著巨大的壓力去參加了這次開幕式的競選,同時參加競選的還有著名導演 陳凱歌、李安、崔健等人。
經過壹輪競選,張藝謀與他的團隊拿到了最高分,這意味著,在面對 社會 質疑的壓力下,張藝謀和他的團隊抗住重重壓力,用作品說話,奪下了開閉幕式的總導演。
2006年4月16日, 張藝謀獲得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聘書。 接下了聘書後的張藝謀,在籌劃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麽樣的難題呢,面對鳥巢建設工期的緊迫,他們是否能給出壹個好方案呢?
順利取得聘書的張藝謀,這時候的他已經在進行著《滿城金帶黃金甲》電影的拍攝,為了不讓方案擱淺,創意團隊跟隨著張藝謀外景拍攝基地橫店。
開幕式視覺特效藝術主任設計馬文回憶說到:導演定的事情要完成,而我們的事情又不能等,而且換個地方也有利於也可以激發不同的靈感,但他們去到拍攝基地時候其實環境是不大好的,劇組還算不錯,搭了壹個帳篷,但還是會有很多蚊子,而且外面拍著武戲,也會十分吵鬧。
他們就在那邊,等張藝謀壹空,就開會,談創意。經過多天討論,張藝謀可以同時拍電影,也可以同時開會,面對之前的很多藝術,從晚會到電影到電視,缺少輕松、缺少幽默、缺少溫暖,就是致敬、致敬再致敬的這個問題。
張藝謀團隊終於確定下了“我們壹起走”的核心理念, 確定了焰火大腳印從空中走來的方案和運動員踩腳印的方案。
後來到了武隆,《滿城盡帶黃金甲》中拍戲用的客棧,也被臨時用作開會用的會場。
而後團隊又轉到北苑會議中心待了大半年,在這裏確定了笑臉的方案。2006年,北京奧組委向全世界203個會員國征集兒童笑臉的照片,征集來的照片全都用於開幕式的表演。
2年5月, 張藝謀主持的僅創意工作會議就有2000多個,壹直向團隊灌輸著創意要不同以往的觀點。
開幕式核心創意組王潮歌也回憶說: “張藝謀壹直認為這壹個節目,不是他個人的事,是完成壹個使命。” 張藝謀自己也曾說: “創意應該單純,可是這件事情,這個位置,無法單純。”
他們那時候的創意提出來後,都抗不過三天就被否定了,只能繼續去想新的。想不出來,在會議室裏坐著,繼續想,沒有其他辦法。
王潮歌回憶說:“我認為在奧運會開創作會,不是壹個愉快的過程,不是創作壹個享受,它總是讓人感覺到無奈和絕望。”
2008年8月8日晚20時,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的國家 體育 場正式開幕,本次奧運會創下了節目收視率的最高紀錄!
外國媒體紛紛對北京開幕式給予非常積極的評價,稱這是藝術之美的傑作,中華文化的縮影。毫無疑問這壹次的閉幕儀式是圓滿成功的。張藝謀在面對眾人的質疑,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其實 “國師”是公知當年奧運會成功後用來諷刺張藝謀的,某些公知們恨張藝謀恨得不行,每次他電影壹上就拼命黑他。奧運會成功後也讓“國師”這個詞從貶義轉為了褒義,現在國師這稱號反而成了是對張藝謀的尊稱了。
獲得了歐洲三大電影節的3座最高獎,3座次高獎,2座技術獎,奧斯卡獎的3次提名,金球獎的5次提名,英國和意大利電影最高獎的得主,國內電影獎項的隆重表彰(先後獲得8次華表獎,9次金雞獎,7次百花獎)的張藝謀在2004年至2008年真的真的有太多不容易和艱難。
他那時候肩上的擔子不是屬於個人的,而承載的是民族國家的希望,壹個人,壹個團隊,承擔泱泱大國的希冀,是怎樣的勇氣與堅持才能拼到最後聖火到內燃夜空的那壹刻,縱然人無完人,但至少這樣敢於堅持和敢於為祖國奉獻的人,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幾十年前,周總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天,我們更應為祖國偉大復興而奮鬥。
2008年,中國發生了很多事,悲喜交加,奧運是國人長期以來等待的宣泄窗口,終於能向世界展現自己了。2008年,中國也體現了非凡的凝聚力,這也是這個古老民族的生存要素。我相信很多年後,中國很難有壹個電影人能超越他的成就。
獎項超不過,責任超不過,當壹個的人生可以和國家進程時代發展相互呼應,踩在 歷史 的點上。這樣的人,只有那麽壹些。他是用自己最好的人生狀態為新世紀國家節點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零八年,民心士氣經過種種原因自覺不自覺的被調動起來,十幾億人憋了壹口氣,張藝謀無與倫比的開幕式給全國人民舒了這口氣。
做電影多次踩在 歷史 點上,讓世界了解中國,哪怕只有壹點壹點,站在這個平臺上,有這樣的閱歷的人,會有難以置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