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10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偶良典因什麽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生理
獲獎原因:“發現細胞自噬的機制”。
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縣福岡市。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日本東京大學理學博士。現任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與榮譽教授。
2012年被授予京都獎基礎科學獎。在2013年與2015年先後獲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和蓋爾德納國際獎。2016年,因“在細胞自噬機制方面的發現”,時任東京工業大學教授的大隅良典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自噬這壹概念最早出現於上世紀1960年代,當時研究人員發現細胞能夠消滅自身內部物質,方式是將其包裹進壹個膜結構中,從而形成小型囊體並被輸運至被稱作“溶酶體”的回收機構進行分解。對這壹過程開展研究非常困難,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對其知之甚少。
直到上世紀1990年代,在經過壹系列出色的實驗之後,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利用面包酵母找到了與自噬作用有關的關鍵基因。隨後他開始致力於闡明酵母菌體內自噬作用的背後機制,並發現與之相似的復雜過程也同樣存在於我們人類的細胞內。
大隅良典的研究更新了我們關於細胞物質循環的舊有觀點,他的研究開啟理解自噬作用在許多生理過程中關鍵作用的嶄新道路,如生物體對於饑餓的適應或者機體對於感染的反應。自噬基因的突變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自噬作用機制在壹些類型的疾病,如癌癥和神經疾病等病癥中也發揮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