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苗族錦雞舞的藝術特色

苗族錦雞舞的藝術特色

錦雞舞是苗族人民每十二年舉行壹次的祭祖活動中的主要的舞蹈形式。民間的婚慶、迎客禮儀和青年男女的跳月的過程中也常常表演錦雞舞。錦雞舞以蘆笙伴奏,表演時女性個個綰發高聳,頭上插戴錦雞銀飾,穿繡花超短百褶裙,戴全套銀項圈手鐲,腳穿翹尖繡花鞋,打扮得像美麗的錦雞壹樣。

民間錦雞舞多以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等四支規格不同的蘆笙為主要吹奏樂器,吹奏出低、中、高、特高等多音混合曲,其節奏有序、歡快、流暢,音質委婉悠揚,似若高山流水之聲,苗語稱之“給拉”(GiX LaL),意即如行雲流水、奔放自然。民間錦雞舞的蘆笙曲調豐富,有樂曲壹百多首,演奏起來輕快流暢,優美動聽。

跳舞時,男性青年(少者三五人,多則二三十人)吹奏蘆笙於前領舞,女性(以姑娘和中年婦女為主,七八十歲的老人、五六歲的孩童均可隨意參加)排成壹字長蛇隊跟在後面,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隨蘆笙曲調和舞步的變化而翩翩起舞,舞步時而緩緩前移,時而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有時或前或後、或左或右移動,有時或進或退漫舞。舞蹈動作有三、四、七步不等,以四步為主,兼以六步轉身。腿上動作多、上肢動作少,以腰、膝的自然搖動為舞蹈的基本特點。雙腳按蘆笙曲調節奏變換出優美姿勢,雙手於兩側稍往外自然搖擺,翩翩漫舞中舞者步履輕盈,酷似錦雞在行樂覓食。

僅以四步舞為例,以左腳為先,左腳先向左側輕邁壹步,右腳跟著左腳靠攏,然後右腳向右輕邁壹步,左腳則又向右腳靠攏,之後又輪到左腳向左邁步,右腳跟上,反復四次後即轉換跳六步順時針轉身(轉180度),如此往返,逐步側身相隨圍成圓圈緩緩前行。每跳壹步,雙膝同時自然向前嬗動,猶如蜻蜓點水;雙手於兩側自然放開,悠然搖擺。人多時,蘆笙手在中間圍成圓圈吹跳,女性在外圍成圓圈漫舞。

民間錦雞舞的蘆笙音樂輕快流暢,優美動聽,曲調豐富,有100多首。1958年,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的何雲、簡其華、張淑珍編著出版的《苗族蘆笙》壹書就收錄了丹寨縣排調鎮麻鳥村蘆笙手吹奏的錦雞舞樂曲,譽麻鳥為“蘆笙音樂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