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表示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這壹政策對直播行業有哪些影響?
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直播行業亂象及不良傾向有望得到規範。
《意見》對此重點明確,網站平臺應當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網站平臺不得研發上線吸引未成年人打賞的功能應用,不得開發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的各類“禮物”。對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網站平臺應當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及時查核,屬實的須按規定辦理退款。
此前,壹些平臺利用網紅兒童直播謀利、未成年人違規發布有違公序良俗的視頻曾引發輿論關註。隨著《意見》出臺,這些亂象也將得到遏制。《意見》要求,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網站平臺應加強主播賬號註冊審核管理,不得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為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的,應當征得監護人同意。
“嗨氏”曾是前虎牙王者榮耀直播壹哥,年收入超千萬元。2010年,13歲的嗨氏還在讀初中,靠做遊戲主播賺到了人生的第壹桶金:8000元。彼時,玩遊戲還被當作玩物喪誌、小孩需要戒“網癮”。但因為看到遊戲主播“錢景無限”,嗨氏決定全身心投入遊戲主播這壹行。
電競主播風光背後是拿命在博。嗨氏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這壹行就是熬夜,沒有誰不熬夜的。他認識的主播裏,就有好幾個被下了病危通知書的,最後不得不轉業。
打賞、連麥PK是直播間吸引人氣、烘托氣氛的常用手法。4月底,在劉畊宏直播間就有用戶在十幾分鐘內打賞幾十個“嘉年華”,價值20多萬元,成功登頂“榜壹大哥”。主播為了激勵用戶打賞,頻頻感謝“榜壹大哥”也是行業潛規則。《意見》要求,網站平臺應在《意見》發布1個月內全部取消打賞榜單,禁止以打賞額度為唯壹依據對網絡主播排名、引流、推薦,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加強對“禮物”名稱、外觀的規範設計,不得通過誇大展示、渲染特效等誘導用戶。
此外,壹些直播間頻頻連麥,相互導流以增加直播人氣,容易讓未成年人沈迷。《意見》要求,每晚20-22點期間,單個賬號直播間“連麥PK”次數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置“PK懲罰”環節,不得為“PK懲罰”提供技術實現方式,避免誘導誤導未成年人。22時後,對“青少年模式”下的各項服務強制下線,並不得提供或變相提供常規模式開啟方式,保障青少年充足休息時間。
隨著直播行業的發展,主播已經成為國家認可的正式職業之壹。在經歷前幾年的野蠻生長後,平臺和主播有義務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促進行業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