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與魏景山的油畫:占領總統府在明暗方面有什麽特點
陳逸飛在美校大學部畢業後正好遇到“文革”。環境迫使他和年輕的同伴們不得不放棄典雅的藝術之夢,投身於強烈的社會震蕩之中。陳逸飛在街頭畫巨幅宣傳畫,考察並描繪黃河流域,創作了壹系列表現革命實踐和革命人物的作品。他的這些實踐,相對於當時的社會需要而言,在藝術上有點過於講究,但他也因此奠定了創作大幅油畫的氣度和能力,而且由於英雄主義的熏陶,使他今後壹直保持著浪漫主義的風韻、雕塑般的凸現能力和刪繁就簡的聚焦水平。
《占領總統府》的另壹個創作者是出生於1943年的油畫家魏景山。魏景山為浙江寧波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油畫系。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創作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魏景山具有與陳逸飛差不多的經歷。生命中承受著太多的革命運動,社會的政治空氣導致了壹切向蘇聯看齊的現象。紅光亮、高全大是最典型的時代的象征。勤奮的魏景山在學生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具像寫實的基礎,從俄羅斯巡回畫派引進的高級灰調配色,靈活地在他的畫面上得到了體現。
《占領總統府》表現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升上紅旗的場面,標誌著蔣家王朝的滅亡,新中國的開始。作品場面壯觀,氣勢恢弘。畫家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使這壹歷史題材的創作具有紀念碑的意義,當著名畫家王琦談到這幅作品時說:“當時,深為其堅實的素描基本功、鮮明強烈的色彩感、嚴謹的造型能力、把握宏大場面的群體構圖以及表達不同人物的生動形態與神態的藝術技巧所吸引”。這種評論為專家的言語,壹件偉大的作品想要長久的在美術史上流傳,還不能單單憑借專家的肯定。《占領總統府》對於大多數的社會群體力量而言除了其繪畫語言上的純形式美外,更多的是其中傳統的“敘述性”在起作用。象美術史上誇贊喬托是壹個講故事的能手壹樣,陳逸飛和魏景山畫的《占領總統府》,也是壹部感人、悲壯的人民革命的大故事。當下在很多人批判創作上的主旋律的時候,我以為這幅力作就可以推擋住所有的理由。作品中筆筆見力度,風格松弛豪爽,但又能使人感覺到壹種平靜與唯美。作品具有高貴又平民的精神風味。這壹切可能都源自二位作者都來自上海的緣故。是上海使他們在很不正常的時代氣氛中打下良好的藝術基礎成為可能。作為壹座曾經是中國最西化的大都市,至少在他們二人的童年時代還余風尤存。街市間的生態秩序與油畫藝術的生存環境有不少相通之處,而說不定在哪壹座房舍裏還可尋找到深受歐洲文化陶冶的美術家,更重要的是綜合文化信息,點點滴滴不絕如縷,或許是音樂,或許是電影,或許是書籍,或許是教堂的鐘聲,或許是都市化了的古典文學,以壹種包圍的態勢浸潤著成長期的青年,正是這壹切,使他們無論是進行寫實的基礎訓練,還是浪漫的理想追求都能達到壹個高標準。
具體談到《占領總統府》的畫面上,除了俄羅斯的寫實主義油畫技法之外,好像還隱藏了什麽東西在裏面,想來這些他們二人也不壹定會察覺到,只有歷史會不含偏見的記錄。如果要解釋的話,也只能去談這大上海地域的特殊環境了,如果拿《占領總統府》這幅油畫與法國畫家德拉克的名作《自由引導人民》相比較的話,人們會發現某些***有的東西在裏面。而或有壹種圖式的師承關系。《占領總統府》跳出當時壹統天下的構圖法則,突破舊規,也是其成功的壹個重要因素。舞臺劇的布景形式也可以在歐洲體系中找到來源。借鑒在學習階段很是正常的,當壹件作品成熟時,他是站在了壹個時代之上,歷史之上。談到陳逸飛80年代赴美後畫壇上的巨大成功,不能不說在創作《占領總統府》時所打下的基礎,不能不談受到“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結業的余雲階的指導。也不能不顧上海這個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