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人們對電影的看法的論文

人們對電影的看法的論文

我想我應該用事實說話!

誰會說《小兵張嘎》沒有給妳帶來壹分童年的歡樂?

誰會說《鐵道遊擊隊》沒有給妳帶來壹絲酣暢的快感?

誰會說《紅色娘子軍》沒有給妳帶來壹縷思想的解放?

誰會說《在烈火中永生》沒有給妳帶來壹種對信仰的執著?

……

誰又能說《紅高粱》缺乏藝術氣息?

誰又能說《霸王別姬》表現力單薄?

誰又能說《暖春》不曾感動過妳?

誰又能說《獨自等待》沒有給妳帶去歡笑?

……

它們,都是中國電影水平的明證。

但是現在呢?中國電影的商業成分遠遠大於藝術特色。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這三位號稱中國電影三大巨頭的導演壹味的憑著以前的電影幫他們出頭的名氣,以老資格,砸大錢來拍電影,那電影失去了電影藝術的魅力,而充斥著濃厚的商業氣息。

在我看來,雖然中國電影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速,但是我覺得中國電影和外國的距離卻越來越大,我說的從文藝性的角度來看。在10幾年前,中國電影的制作方面遠遠比不上現在,而文藝性卻大大的超過現在,淳樸的故事,自然的運行,完全沒有在電影沒有上幕之前壹味的宣傳,好的電影是第壹個看這部電影的人覺得好看然後傳到另壹個人的眼裏,而另個人也覺得有內涵,接著就這樣十傳百,百傳千……壹部好的電影就這樣被群眾的眼光所認同。

我個人認為中國電影與外國電影的根本差別是出於不同文化背景,跟歷史背景的影響。我們不能單純地把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用單壹的標準來衡量的。就比方說妳不能把《霸王別姬》跟《雨中曲》去比較,雖然都是經典,但是起點和定位是不壹樣的。中國電影的起步可以說是跟世界同步的,而且在20、30年代,中國的電影水平是處於世界前列的。當然我也承認中國電影在制作水準、水平上跟西方電影確實存在很大的差距。畢竟我們連拍電影的膠片都得依靠進口,而我們本身的經濟基礎又不夠雄厚,理所當然地沒有那麽多的實力去做壹些人民精神生活上的裝飾品了,更不能不切實際地去跟外國成熟的電影產業較勁。

中國電影當前的確是處在壹個由文藝主導向商業化運作轉型的時期,對於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人們當然會對文藝片導演轉型去做商業片是否能保證水平產生懷疑,毫無疑問,中國的電影在商業方面是巨大的成功,看看《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夜宴》等那個不是撈了壹大筆的錢回去。於是商業上的成功讓許多的演片和導演有機會去嘎納,威尼斯電影節,甚至奧斯卡上去表現自己。可這僅僅的放映而已,各大演片往往都是在電影節上空手而歸,大獎都被他人拿走了,因為我們的演片只是在商業有不凡的收入,而缺乏文藝性,缺乏故事性。

我承認中國導演的思想並不是狹隘的,而是非常有頭腦,非常有想象力的。我還是覺得很多導演的作品都是以前的好多了。《無極》也著實缺乏了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中的靈氣,《夜宴》缺少馮小剛所擅長表達的馮式幽默。《英雄》《十面埋伏》只是追求那畫面的精美!我可能是不喜歡這些電影的其中幾點,就認為這部電影是部爛片。

先不管文藝性什麽的,客觀的講現在的中國電影還是有許多方面進步和值得我們欣賞的。電影是壹門藝術,也是壹種經濟手段,更是壹種宣傳工具。我們的電影要走出國門,去宣傳中國,去改變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讓外國人掏他們的腰包為我們打造中國的無煙工業,這需要成本,需要最起碼的包裝,我們總不能看著我們的電影赤身露體地去跟國外的電影大鱷們搏殺吧?人靠衣裝,商品需要包裝。《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成功的打入國際市場,給他們的精神生活註入了新鮮的元素,是讓他們見識到了中國文化的韻味,讓我們堅信我們的文化正在影響著外國人的生活。

這些電影沖擊著我們的視覺,讓我們暫時的對這些電影有個很好的口碑,註意這口碑是“暫時”的,他不會在未來的10後還被人們津津樂道,只是目前撈了壹大筆錢後所謂的巨大成功。我希望中國的電影要回歸到樸實,回到自然的懷抱,不要走的越來越歪,註重的更多的是藝術,而且是藝術價值與人文、社會價值的結合。我們要給中國電影時間,對中國電影抱有信心,對電影,急於求成只會弄巧成拙。

 說到中國電影,我感到失望的是演員,我並不是說所有的演員,而是對現在太多壹夜成名的現象不太感冒。我們有太多的演員文化底蘊太單薄,根本無法演繹出對角色的領悟,他們的表演真的跟念劇本沒什麽兩樣,是傳媒的炒作制造了太多這樣的媒體偶像,而這些人不能代表我們的文化,沒有能力表現出渾厚的中國精神,他們甚至連起碼的個人表達都欠水準……而且許許多多的電影都是從請大牌明星開始作為炒作的源頭,利用大牌的號召力和吸引力,提升演片的各個方面的價值,接著壹些默默無聞的配角等都雞犬升天。明星紅了影片,而影片紅了壹大批的新人。我們期待著中國電影才華橫溢的演員,期盼著能淋漓盡致用表演解讀中國五千年文化底蘊的藝術家,翹首在世界舞臺上向世人展現中國印象的舞者……不再讓那些稚氣未脫的“娃娃兵”蒙蔽我們的眼;不再讓漫天飛舞的緋聞充斥我們的耳;不再讓暴富的銅臭刺激我們的鼻。讓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是充滿藝術氣息的表演點亮我們的銀幕。

很多的人對現在的外國電影有著特殊的愛好,甚至達到了崇拜,外國的都是好的,中國的都是差的。但是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外國的電影能夠在中國上映,而且在國際上有很好的影響力,都是在外國電影中優勝劣汰的勝者,比如《蜘蛛俠》,《007》系列等,他們是電影中的大片,符合人們口碑的影片,所以並不是所有外國的影片都是有巨大成功的好片,我們看到的外國影片是少數的,而這些片都是精華,要知道外國也有數不勝數的爛片,只是沒有經過我們的眼球而已。我只是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人偏摯於外國電影。

再來說說電視劇!我喜歡中國的《亮劍》的氣勢和幽默、喜歡《我拿什麽拯救妳,我的愛人》的感情細膩,欣賞韓國的《藍色生死戀》等泡菜電視,投資不大,賺眼淚很多!還有目前為止我唯壹每壹集都看電視劇--《越獄》。我體會到第壹季中每壹集都扣人心弦的舒適感,雖然我覺得第二季的情節有些拖沓,但是基本上還算過的去,不會亂扯壹通。我望眼欲穿跟吃了鴉片上癮了壹樣在盼著星期二(有些誇張吧),猜測這部戲的情節走向,可每次都只猜對了壹點點。有時候還在咒罵為什麽壹個星期只出壹集?甚至有幾個星期停止出,導致了再要煎熬著下個星期的到來。總之認為這部連載就壹個字:好!可是讓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麽現在有這麽多的人喜歡那無聊不能再無聊的偶像劇,大家都只是看看明星、偶像團體聚聚在壹起發生幾幕讓我們用腳趾頭也想的到的劇情。還有大陸版的根據金庸武打小說拍攝的連續劇,缺少真實感,很多過於誇張的電腦效果無處不在,讓人感到的不是技術的發展,而是爛用科技。演員方面沒有把小說裏的那些英雄的豪放,有氣勢,臨危不懼那種表現出來,更不用說淋漓盡致了。很多演員表情是僵硬的,似乎完全沒有投入表演當中。

。。。。。。

漸漸的,我開始懷念我們小學時大家壹起組織去看《劉胡蘭》,看電影的時候,多麽心潮澎湃,多麽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