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廚房應備置哪些廚具?
(1)菜板:菜板的大小,並無尺寸標準,視需用的大小而定。案板木料以質地堅實、不起木屑者為佳。壹定要保持案板平面光滑。切肉、菜要和和面用的面板分開用。如為了節約,兩面使用也可以。每個家庭至少要有2塊菜板:壹塊切生食,反面和面;壹塊切熟食。
(2)菜墩:利用樹的根部或樹幹制成。取其質地堅固、直紋,刀砍斧剁刃不易鈍,經常用以切肉、剁肉茸。新購菜墩,要用鹽水浸塗表面,可結實耐用。使用時要四面旋轉使用,以減少出現凹凸不平。
(3)菜刀:有大小號多種型號,視需要加以選擇。要選購質量好、刀口鋒利的。每個家庭最好預備3把刀:壹把切菜、切肉;壹把剁骨頭和雞鴨;壹把切熟食。
(4)高壓鍋:又叫壓力鍋,是壹種具有壓力的廚具。它利用密閉容器中蒸氣壓力越大,水的沸點就越高這壹原理,用鍋內的高壓熱蒸氣能迅速將食物煮熟。用高壓鍋燒菜蒸飯,可以把燒菜蒸飯時間縮短壹半,如燉肉,只要25~30分鐘即可。
(5)水壺:選購不銹鋼水壺或電水壺為宜。
(6)蒸鍋:現在的蒸鍋,壹般都使用合金不銹鋼鍋,分為大中小3種型號;蒸鍋內的蒸屜,有單屜、雙屜之分。可以視家中人口的多少選擇大小。還有壹種就是鐵鍋和木制籠屜,叫做蒸籠。有的家庭用細草編織鍋圍,鍋裏放上竹篾編制的水屜,蓋嚴了也非常好用,而且經濟實惠。
(7)炒鍋:壹般家用的炒鍋主要有4種:壹種是生鐵制的雙耳炒鍋,炒菜、熬菜全適用;二是合金鋼不粘鍋,傳熱快;三是生鐵爪炒鍋,又叫柄鍋;四是炒勺,鍋底薄,傳熱快,最適宜煸炒要火候的菜。家庭選用炒鍋,以生鐵鍋為最佳,用生鐵鍋炒菜,菜中富含鐵質,能被人體吸收利用。
(8)漏勺:又叫笊籬。有鋼精制、鐵絲制、柳條、竹篾制幾種,各有大小型號。用作撈面條、米粉、餃子、油炸食品等。
(9)鏟子:鏟子是炒菜必不可少的工具。常用的有2種:壹種是鐵板鏟,用於鏟烙餅和鍋貼等,是用鐵板制成的;壹種是炒菜用的鏟子。如不粘鍋專用的木鏟子。還有壹種飯鏟,最好是用竹板削制的,因米飯較黏,用竹飯鏟盛飯,不易粘連,易於洗刷。
(10)炒菜小勺:炒菜使用的鐵勺,鐵把不夠長時,要在柄的頂端加壹小木棍制的柄頭,以防止炒菜小勺過短時,鍋中濺油,把人灼傷。
(11)粥勺:熬粥、盛粥使用的小勺,必須與油勺分開使用。
(12)不銹鋼盆、缽、盂:和面要有專用的缸盆,還要準備洗菜、淘米用的瓷盆或鋁盆。其他如葷油罐、鹽罐、油瓶子、水澱粉盆,調味品需用的缽、盂、瓶、盞等。調味的味精、精鹽、胡椒、辣椒面等,可用小瓶架子,上桌備用,極為方便。
(13)鐵編筐:鐵絲編成的,盛炸制的魚、肉、面點等,作瀝油之用。
(14)炸油罐:炸油必須用專罐貯存,以備下次再用。炸葷食的油和炸素食的油要分開。如炸魚的油,不能混入炸菜的素油之內,以免有魚腥味。
(15)搟面杖:分大中小3種。大的搟面條用;中小號的,搟餅搟皮用,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16)搟面棍:比搟面杖小,供搟制餅坯或小型面點食品等用。
(17)單手棍:7~8公分長,中間粗兩頭細,用作搟餃子皮、包子皮等用。
(18)篩羅:篩面料用。有絹羅、馬尾羅、鋼絲羅幾種。篩底網眼也有粗細不同。
(19)撣帚:用作撣掃案板、粉料等。面案以用棕苗制成的為好。
(20)餅鐺:烙餅的餅鐺有大中小不同型號。也可以買烙、炒兩用的平鍋。不然,鐵鍋也可烙餅。還有電餅鐺。
(21)炊帚:洗刷盆、碗、盤、筷用的。
(22)抹布:分為2種:壹種叫帶手,即端鍋用的“油搌布”;壹種是洗碗後拭凈用的,可稱為細潔布。
(23)屜布:蒸籠裏面用的鋪墊布,另外壹種是合好面作蓋面用的濕布。
(24)油刷子:烙餅時刷油用的油刷。
(25)棕板刷:洗瓜菜時使用。如黃瓜有刺,不用板刷則不易洗凈。以棕制板刷為好。
(26)鑷子:宰雞、鴨時,摘絨毛用。
(27)剪子:收拾魚時,供剪腹去殼之用。
(28)擦子:壹為刮皮用的刮子;壹為擦絲用的擦子。(29)壹次性塑料薄膜手套。
(30)小手刀:簡單削刮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