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的家鄉來鳳縣
來鳳以鳳凰飛臨的傳說得名,清乾隆元年( 1736 )年建縣。它遠處湖北省西南邊陲,地處鄂湘渝三省(市)要沖,南鄰湖南省龍山縣,西接重慶市酉陽縣,東北與本省宣恩、鹹豐縣相連,有湖北 “ 西大門 ” 之稱。地跨東徑 109°00′ —109°27′ ,北緯 29°06′ —29°40′ ,總面積 1339 平方公裏。下轄翔鳳鎮、綠水鄉、漫水鄉、百福司鎮、大河鎮、舊司鄉、三胡鄉、革勒車鄉等五鄉三鎮壹個省管開發區, 4 個社區 185 個村,國土面積 1339 平方公裏,總人口 30 余萬。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 來鳳是壹個多民族聚居縣,居住著土家、苗、瑤、漢等 17 個民族。全縣總人口 30 余萬人,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數民族人口占 61.2 %。土家族屬本地世居民族,自稱 “ 畢茲卡 ” ,是古代巴人後裔,有著悠久歷史。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接受漢文化較早,無獨特的宗教信仰和婚姻禁忌,是開化較早的少數民族。
來鳳縣地域東西扁圓,南北狹長,近似闊樹葉形。武陵山余脈分南北兩支成鉗型走向橫貫全縣,酉水河流經大部分縣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群山綿延,東南部多盆地平壩,全縣最高海拔 1621 米,最低海拔 339 米,平均海拔 680 米,縣城海拔 458 米。 海拔 800 米以下的低山平壩占全縣總面積的 78 %,居住人口占總人口的 87 %。來鳳氣候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型氣候,年平均降雨量 1400 毫米,日照 1400 小時,平均溫度 15.8℃ ,無霜期 256 天,氣壓 16.2 毫巴,相對濕度 81 %。具有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期特點。
來鳳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眾多土特產堪稱物華天寶,名揚天下。耕地盛產糧油,山上多松、杉、樟、竹,金絲桐油以 “ 全國質量第壹 ” 而聲名遠播,桔、桃、李、梅、核桃、板栗等幹鮮果馳譽邊區,雲貴型煙葉醇厚芳香, “ 鳳頭生姜 ” 、大頭菜、鳳椒、大白菜、松花皮蛋、竹器等暢銷省內外。水牛、麻鴨、黑豬為湖北省優良品種。境內河溪縱橫,有大小河流 25 條,長 487. 5 公裏,水能蘊藏量 80832 千瓦,可開發 7.95 萬千瓦。地下礦藏主要有原煤、鐵、鉛鋅礦、紫砂陶土、重晶石、方解石等二十余種。其中陶土探明儲量 1000 多萬噸,重晶石以量大質優列全國縣市前茅,極具開發前景。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 來鳳山水融匯武陵神韻,自然風光奇特秀麗,民族民間文化特色濃郁,具有豐富旅遊資源。仙佛寺上依絕壁,下臨深潭,景色清幽,摩巖雕鑿的鹹康佛為江南之最,已有 1700 多年歷史,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落印潭風景區潭水如鏡,奇峰競秀,岸邊有土司王城遺址,更以巨大的伏流洞 —— 卯洞和有土家先民懸棺葬的仙人洞奇景令人嘆服。在酉水漂流,可壹日遊三省市邊區,既可領略酉水河陽剛之美,又可飽覽邊區風情。塘口庫區、新峽庫區高峽平湖,景色萬千;翔鳳山公園、老虎洞、接龍橋、貴帽山、胡家坪林場均是開發旅遊的好去處。土家人勤勞勇敢、質樸豪爽、熱情好客,民風民俗濃郁似酒。被稱為東方 “ 迪斯科 ” 的擺手舞在此最為流行,保留有號稱 “ 神州第壹堂的 ” 擺手堂;還有地龍燈、肉連響、哭嫁歌、打繞棺、八寶銅鈴舞等,使人留連忘返。土家油茶湯是獨具特色的東方茶文化, “ 麻辣燙 ” 融匯川湘特色,土家風味小吃令人回味無窮。
來鳳歷來是三省(市)邊區交通要沖和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史稱 “ 川湖肘腋,滇黔咽喉 ” ,享有 “ 小南京 ” 美譽。解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來鳳經濟得到較快發展,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2006 年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135640 萬元,年均增長 10.5% ,其中:第壹產業 55900 萬元,年均增長 4.0% ;第二產業 29930 萬元,年均增長 21.0% ;第三產業 49810 萬元,年均增長 10.9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 53890 萬元,年均增長 28.5% 。財政收入達到 16368 萬元,年均增長 5.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 42400 萬元,年均增長 10.5%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 8000 元,年均增長 9.4%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1800 元,年均增長 6.6% 。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 黨的惠農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糧食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等資金全部及時足額發放,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累計達到 7036 萬元。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優質畜牧、道地藥材、特色蔬菜、林果、煙葉、茶葉六個特色基地面積達到 17.5 萬畝,比 2003 年末增加 7.5 萬畝;特色農產品經營加工的龍頭企業發展到 28 家,其中 13 家被認定為州級重點龍頭企業;農產品商品率達到 46.0% ,比 2003 年末提高 5 個百分點;農民收入中,農產品銷售收入比重達到 63.7% 。圍繞產業化經營,農業標準化和質量體系建設進壹步加強,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 3 萬余畝, 7 家企業的 19 個品種獲得質量體系建設相關的質量認證、產品冠標和準入證書。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認真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全部取消農業稅;依法圓滿完成農村土地二輪延包和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如期完成,鄉鎮事業單位 “ 以錢養事 ” 新機制基本確立。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縣鄉公路全部實現黑色化;打通縣內經濟循環路和出口路 3 條***計 40 公裏;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 259.8 公裏, 82 個村實現通村公路黑色化(硬化);順利完成農村 “ 戶戶通電工程 ” 和電信 “ 村村通 ” 工程;三年新建沼氣池 25810 口, “ 三改 ” 配套率達到 40.0% ;對 20 座水庫進行除險加固,整修渠道 80 公裏;新修水窖 1414 口,完成集中供水工程 98 處,解決農村 1.63 萬人飲水困難;完成退耕還林 2.3 萬畝,荒山造林 3.5 萬畝;實施整村推進扶貧 56 個村, 42 個村達到預期目標;扶貧搬遷 942 戶; “ 千戶幫扶 ” 解決 3000 多戶農村特困戶生產生活、看病就醫、子女入學等困難;白羊坡、周家灣兩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和馬家園村 “ 百鎮千村工程 ” 進展順利。
工業體系重構起步良好。面對卷煙工業組織結構調整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的巨大壓力,全縣上下堅定信心,腳踏實地,狠抓卷煙替代產業建設,初步形成能源、藥化、特色農產品加工、建材四個支柱產業。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10 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經達到 15 家;新建工業項目 21 個,建成 17 個,在建 4 個;實施技改項目 35 個。為解決工業發展資金瓶頸問題,縣財政安排工業發展資金 1200 萬元;同時組建投資擔保公司,累計為 29 家企業擔保貸款 4115 萬元。紮實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已有 8 家企業申請入園,其中 5 家企業正在進行施工設計, 3 家企業已開工建設。預計 2006 年末,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分別實現 53500 萬元、 23230 萬元,比 2003 年(剔除煙廠)分別增加 31908 萬元、 9846 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1550 萬元,比 2003 年增加 8076 萬元。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國企改革改制任務基本完成,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縣民營經濟從業戶數 9070 戶,從業人員 21800 人,分別比 2003 年增加 1334 戶、 5300 人;民營企業 185 戶,從業人員 7100 人,分別比 2003 年增加 72 戶、 4000 人。預計 2006 年末,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 58220 萬元,是 2003 年的 2.3 倍,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42.9% ,比 2003 年上升 17.1 個百分點。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累計完成 134022 萬元,是過去五年固定資產投資的 1.4 倍,拉動 GDP 增長 4.2 個百分點。投資結構進壹步優化,城鎮基礎設施、交通、能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成為投資的重點。三年***實施 172 個重點項目(續建 21 個、新開工 151 個),竣工 104 個,投資總額達 100148 萬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 74.7% ;重點項目投資中,以能源、藥化工業項目等為主的工業項目投資和技改投資達到 58012 萬元,占重點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 57.9% ,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對外開放取得明顯成效。三年新簽招商引資項目 52 個,開工建設 47 個,建成投產 32 個;新簽、續建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累計達到 71982 萬元。外貿出口累計創匯 200 萬美元,利用外資 26.9 萬美元。有 7 家企業先後獲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
堅持規劃先行。成立規劃委員會、規劃咨詢委員會和規劃執法中隊,初步理順了規劃工作體制;完成了縣城區總規調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整、 7 個鄉鎮集鎮規劃和 12 個中心村規劃;加強控制性詳規的編制,城區詳規覆蓋率達到 60% ,比 2003 年提高 28 個百分點;加大規劃執法力度,規劃工作逐漸步入規範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的軌道。努力推進城鎮建設。按照 “ 北控南拓 ” 的建設規劃,圍繞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啟動城建項目 119 個,竣工 101 個,在建 18 個, “ 壹帶雙城三組團 ” 的城市發展格局基本確立,以東環大道、武漢大道、環西路為主的城區外環基本明朗。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和公益設施不斷完善。房地產開發力度加大,城區人均居住面積增加 11 平方米,達到 22.23 平方米。鄉鎮集鎮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完成了 7 個鄉鎮集鎮街道硬化,百福司鎮集貿市場基本建成,大河鎮新區壹期建設基本完成。城鎮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對城區交通秩序和 14 條主要路段進行了集中整治;成功取締城區客運三輪摩托車;高度重視城鎮生態環境建設,對城鎮和公路沿線可視範圍內 “ 挖山、填水、毀綠 ” 的采礦活動進行了清理和取締。建立健全國有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土地市場逐步規範。
財稅收入質量有所提高。預計 2006 年末,財政收入完成 16368 萬元,比 2003 年增加 2550 萬元,年均增長 5.8% ;地方壹般預算收入完成 5631 萬元,比 2003 年增加 960 萬元,年均增長 6.4% ;工商稅收占地方壹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 75.4% ,比 2003 年提高 12.9 個百分點。支出結構進壹步優化。在 “ 保工資、保運轉、保法定支出 ” 的同時,集中資金促發展,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用於支持工業、農業和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的資金達到 23995 萬元;進壹步理順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積極有效化解村級債務,保證鄉村幹部工資及時足額發放。財政改革整體縱深推進。縣鄉行政事業預算單位全部納入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率達到 100% ;政府采購目錄達到 91 個,比 200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3 年增加 22 個,三年采購資金達到 7090 萬元,節約率 10.0% ;預算外資金全部納入 “ 收支兩條線 ” 管理;實施了政府收支分類改革、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預計 2006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 135000 萬元,年均增長 16.7% ,其中居民儲蓄存款 105000 萬元,年均增長 18.0% ;各項貸款余額 95000 萬元,年均增長 5.5% 。金融不良貸款占比 25.0% ,比 2003 末降低 27.5 個百分點。我縣連續三年獲得全州 “A 級信用縣 ” 稱號, 2006 年又獲得 “ 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 ” 稱號。
突出服務農村、服務企業兩個重點,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日趨緊密,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對農業和工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 48.5% 、 45.0% 。教育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壹大批新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投入使用; “ 普九 ” 成果得到鞏固,教育教學質量回升,高中擴容成效顯著,職業教育有新的發展,職教就業率達到 90.0%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新增初高中教師 157 人(含青年誌願者、資教生 80 人);建立並不斷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發放農村義務教育 “ 兩免壹補 ” 資金 955 萬元。完成衛生 “ 三權 ” 上劃、防監分離等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衛生體系和疾控網絡建設,重大疾病控制卓有成效,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文體和廣電事業健康發展,改造、新建了壹批文體設施;成功舉辦州第二十屆老年運動會,參加州五運會、省民運會取得較好成績;仙佛寺石窟被列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劇《西蘭卡普》在省參演獲楚天文華獎;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和廣播電視信號 “ 村村通 ” 工程進展順利。人口和計劃生育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出生率為 8.98‰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4.79‰ 。民族團結進壹步加強,我縣連續第四次榮獲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 稱號。統計、移民、環保、氣象、郵政、電信、雙擁、兵役、老齡、史誌、檔案、婦女兒童、宗教、殘聯、老區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介紹我的家鄉來鳳縣~~~~~~~~~~~~~文章轉載來鳳網 勞動保障工作有效推進。 2004 年至 2006 年三年社保擴面 8561 人次,各項保費征繳 7238 萬元,支付各類社會保險待遇 6887.9 萬元,初步建立起 “ 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 ” 五險合壹的社會保障體系;再就業培訓 3726 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22054 人;城鎮新增就業 9769 人,其中下崗失業再就業 3705 人,困難人員再就業 1928 人。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健全。城鎮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低保納入 3685 戶***計 5982 人,三年發放低保資金 1184.2 萬元; “ 福星工程 ” 建設成效顯著,新建、改建福利院 29000 平方米,下撥 “ 五保 ” 供養資金 374.9 萬元, “ 五保 ” 集中供養率達到 95.0% ;社會定期定量救助 3911 戶***計 6886 人,救助資金 213.3 萬元;對城鄉貧困群眾實施大病醫療救助 716 人,救助資金 106 萬元;發放自然災害救助資金 404 萬元。社會穩定工作得到加強。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縣鄉治安防控網絡,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連續三年實現命案必破目標,榮獲 “ 平安縣市 ” 稱號。 “ 四五 ” 普法順利通過驗收,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顯。高度重視信訪工作,理順信訪秩序,強化信訪責任,信訪積案逐步消化。突出煤礦、道路交通、重點工程建設、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消防等重點領域,加強日常監控、專項整治、隱患整改和部門聯合執法,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
來鳳,鳳凰迷戀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民族,開放文明的邊城,開發投資的熱土!物華天寶,邊城貿易通四海;人傑地靈,金鳳騰飛達五洲。把聰明、才智、資金、項目投放在這裏,壹定會獲得豐厚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