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音樂劫”是什麽梗?

“音樂劫”是什麽梗?

近日,很多歌迷肯定對壹個詞特別熟悉——“音樂劫”。它是音樂節的諧音化身,吐槽這段時間國內大小型音樂節頻頻“爆雷”事件。

比如說,5月3日晚舉辦的草莓音樂節,歌手張曼玉唱到第三首歌《Stay》時,舞臺的頂棚被大風吹翻;差不多同時期舉辦的迷笛音樂節,散場時出現嚴重交通擁堵,大量樂迷堵了三個多小時……

更加離譜的是持續走高的音樂節票價,翻了壹番又壹番,動輒四五百元起步,大多數單日票保持在了700-1000之間。飆升的票價沖上熱搜,有網友還借用“雪糕刺客”壹詞稱呼這些高票價的音樂節為“刺客”。

願音樂節聽歌再無“劫”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趙偉說,用“劫”這個字來形容音樂節,已經表現出消費者的不滿和批評,也體現了他們的消費心理落差,“大家去音樂節聽歌本身是壹個享受、休閑、消遣的活動,結果現在變了味兒。”

他認為,音樂節和線上聽歌不壹樣的是,觀眾可以現場參與到其中。所以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們對這些演出活動往往都比較期待,躍躍欲試,計劃釋放壹下自己的疲憊和緊張。

“但是看到票價的時候,會不會像‘雪糕刺客’壹樣,狠狠地戳到自己。那麽不美好的價格,甚至連喜歡音樂節的觀眾都覺得心疼,高攀不起,打起了退堂鼓,兜裏的銀子真是承受不起啊。”